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星火渐炽
时值深秋,黄埔军校的校园却因一股无形的热流而驱散了寒意。那场演习带来的震撼余波未平,而浪潮的中心——邓枫,却以一种静水深流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成绩优异、战术奇诡的“天才”,也不再仅仅是那个被校长点评、饱受争议的“孤星”。在日复一日的操练、学习与生活中,他更像一块沉稳的磁石,自然而然地吸引着那些志趣相投、心怀热血的灵魂。
傍晚的图书馆,他常坐的角落周围,渐渐聚集起更多埋头苦读的身影。不仅是最初的李文斌、罗友胜,一些原本只是点头之交的同学,也会“恰好”坐在附近,偶尔低声交流课业难题,或是就某一本军事着作的观点展开讨论。邓枫往往不是话最多的那个,但他言简意赅的点评,或是一个切中要害的提问,总能将讨论引向更深层次。思想的碰撞在这里悄然发生,虽未言明,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氛围已然形成。
操课间隙,围绕在他身边请教动作要领、战术理解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邓枫来者不拒,总是耐心讲解、亲身示范。他从不藏私,也从不因对方基础薄弱而流露出丝毫不耐。罗友胜有时会抱臂站在一旁,看着邓枫被众人围在中间,那张平日略显冷硬的脸上,会微不可察地闪过一丝认同。他亲眼见证邓枫如何将枯燥的操典条文转化为易懂的实战技巧,如何将复杂的战术思想拆解得清晰明了。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赢得这些未来军官的真心信服。
甚至连一些原本持观望甚至质疑态度的高年级学员,在多次观察到邓枫的扎实功底、沉稳作风以及对同窗的真诚后,态度也悄然转变。偶尔在走廊相遇,会主动点头致意;食堂里,也可能端着饭碗自然地坐到他们这一桌,聊几句最近的战局或军校轶事。那种因演习胜利而带来的尖锐对立,在邓枫身体力行的“润物细无声”中,逐渐被一种基于实力与人格的尊重所取代。
陈赓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一次夜谈时,他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对邓枫说:“看见没?咱们邓‘孤星’现在可是众星拱月了。你这光芒,想藏都藏不住喽!”
邓枫闻言,只是微微摇头,目光掠过窗外沉沉的夜色,低声道:“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中心。只是……若我的些许心得,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我们这些人,能真正凝聚起一份力量,或许……”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陈赓已然明白。这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非邓枫刻意经营,而是他自身光芒与人格魅力自然发散的结果。他这条曾经看似孤绝的“孤星”之路,在不知不觉间,已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行。那璀璨的星光,正悄然点亮更多的心灵,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者并肩前行。
而在众人未能察觉的暗处,一双冷静而睿智的眼睛,正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星火渐炽,其势已成。”那双眼睛的主人,在心底轻轻划下了这句评语,一个如何引导、利用这份蓬勃生长的力量,使其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计划,开始悄然酝酿。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