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陈默正把最后一份验收文件塞进档案袋。林晓棠站在桌边翻看设计图复印件,指尖划过浮雕区域时停了一下,又继续往下翻。窗外传来几个村民的说话声,夹杂着笑声。
“老李家那两口子手脚快啊,前天刚在集市看见他们摆摊,卖的笔简跟咱们一模一样。”
“可不是嘛,连底座刻着‘青山’两字都照搬,就差没印上编号。”
陈默抬起头,手里的回形针捏得更紧了些。他走到窗边,看见张婶抱着竹篮从晒谷场走过,正跟旁边人比划着什么。赵铁柱说的那个“隔壁村老李”,是他表舅,早年做过木工,手艺一般,但脑子活。
他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叠文创产品设计手稿。最上面是林晓棠画的榫卯笔筒三视图,右下角标着日期和原始编号。他又翻开销售台账,对照最近三周订单——有五笔外地客户反馈收了相似产品,价格便宜三成。
“不是巧合。”他说。
林晓棠走过来,低头看那几行记录。“有人开始仿了。”
“不止是仿。”陈默把手机推到她面前,屏幕上是一段短视频截图,“这是云南一个村子的陶匠,作品火了之后,三个月内冒出二十多家仿制厂,最后连专利都没申请下来,赔了钱收场。”
林晓棠沉默片刻,伸手点开投影仪。画面跳出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操作界面。“我们可以现在开始登记。”
当天下午,村委会门口贴出一张通知:傍晚六点,召开全村文创产品管理会议。
太阳还没落山,长条凳已经摆到了院外。王德发拄着拐杖最后一个进来,坐下时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笔记本放在膝上,封面写着“财务备忘”。
陈默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一支记号笔。“咱们的第一批文创产品,这一个月卖了四百多套。钱进了集体账户,每户分红也清清楚楚。但现在有个新问题——有人抄我们的东西。”
底下嗡地一声。
“抄就抄呗,说明咱们做得好!”
“人家愿意学,也是看得起咱。”
陈默没打断,等声音小了些才继续:“可要是谁都能做,谁都能卖,那以后咱们花心思设计的新款,别人一天就能复制出去。辛苦的是我们,赚钱的却是别人。”
没人接话。
林晓棠站起身,走到投影前。“我今天查了流程。像‘榫卯笔筒’这样的设计,可以申请外观专利;手绘包装图能登记版权;村里统一使用的品牌名称,比如‘青山工坊’,还能注册商标。只要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法律就会保护这些创意不被随便用。 ”
“要发钱吧?”有人问。
“专利申请费八百,版权申请三百,商标一千二。”林晓棠报出数字,“但如果现在不做,以后被人抢注了,可能得花几万去打官司,甚至再也用不了自己的名字。”
角落里传来一声轻叹。王德发抬起头:“想当年大队印个宣传画,也没人管这些。可那时候,东西出了村就没人认得。”
陈默看着他:“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东西能上网,能寄到全国各地。越是走得远,越得守住根。”
屋里安静了几秒。
“那你打算咋办?”王德发问。
“先做三件事。”陈默拿起笔,在黑板上写下:
一、所有设计稿归档编号,原件存村委会保险柜;
二、对外销售的产品加贴仿伪标识,扫码能查来源;
三、成立监督小组,轮流巡查集市、网店,发现侵权及时上报。
王德发听完,慢慢从本子里撕下一张纸,写了几个字递过去。陈默接过一看:“文创台账,按月公示。”
他点头:“这个可以加进去。”
当晚十点,办公室只剩三人。桌上摊着几张草拟的表格,最上面一份标题是《青山村文创产品管理办法(试行)》。林晓棠正在核对条款,笔尖停在一条上:“原创归属集体,收益按劳分配,严禁私自外传设计资料。 ”
“这条要留。”她说。
王德发带着老花镜,翻看一份专利说明书样本。“你们写吧,我来管登记。以前我守着账本,现在也能守着这些图纸。”
陈默抬头看他:“你当监督小组组长?”
老人没立刻答应,而是把眼镜摘下来擦了擦。“我不是信不过大家,怕是时间久了,有人忘了规矩。就像当年土地承包,一开始说得好好的,后来还不是乱了套?”
“所以才要有制度。”陈默说,“不是防谁,是让所有人心里有杆秤。”
林晓棠合上电脑,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一颗种子包,顺手放进抽屉。他又拿出一本薄册子,封面印着《着作权法简明读本》,塞进随身帆布包。
“明天我去县里,顺便把第一批材料送司法局,请法律顾问再审一遍流程。”
王德发站起身,拐杖点地两下。“那我现在就把空位置腾出来。以后每张图、每个标样,都要入档编号,锁进会计室。”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还有件事——能不能做个登记簿,谁领材料,谁参与制作,都签字?别到最后,连自己人都说不清功劳是谁的。。”
“可以。”陈默说,“回头加上。”
老人点点头,开门走了。夜风吹动门框上的铁钩,发出轻微碰撞声。
林晓棠收拾背包时,忽然想起什么。“那个防伪码,要不要加上一句话?”
“什么话?”
“比如‘每一件,都是青山人的手心温度’。”
陈默顿了一下,摇头:“太软。改成‘原创编码,查询可验’。”
她笑了声,没反驳。
两人各自整理文件。陈默打开手机,找到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的联系方式,输入一段消息:“你好,我是青山村陈默,关于乡村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几个问题想咨询……”他检查一遍措辞,按了发送。
屏幕显示“已送达”。
林晓棠把扫描完的设计图 拷进U盘,插在电脑旁的小铁盒里。盒子原本装订书钉,现在贴了张标签:**“备案专用,非经许可不得取出”**。
他起身拉窗帘,动作停住。外面路灯照着村委会院子,地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几个没搬走的长条凳歪斜地躺着,像散场后的余音。
“明天还得再讲一遍。”她说,“有些人今天听得认真,但未必会明白。”
“慢慢来。”陈默合上笔记本,“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就不怕路远。”
她嗯的一声,拎着包准备走。
“等等。”陈默叫住她,“防伪标识的样式,你明天带回来的时候,顺便选一下。”
“要统一字体吗?”
“用村里小学孩子们用的那个‘青’ 字。上次展览有人夸过,说看着踏实。”
林晓棠记下,转身出门。脚步声渐远。
陈默重新打开电脑,调出产品清单。他一项项核对名你、编号、负责人姓名,在“是否完成权属申报”一栏,逐个打钩。目前只有三项标了“待提交”。
他翻到新建文档,输入标题:《版权保护工作进度表》。
光标闪烁。
窗外,样板间的轮廓隐在夜色里,屋里边缘泛着淡淡的灰白色。远处传来一声狗叫,很快又静下去。
陈默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凉了。他放下杯子,继续毅字:
“1.榫卯笔筒——外观专利申报启动;
2.手绘包装系统——版权登记材料准备中;
3.‘青山工坊’品牌——商标检索已完成,无冲突。”
敲完最后一行,他靠向椅背,目光落在桌角那份管理办法草案上。王德发甪红笔圈出的一句话还在眼前;
**“账要清,创意也要清。”**
他伸手摸了摸左眉骨那道旧疤,指尖粗糙地划过皮肤。
门外响起拐杖敲地的声音。
王德发去而复返,手指拿着一张刚印好的表格。他把它轻轻放在桌上,说:“这是产品登记表初版,我按财务格式做的,你看行不行。”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