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腊月二十三小年,清溪村的年味就浓得化不开了。段家院子里,柳玉梅正坐在小板凳上,拿着木槌捶打泡在瓷盆里的皂角,白色的泡沫顺着盆沿往下淌,混着冬日的阳光,泛着细碎的光。段筱棠蹲在一旁,手里攥着一把刚从空间里悄悄取出的棉籽,指尖还残留着灵泉湖水的湿润凉意。
“奶奶,这皂角捶得差不多了吧?”筱棠仰头看向奶奶,目光落在瓷盆里渐渐变得浓稠的皂角液上。自从大哥段明远带回两匹花布,家里就盘算着给每个人做件新棉袄,眼下正忙着准备浆洗布料的东西,好让布面更挺括,做出来的棉袄也更耐穿。
柳玉梅放下木槌,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笑着点头:“快了,再捶一刻钟,这皂角液就够浆那两匹布了。对了,你爷爷去后山割的芦苇杆呢?得用它把布绷起来晾,才能晒得平整。”
“爷爷刚扛回来,在柴房门口呢!”筱棠说着站起身,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向院角的小菜园。那里原本种着几棵过冬的白菜,几天前被她借着“翻土施肥”的由头,悄悄腾出了一小块空地——这便是她打算种植棉花的地方。前世在末世,她见过幸存者用破旧棉衣抵御寒冬,深知一件暖和的棉袄对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有多重要,更何况,她还有灵泉这个秘密武器。
等到柳玉梅转身去柴房找针线,筱棠立刻快步走到小菜园边,趁着没人注意,指尖轻轻划过那片翻松的黑土,将手里的棉籽均匀撒了下去。她又悄悄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稀释后的灵泉水,顺着棉籽撒下的痕迹,细细地浇了一圈。
灵泉水刚渗入土中,筱棠就清晰地感觉到,土壤里仿佛有了生命般微微颤动。她蹲下身,借着拔草的动作仔细观察,只见细小的棉籽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顶着细小的绒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着叶片。这便是灵泉的神奇之处,不仅能加速作物生长,还能让作物的品质远超普通品种——前世她在空间里种过棉花,结出的棉絮洁白如雪,纤维细长柔韧,做成的棉衣既轻便又暖和。
“筱棠,发啥呆呢?快帮奶奶把布搬出来!”柳玉梅的声音从屋里传来,筱棠连忙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快步走了过去。母女俩合力将大哥带回的花布铺在院子里的木板上,柳玉梅用木勺舀起皂角液,均匀地浇在布面上,筱棠则拿着木刷,轻轻将皂角液刷开,确保每一寸布料都能浸透。
“这布是灯芯绒的,摸着多厚实。”柳玉梅一边刷着布,一边忍不住念叨,“你大哥有心了,知道刘娟怀着孕,特意挑了块浅粉色的给她做棉袄;这块藏青色的给你爸,耐脏;还有这块小花布,给你和瑶瑶各做一件小袄,你们小姑娘家就爱穿鲜亮的。”
筱棠听着奶奶的话,心里暖暖的。她偷偷看向小菜园的方向,此刻那片棉花苗已经长到了半尺高,枝干粗壮,叶片翠绿,上面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那是灵泉水滋养的痕迹。按照这个长势,用不了几天就能开花结果,等到春节前,说不定就能收获足够的棉絮,给全家添上一件用空间棉花做的棉袄。
接下来的几天,筱棠每天都借着喂鸡、浇水的机会,悄悄给棉花苗浇上灵泉水。棉花长势喜人,很快就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花瓣落了之后,便结出了小小的棉桃,像一个个翠绿的小灯笼挂在枝头。柳玉梅每次路过小菜园,都忍不住惊叹:“这棉花咋长得这么快?比隔壁张婶家种的早开花十几天,莫不是沾了咱家用草药肥的光?”
筱棠听了,连忙顺着奶奶的话说:“肯定是爷爷的草药肥好用!上次爷爷给白菜浇了草药水,白菜长得又大又嫩,这棉花肯定也是沾了光。”爷爷段守业坐在一旁编竹筐,闻言笑着点头,眼底却闪过一丝了然——他早就察觉到孙女的秘密,只是从未点破,只在暗地里默默守护。
终于到了棉桃成熟的日子,筱棠趁着清晨天还没亮,悄悄钻进小菜园。只见枝头的棉桃已经裂开了口子,露出里面洁白如雪的棉絮,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棉絮上,泛着柔和的光泽,轻轻一碰,棉絮就蓬松地舒展开来,带着淡淡的清香。她小心翼翼地将棉絮摘下来,放进随身的布兜里,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兜。
回到屋里,筱棠把棉絮摊在炕上,用细竹篾轻轻梳理着。灵泉水滋养的棉絮格外柔韧,梳理开来像一团团白云,纤维细长且均匀,比供销社卖的一级棉还要好上几分。柳玉梅走进屋,看到炕上的棉絮,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是咱小菜园种的棉花?咋这么好?比我年轻时在娘家见的贡品棉还白!”
“奶奶,这棉花肯定能做件暖和的棉袄!”筱棠拉着奶奶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咱们用这棉花给爷爷做件厚棉袄,爷爷冬天上山采药就不冷了;给爸妈也做一件,爸爸在卫生院值夜班,妈妈在家做家务,都需要暖和的衣服。”
柳玉梅被孙女说得眼眶发热,她拿起一捧棉絮,轻轻贴在脸上,柔软的触感让心里也暖暖的:“好,好,都听你的。等把这些棉絮弹松了,咱们就开始做棉袄,争取让全家都穿着新棉袄过年!”
接下来的几天,段家院子里热闹非凡。柳玉梅请来村里会弹棉花的张大爷,张大爷看到段家的棉花,连连称赞:“这棉花是好东西啊!弹出来的棉胎又轻又软,做成棉袄肯定暖和。”他坐在院子里,手里的弹棉花弓上下翻飞,白色的棉絮在阳光下飞舞,很快就弹成了蓬松的棉胎。
筱棠则在一旁帮忙,时不时给张大爷递杯热水,心里却在盘算着:这次收获的棉花不仅够给全家做棉袄,还能剩下一些,等开春了给三哥段明杰寄去,让他在县城也能做件暖和的衣服;还有陆瑶,上次她来家里住,总说冬天穿的棉袄太薄,这次也给她做一件,算是感谢她帮忙打听陆衍的消息。
等到棉胎弹好,柳玉梅就开始裁剪布料。她戴着老花镜,拿着尺子在布上比划着,先用粉笔勾勒出衣服的轮廓,再用剪刀细细裁剪。筱棠坐在一旁,帮着剪线头、递针线,偶尔还会给奶奶出出主意:“奶奶,给六哥的棉袄多缝两个口袋吧,他总爱装些小石子、弹弓啥的;给五哥的棉袄领子做得高一点,他上学路上风大,能护住脖子。”
柳玉梅笑着答应:“你这丫头,心思比奶奶还细。行,都按你说的做,保证让你每个哥哥都满意。”
夜幕降临,屋里的煤油灯亮了起来,柳玉梅还在灯下缝着棉袄。李秀莲也过来帮忙,母女俩一边缝衣服,一边聊着家常。段筱棠坐在炕边,看着灯光下奶奶和妈妈专注的侧脸,又看了看堆在一旁的棉胎和布料,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知道,这件用空间棉花做的棉袄,不仅能抵御冬日的严寒,更能将全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温暖。
窗外的寒风还在呼啸,屋里却暖意融融。煤油灯的光晕映在墙上,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针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年的序曲。筱棠悄悄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棉籽,心里暗暗决定:等开春了,一定要在空间里多种些棉花,不仅要让家人穿得暖和,还要用这些棉花帮衬着村里的五保户,让大家都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