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几人狼狈逃离后,王氏烧烤摊的气氛愈发暖融。食客们议论着刚才的事,看向陈默的目光带着感激与敬佩。王婶更是忙前忙后,不住地把烤好的肉串、蔬菜往陈默桌上送。
“小陈,今天真是多亏了你!”王婶擦着手,眼圈还有些发红,“那群天杀的,隔三差五就来,报警也没用,可把我们折腾苦了。”
陈默拿起一串烤得焦香的馒头片,笑了笑:“举手之劳。以后他们再来,大家团结点,他们不敢怎么样。”
旁边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点头附和:“小伙子说得对!咱们就是太忍气吞声了!以后他们再来,咱们就一起把他们轰出去!”他是附近中学的老师,平时文质彬彬,此刻也显得有些激动。
“对!团结起来!”
“王婶,别怕!”
食客们纷纷响应,巷子里充满了同仇敌忾的热闹气息。
这时,一个穿着旧工装、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烧烤摊前。他是隔壁修鞋铺的老李头。
“老王家的,给我来串烤豆腐,少放辣。”老李头声音沙哑,脸上带着浓得化不开的愁容。
王婶连忙应了一声,一边烤豆腐,一边关切地问:“李叔,还在为铺子的事发愁呢?”
老李头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望着巷子口的方向,那里贴着旧城改造的规划示意图:“唉,几十年了,就守着这么个铺子……说没就要没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去哪?”
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都认识老李头,知道他手艺好,为人实在,一双儿女都在外地,就靠这个修鞋铺维持生计。改造规划里,他的小铺子确实不在保留范围内。
陈默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和那双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手,心中一动。他放下筷子,走到老李头身边。
“李大爷,”陈默声音温和,“您的修鞋铺,一定要在那个位置才行吗?”
老李头抬起头,看了看陈默,认出他就是刚才赶走混混的年轻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小伙子,你不懂。我们这种老手艺,靠的就是街坊邻居熟客。换个新地方,人生地不熟,谁还来找我修鞋啊?再说……我也租不起新店面的租金喽。”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茫然和无助。
陈默沉默了片刻。他能对付混混,能用计谋应对商业对手,但对于这种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落在具体个人身上的阵痛,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这不是靠个人勇武或者小聪明能解决的。
“李叔,您的豆腐好了。”王婶把烤好的豆腐递过来,看着老李头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老李头接过豆腐,付了钱,道了声谢,又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吞吞地挪回了自己那间昏暗狭小的修鞋铺。
巷子里的热闹仿佛被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也消失了,只有各家的灯火和烧烤摊的炭火,在渐深的夜色中散发着温暖却有限的光芒。
陈默坐回位置,看着老李头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说话。他能感觉到,那条冰冷的规划红线,不仅划掉了老李头的铺子,也仿佛划在了这条老街坊邻居的心上。
“馆主,”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在身边响起。陈默回头,看到是小斌,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手里还拿着练习用的绑腿,“我刚才都看到了,你好厉害!”
陈默摸了摸他的头,笑了笑,没说什么。
小斌看着老李头修鞋铺的方向,小声说:“李爷爷的鞋修得可好了,我球鞋开胶都是他帮我粘的,才收五块钱。馆主,李爷爷的铺子……真的保不住了吗?”
孩子的问题很直接,也很沉重。
陈默看着小斌清澈中带着担忧的眼睛,又看了看周围那些同样为老李头担忧的街坊,心中那个模糊的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他或许无法改变城市规划,但他也许可以尝试,在规则的缝隙中,为这些像老李头一样,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寻找一线生机。
这比对付十个黄毛都要难,但也更有意义。
夜色渐浓,巷深灯火依旧。那光,照亮的不只是回家的路,或许还能照亮一些即将熄灭的希望。
(第三百零八章 完)
喜欢都市判官以武为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都市判官以武为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