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棋逢对手
演习开始的哨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黄埔岛西侧的演习区域激起了无形的涟漪。红蓝两军,如同两只进入角斗场的猛兽,开始展露各自的獠牙。
蓝军指挥部内,张启明站在铺满地图的桌前,神色从容。他对邓枫的研究并非徒劳。通过分析邓枫在沙盘推演和日常训练中的表现,他得出一个结论:此子思维活跃,善于出其不意,尤其偏好迂回、侧击等“巧招”。对付这样的对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用绝对的实力和严谨的阵型,碾碎一切花巧。
“命令!”张启明的声音沉稳有力,“第一排,配属机枪一班,前出至‘野狼峪’高地,构筑前沿支撑点,控制通往红军主阵地的交通要道。”
“第二排,向左翼‘乱石岗’区域展开,建立防线,防止敌军向我侧翼渗透。”
“第三排,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向正面或侧翼投入战斗。”
“炮兵观察组,前出至‘野狼峪’,为迫击炮提供校准。”
“各部,保持紧密联系,稳步推进,遇有小股敌军袭扰,不必深追,巩固阵地为上!”
他的命令清晰明确,完全符合操典教导的“稳步推进,铁壁合围”的精髓。他要利用兵力和火力优势,像一把巨大的铁梳,一寸寸地梳理过去,压缩红军的活动空间,逼迫邓枫在不利条件下进行正面决战。
蓝军动了。部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运转。士兵们以标准的散兵线展开,相互掩护,交替前进。机枪组迅速抢占制高点,构筑火力点。整个推进过程有条不紊,显示出张启明扎实的指挥功底和蓝军良好的训练水平。
红军前沿观察哨很快将情况传回指挥部。
“报告连长!蓝军一个加强排已占领‘野狼峪’高地,正在构筑工事!”
“蓝军左翼部队已进入‘乱石岗’区域!”
“敌军推进速度不快,但队形严密,侧翼掩护很到位!”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临时充作红军指挥部的帐篷里,气氛凝重。几个班长,尤其是一班长(刀疤脸)和几个老兵出身的军官,脸色很不好看。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一班长忍不住抱怨,“张启明根本不给机会!就这么堂堂正正地压过来,仗着人多枪多,逼着我们跟他硬碰硬!”
“咱们防线拉得这么长,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这么耗下去,迟早被他们一个个敲掉!”另一个班长附和道,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站在地图前沉默不语的邓枫。
邓枫没有理会这些议论。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等高线,每一片林地标记,每一条干涸的河沟。蓝军的部署,正如他所预料,严谨,但也因此显得有些……呆板。他们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显而易见的通道和高地上。
“野狼峪……乱石岗……”邓枫喃喃自语,他的手指最终停在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位于蓝军推进路线侧翼的一片标注着“荆棘谷”的茂密丛林和沼泽地带。那里地形复杂,被认为不适合大部队通行,因此在张启明的部署中,只安排了零星警戒哨。
“传令兵!”邓枫突然开口,声音打破了指挥部的沉闷,“命令前沿一班、二班,按预定计划,进行节节抵抗,迟滞敌军推进速度。但记住,不准死守!每道阵地坚守不超过二十分钟,然后有序后撤,诱敌深入!把蓝军主力,给我往‘落马坡’方向引!”
“三班,加强警戒我右翼‘断肠崖’一带,防止蓝军从那边意外穿插。”
他的命令让几位班长一愣。放弃前沿阵地?这岂不是让蓝军更容易推进?
“连长!这……”一班长急了。
“执行命令!”邓枫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眼神中透出的冷静与决断,让还想争辩的一班长把话咽了回去。
命令下达,红军开始行动。前沿阵地响起了零星的枪声(训练弹),红军士兵们依托简易工事进行着看似顽强的抵抗,但总是在蓝军即将形成合围前,“恰到好处”地后撤。整个防线,如同一个有弹性的皮筋,在被缓缓拉长、后移。
张启明在指挥部接到前线报告,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果然沉不住气了。想用空间换时间?还是想在后退中寻找我的破绽?”他对着地图,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传令,各部队加强衔接,稳步跟进,不要冒进,注意搜索两侧,防止小股伏兵。压迫他们,直到退无可退!”
蓝军的“铁壁”依旧稳健地向前推进,如同缓慢合拢的巨钳。红军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压力越来越大。指挥部里,质疑的目光并未完全消失,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越来越近的危机。
邓枫站在指挥部门口,望着远处升起的代表交火的彩烟(训练弹标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张启明这柄厚重的战斧,已经挥舞起来,而他这把尚未完全出鞘的“孤星”之刃,必须在看似步步退让中,找到那一击致命的缝隙。棋逢对手,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入中盘。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