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凝结着清晨的薄霜。
皇帝萧景珩在御花园中那句治宫如烹小鲜的赞誉,如同秋日里最温暖的一缕阳光,不仅为苏晚棠这段时间推行的各项宫务改革定了性,更在无形中彻底奠定了她作为中宫皇后的权威。
晨省改制后,嫔妃们不必再日日早起问安,有了更多时间打理自身事务;
裁减用度的诏令虽让一些奢靡成性的宫室略有微词,但在丽妃铁腕巡查的威慑下,倒也执行得颇为顺利;
御膳房下设的药膳司已初具规模,王公公亲自挑选的掌案太监做事勤勉,首批试制的几款秋日润燥汤羹,连太后尝了都赞不绝口;
安嫔在永和宫开办的佛系养生班虽规模不大,却渐渐聚集起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德妃接手公主教养事务后,更是将诸位公主的起居学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系列举措渐渐步入正轨,六宫表面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平和气象。
丽妃每日挎着她那柄镶宝石的短刀,雷厉风行地巡查各宫,她那不按常理出牌的惩戒方式让宫人们又怕又敬;
庄妃则一如既往地细心谨慎,为皇后查漏补缺,将各项事务梳理得条理分明;
就连一直空置、散发着不祥气息的景仁宫和风雨阁,似乎也随着时光流逝,渐渐从人们的日常闲谈中淡去。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苏晚棠却从未完全放松警惕。
她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就着宫灯柔和的光芒,翻阅太后赠与的那本《慈宁宫事略》。
泛黄的书页上,太后年轻时写下的批注历历在目:宫闱之治,表象平和时,尤需警惕暗流汹涌人心难测,纵使一时蛰伏,野心未尝消弭。这些警示,如同警钟,时时敲响在她的心头。
尤其让她挂怀的,是庄妃月前提醒的关于咸福宫反常削减用度之事。
一个称病需要静养、且育有皇子的嫔妃,非但没有按例请求增添滋补药材,反而主动削减日常用度,这其中的反常,让她不得不留个心眼。
更让她心生警惕的是,系统偶尔会弹出关于咸福宫的模糊提示:
「检测到特定区域能量场不稳定,波动频率与野心、焦虑情绪相关,建议保持观察,注意潜在风险」。
这一日,秋雨初歇,空气中带着湿冷的寒意。
苏晚棠正在坤宁宫东暖阁内查看药膳司呈上的下一季度药材采购预案,负责暗中留意咸福宫动静的心腹太监小禄子,悄无声息地进来回话。
小禄子如今已是后宫太监中颇有头脸的人物,他经营的情报网四通八达,却始终对皇后忠心耿耿。
他利落地打了个千儿,压低声音禀报道:娘娘,咸福宫那边,惠嫔娘娘依旧深居简出,除了按例去给太后请安外,几乎从不踏出宫门半步。三皇子殿下也是规行矩步,除了每日准时前往上书房读书,从不与其他皇子公主一同玩耍。但是……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咱们安插在伺候三殿下的一位粗使嬷嬷透露,殿下近日精神似乎有些不济,偶尔在上书房听讲时,会忍不住打瞌睡,被师傅提醒过几次。她还留意到,殿下握笔的右手腕处,似乎有些许红肿,像是……像是练字过度所致。
苏晚棠闻言,握着预案的手微微一顿,秀眉不禁蹙起。
一个五岁的稚龄孩童,正是贪玩好动、需要充足睡眠的时候,却在课业上显得如此疲惫,甚至手腕红肿。
联想到惠嫔刘姝书那般好强又对自身庶出身份耿耿于怀的性子,以及她曾在德妃面前流露出的不甘,不难猜出,她这是将对未来的所有期望与自身未能达成的野心,都重重地压在了年幼的儿子身上。
这种近乎苛刻的督促,对一个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的孩子来说,绝非幸事。
本宫知道了。苏晚棠沉默片刻,语气平稳地吩咐道,让你的人继续留意,若无确凿证据,或未危及三皇子根本,暂且不要打草惊蛇。尤其注意,咸福宫近日可有非常规的物件送入,或与宫外有何异常联系。
嗻,奴才明白。小禄子恭敬应道,悄声退下。
苏晚棠放下手中的预案,缓步走到雕花窗棂前。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霭笼罩着重重宫阙,咸福宫的方向隐在一片灰蒙之中,看不真切。
她深知,这六宫表面的平静,不过是权力更迭后的短暂休憩,是各方势力在观望权衡中的暂时沉寂。
而咸福宫内那被强行压抑的野心、不甘与焦虑,就像一颗被深埋在地底的火种,表面覆盖着冰冷的泥土,内里却仍在暗暗燃烧,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是某一阵突如其来的风,便会猛地窜起,燃起新的、或许更为猛烈的风波。
而这,正是她作为皇后,必须时刻警惕,并要随时准备应对的。
治理后宫,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她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却愈发坚定。
喜欢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