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的来访像一阵清风,吹过后便了无痕迹,未对苏家的日常生活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苏碗将那份贵重的礼物小心收好,继续投入到灾后重建和她的“事业”中。
泉南镇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陈老丈的茶摊在原址上重建起来,比以往更加整洁宽敞,除了原有的茶饮和糖渍果子,还按照苏碗的建议,增加了几样简单的、可以填饱肚子的吃食,如蒸饼、菜粥,生意反而比水患前更红火。
苏碗九岁了,识的字更多,也开始跟着婉娘正式学习女红和管家理事。但她最大的兴趣,依旧在那些瓶瓶罐罐和味道搭配上。她的“饮品实验室”规模扩大了,开始尝试用本地常见的豆类做文章。
她发现,将绿豆、赤小豆精心熬煮,滤去豆渣,只取清亮的豆汤,加入少许糖或盐,冰镇或热饮,风味截然不同,却都清爽可口,尤其适合夏秋时节。她将“绿豆清饮”和“赤豆暖汤”也引入了茶摊,再次受到欢迎。
然而,这些都无法与她心中那个终极目标——咖啡——相比。那本《岭南风物志》中关于“红色果实、苦味提神”的记载,如同种子,早已在她心中深根发芽。与周文焕的合作,让她有了更稳定的资金积累;沈墨的到访,让她隐约看到了接触更广阔天地的可能。
她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周文焕的商队,打听南方,尤其是岭南一带的物产消息,特别是关于那种可能存在的“苦味提神豆”。她知道这如同大海捞针,但她有耐心。
这日,周文焕从北方归来,照例来苏家拜访,结算上一季的分红。闲谈间,他提起一事:“说来也巧,此次在北边,竟也听闻了一种来自极西之地的饮子,说是用一种黑色豆子研磨烹煮,味极苦涩,初饮不适,久之却可提神醒脑,在少数西域胡商和文人雅士中小范围流传,被称为‘鬼豆汁’。”
苏碗正在给周文焕倒茶,闻言手腕几不可察地一顿,心跳骤然加速!黑色豆子,苦涩,提神醒脑!这描述,与咖啡何其相似!难道,除了岭南可能存在野生咖啡树,此时已有咖啡豆通过西域商路传入中原?
她强压住激动,故作好奇地问:“周伯伯,那‘鬼豆汁’,是什么样子?您见过那黑豆子吗?”
周文焕摇摇头:“未曾亲见,只是听闻。据说那豆子金贵得很,数量稀少,常人难得一见。”
虽然依旧渺茫,但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更具体的线索!而且是通过商路传入的成品豆,这意味着,或许不需要远赴岭南蛮荒之地,就有可能通过商业渠道获取!
苏碗的小脸因兴奋而微微泛红。她感觉,自己距离那个魂牵梦绕的目标,似乎又近了一小步。她需要更多的钱,更需要能触及到西域商路的人脉。周文焕的商队主要经营南北货殖,对西域一路并不熟悉。
她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位神秘的沈墨先生。他来自江南,见识广博,他的“产业”,会不会触及更遥远的西方呢?
九岁的苏碗,站在自家熟悉的小院里,目光却仿佛已经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了那象征着遥远异域与未来希望的“黑色豆子”上。她知道,她需要更努力地成长,积累力量,等待那个能将线索串联起来的契机。豆妃之梦,已悄然萌芽。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品豆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