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珠江夜话
岭南的暮春之夜,细雨无声地浸润着羊城。珠江水面被雨丝敲出细密涟漪,倒映着沿岸昏黄的灯火。邓枫按照隐秘的约定,来到码头边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前。
是邓枫同学吗?快请进。舱内传来温和的嗓音。
邓枫弯腰钻进船舱,周主任正坐在小炭炉旁,炉上的陶壶冒着袅袅白汽。他穿着半旧的青布长衫,像个寻常的教书先生。
坐下说话。周主任递过一杯热茶,听说你对克虏伯火炮和毛瑟步枪都很有研究?
邓枫微微一怔,没想到谈话会从这个话题开始。他谨慎地回答:学生确实了解一些。
周主任端起茶杯,目光深邃:那你认为,以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要仿制一挺先进的机枪,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这个问题精准地落在邓枫最熟悉的领域。他立即回答:材料和工艺。枪管需要特殊的合金钢,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还有精密加工......
他详细分析着技术难点,不时点头,偶尔插问一两个关键细节,显示出对工业技术的熟悉。
那么,能生产这种钢材的工厂,需要什么条件?周主任话锋一转。
需要大型炼钢炉、轧钢设备......
这些设备我们能自造吗?
不能,需要进口。
建造和维护这些设备,又需要什么人才?
需要矿业、冶金、机械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问题一个接一个,从一挺机枪延伸到整个工业体系。邓枫的回答渐渐慢了下来,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知识,在面对这一连串追问时,显得如此单薄。
周主任注视着年轻人渐渐凝重的神色,语气平和却字字千钧:一颗子弹,需要铜壳、铅芯、发射药。一场战役要消耗数百万发子弹。你精通如何在战场上最有效地使用它们,但可曾想过,要支撑一场现代化战争,我们需要多么庞大的工业体系?
邓枫沉默了。他想起在北伐途中看到的因劣质弹药导致的炸膛,想起那些因缺少零件而瘫痪的火炮。他一直追求的,在这一刻显露出无根浮萍的本质。
没有独立的工业,就没有独立的国防。周主任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你的军事才能很重要,但要让这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的是铁、是钢、是煤、是电,是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是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作为后盾。
雨点敲打着船篷,舱内茶香袅袅。邓枫握着微凉的茶杯,感觉之前畅谈技术时带来的自信正在一点点消退。
周主任看着他,终于问出了那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你精通战场上的杀敌技,这很好。但你可曾深思过,要让我们的民族不再受欺辱、真正获得新生的救国之术,根基究竟在何处?
邓枫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撼与求索。这个问题,将贯穿他未来的整个生涯。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