第178章:忠贞营来投
南平城外的官道上,尘土渐起,如一道黄龙自西北方向滚滚而来。那不是寻常的商旅,而是历经血火、跋涉千里的忠贞营。
李过、高一功、辛思忠、田化龙、刘汝魁、刘体仁等大顺军余部将领,率领着万余战兵连同部分眷属,在陈子龙的引导下,终于抵达了闽北重镇。
他们在广信得到了周损、姜曰广的接应,粮草得以补充,伤病者得到了初步安置,这让他们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靖朔侯”赵高翔,有了最初的一丝好感。
然而,多年的流动作战与各方势力的倾轧,让他们依旧保持着近乎本能的谨慎。队伍虽不算散乱,但那股百战余生的剽悍之气中,夹杂着审视与疑虑。
陈子龙骑马行在队伍前列,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南平城廓,对身旁并辔而行的李过与高一功道:“两位将军,前方便是南平。侯爷已在城中备下营盘粮秣,翘首以盼久矣。”
李过面色黝黑,神情沉毅,闻言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的地形,习惯性地判断着可能的伏击点与撤退路线。
他治军极严,即便是在友军地界行军,忠贞营的队伍也保持着基本的警戒队形,无人敢大声喧哗,只有脚步声、马蹄声与车轮辘辘声,透着一股压抑的力量感。
高一功则显得更为冷静,他捻着虬髯,缓缓道:“子龙先生一路辛苦。赵侯爷盛情,我等感念。只是……”他话未说尽,但眼神中的审慎不言而喻。
就在这时,前方烟尘起处,一队精锐骑兵疾驰而来,约有百骑,当先一将,黑甲长刀,身材魁梧,正是张鼐。他飞马至忠贞营队伍前数十步勒马,朗声道:“末将张鼐,奉侯爷之命,特来迎接李将军、高将军及忠贞营诸位兄弟!”
看到张鼐,李过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高一功也微微点头。张鼐原是大顺军旧部,骁勇善战,他们自是熟识。赵高翔派他远出八十里相迎,此中诚意与细心,让忠贞营众将心中那点疑虑又消散了几分。
“张鼐!”李过声音沙哑地开口,“前方情况如何?”
“回李将军,南平已在我军掌控,侯爷已肃清城内,营盘粮草俱备,绝无隐患!侯爷言,忠贞营弟兄远来辛苦,请尽管放心入城!”张鼐抱拳,语气肯定。
有了张鼐这番保证,队伍行进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一些。
南平城外,赵高翔早已率领南平城内文武,以及李猛、刘光标、马士英、朱大典、张明远、何魁等将领,在临时搭建的迎军台前等候。他没有摆出全副仪仗,只着一身便于行动的戎装,但身姿挺拔,气度沉凝。
当忠贞营的旗号出现在视野尽头时,赵高翔率先大步迎了上去。他身后的一些原明军系将领,如刘光标、何魁等人,脸上或多或少闪过一丝不自然。毕竟,多年来“流寇”与“官军”的敌对并非虚言。
赵高翔仿佛背后长眼,边走边沉声对左右道:“我知道诸位心中或有芥蒂。然,今时不同往日!清虏乃我华夏共同之死敌!诸位可知湖广的何腾蛟何督师?”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身后诸将耳中:“何督师不能容人,与大顺军旧部屡生龃龉,难以同心。结果如何?清军南下,王进才等部溃逃,长沙、湘阴相继陷落,何督师自身单骑奔衡州,如今在永州亦是局面艰难,麾下兵马甚至劫掠地方!湖南糜烂,前车之鉴不远!”
他停下脚步,环视众将,目光锐利:“我等欲成大事,欲驱除鞑虏,就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欲要壮大,必先团结!需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 忠贞营弟兄亦是抗清义士,与我等目标一致!过往恩怨,在民族大义面前,皆可放下!今日起,忠贞营便是我靖朔军袍泽,若有歧视、排挤者,军法不容!”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点明了现实的残酷教训,又申明了原则与大义,让原本心存疑虑的将领们神色一凛,纷纷收起了那点小心思。
此时,李过、高一功等人在陈子龙、张鼐的陪同下也已来到近前。
赵高翔脸上瞬间绽放出豪爽热情的笑容,快步上前,不等李过、高一功行礼,便一左一右扶住两人的手臂,力道沉稳,目光真诚地直视二人:“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二位将军和忠贞营的兄弟们盼来了!一路跋涉,辛苦了!我赵高翔,在此恭候多时!”
赵高翔并未依爵位相称。
他这份毫不做作的热情与尊重,让习惯了被官府提防、轻视的李过和高一功都有些动容。
李过抱拳,言简意赅,声音洪亮:“李过(李锦),见过赵侯爷!忠贞营万余弟兄,今后愿听侯爷调遣,共抗清虏!”话语干脆,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也表明了他治下的军队令行禁止。
李过直接说愿意听调遣,让赵高翔恍惚了一下。也甚是小激动。
高一功则稍显沉稳,拱手道:“高一功,参见侯爷。侯爷于广信、南平之安排,周到备至,我忠贞营上下,深感厚意。今后同舟共济,还望侯爷多加指点。”他言辞得体,既表达了感谢,也保持着一定的审慎,显出其冷静理智的性格。
赵高翔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两人的臂膀:“好!有二位将军及忠贞营虎贲相助,何愁博洛不破,福建不复!”他侧身让开,展手示意身后的南平城,“营盘粮草已备,酒肉已温,今日不谈军务,只为诸位接风洗尘!请!”
其身后,李猛、张明远等将领也按剑肃立,虽未多言,但眼神中的战意与对新盟友的审视交织。而刘光标、马士英等文官则已开始盘算如何安置这万余兵马及眷属的具体事宜。
忠贞营的队伍在引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始入城。李过看着眼前秩序井然、军容严整的南平守军,以及赵高翔身后那些虽神色各异却明显纪律森严的将领,再回想一路所见闽北相对安定的民生,心中对这位年轻侯爷的评价,不禁又高了几分。
高一功则默默观察着南平的城防工事与军民状态,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似乎已在考量未来联合作战的种种可能。
南平城外,两支曾经在不同道路上奋战的力量,在这一刻,于抗清的旗帜下,汇合成一股新的铁流。
喜欢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