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办公室的煤油灯忽明忽暗,映着八仙桌旁几张凝重的脸。许青山刚把“包产到组”的想法说出口,屋里就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连窗外的虫鸣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你说啥?”王振山猛地抬头,手里的铜烟杆“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烟锅子里的火星溅了一地,“把边角地责任到户?还……还超产奖励?”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眼睛瞪得溜圆——这在当时可是犯忌讳的事!集体耕作是天经地义,责任到户简直是“离经叛道”,一旦传出去,别说他这个队长,整个磨盘沟都可能被公社批评。
几个老队委也炸了锅,纷纷摆手:“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搞责任到户,不是要拆分集体吗?”
“就是啊青山,咱刚丰收,可不能冒这个险!”
“万一被人举报,说咱走资本主义道路,那可就全完了!”
许青山却显得很平静,捡起地上的烟杆递给王振山:“王队长,各位叔伯,我不是要拆分集体,只是把那些零散的边角地、坡地责任到户。这些地集体种顾不过来,产量低还浪费人力,分给家家户户精耕细作,再定下超产奖励,大家才有干劲。”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核心的高产田还是集体统一管理,合作社的框架不变,只是用这种方式盘活闲置土地。你想,要是一户能在边角地多种出一百斤粮,全村几十户就是几千斤,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周晓芸坐在一旁,轻声附和:“我觉得许青山说得有道理。边角地确实难管理,责任到户后,大家肯定会用心种。超产奖励也能调动积极性,不是坏事。”
陈向东也点头:“我之前跟农户聊过,不少人都想把自家屋前屋后的坡地种起来,就是怕被说‘搞单干’。要是队里允许,大家干劲肯定足。”
王振山握着烟杆,手指都在发颤。他知道许青山说得有道理,可这步子太大了,风险也太大了。他盯着桌上的油灯,沉思了半天,才缓缓开口:“青山,这事儿……太冒险了。公社要是知道了,咱没法交代啊。”
“王队长,风险我来担。”许青山眼神坚定,“要是出了问题,我去公社解释。但我相信,只要能让大家多收粮、多挣钱,就是对的。磨盘沟要富起来,不能总守着老规矩,得敢试!”
屋里再次陷入沉默,老队委们你看我我看你,脸上满是犹豫。煤油灯的光映在许青山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只有对磨盘沟未来的笃定。
王振山看着他,又想起了五百八十六斤的亩产,想起了那些装满粮食的储备粮麻袋。他深吸一口气,把烟杆往桌上一拍:“好!我信你一次!就先选十户试点,把村西头那片零散坡地分下去,超产部分,队里分三成,农户留七成!”
这话一出,屋里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许青山笑了,周晓芸也松了口气,陈向东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洒在桌上的土地台账上。许青山知道,这一步试探,是磨盘沟制度变革的开始,也是通往富裕的必经之路。虽然前路充满未知,但只要敢闯敢试,磨盘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