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老槐树刚抽出新芽,一辆草绿色的吉普车就碾着晨雾冲了进来,车轮溅起的泥点打在路边的野草上,像一记闷拳砸在磨盘沟村民的心上。上次县农业局的人来,就闹得鸡飞狗跳,这次来的是“工作组”,光听名字就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
吉普车在生产队门口猛地刹住,车门一开,下来三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为首的组长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面色严肃得像块铁板,刚站稳就冲迎上来的王振山沉声道:“王振山同志,叫许青山出来,我们找他谈话。”
声音不大,却像冰锥一样扎进人群。村民们瞬间围了上来,个个面带惊慌,赵铁柱下意识地往前站了一步,挡在许青山身前:“领导,青山没做错啥!”
许青山轻轻推开赵铁柱,走上前,神色平静:“我就是许青山,领导有什么事,尽管说。”
“跟我们上车谈。”组长扫了一眼围观的村民,语气不容置疑,转身就钻进了吉普车。
许青山看了一眼满脸担忧的周晓芸,又拍了拍王振山的肩膀,示意他放心,随后也上了车。吉普车“轰”的一声启动,扬起一阵尘土,朝着村外驶去,留下一村子人心惶惶的村民。
“这可咋办?工作组不会把青山带走吧?”
“肯定是陈向东那小子又搞的鬼!上次举报没成,这次直接告到县里工作组了!”
“要是青山被带走,咱们的合作社、温室大棚可就全完了!”
议论声里满是焦虑,周晓芸紧紧攥着手里的笔记本,指节泛白——那上面记满了试验田的产量数据、包产到组的收益明细,全是许青山的心血。她咬了咬牙,对王振山说:“王队长,我们不能等,得把这些数据整理好,去找工作组解释!”
吉普车在山路上颠簸,组长开门见山:“许青山,有人联名举报你,说你在磨盘沟搞‘包产到户’,公然对抗集体制度,还煽动村民分裂集体,你可知罪?”
“我没有罪。”许青山直视着组长,语气坚定,“我搞的是‘包产到组’试点,只涉及边角地,核心高产田依旧是集体管理。而且试点以来,磨盘沟的粮食产量提升了三成,集体收入增加了两倍,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这不是对抗制度,是为磨盘沟谋出路。”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记着精确的数字:“领导,您看,去年磨盘沟人均口粮210斤,今年试点后,仅边角地的产出就让人均口粮提高到了320斤,这是实打实的成效。我没有煽动任何人,是村民们看到了好处,自愿参与的。”
组长接过纸条,眉头依旧紧锁,却没有立刻反驳。车窗外的山峦连绵起伏,许青山继续说道:“磨盘沟穷了一辈子,我只是想让大家能吃饱饭、能挣到钱。如果这也叫错,那我认,但我绝不后悔。”
吉普车在山坳里停了下来,组长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你的情况,县里已经知道了。这次来,不是要处分你,是要实地调研。但你记住,‘包产到组’风险极大,不能再扩大试点,必须严格控制在现有范围。”
许青山松了口气,刚想说话,就听组长又说:“另外,把你搞的那些‘新花样’——温室大棚、土法杀虫剂,还有包产到组的所有数据,都整理成报告,下周送到县里。”
夕阳西下时,吉普车终于开回了磨盘沟。当许青山从车上下来,笑着对村民们说“没事了”时,全村人都松了口气,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周晓芸跑上前,眼里闪着泪光,把整理好的数据递给她:“我就知道你能行。”
陈向东躲在知青点的窗户后,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次自己彻底输了,不仅输了面子,更输了人心。
而许青山站在人群中,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温室大棚框架,眼里闪着光。他知道,这场危机虽然暂时化解,但磨盘沟的变革之路,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