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基石初立
乌篷船在细雨微澜中轻轻晃动,像一枚投入历史洪流的叶子。舱内,邓枫胸膛剧烈起伏,他的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冲撞。他仿佛看到自己过去精心绘制的技术蓝图、构想的精良武器,在一声宣告旧世界崩塌的惊雷中,纸屑般纷飞消散,露出的,却是一片前所未见的、布满荆棘却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旷野。
“……彻底的革命……”他低声呢喃,这寥寥数字,重如泰山,散发着血腥与硝烟的味道,亦蕴含着新生的炽热。他凝视着他,眼神中的迷茫并未消散,却燃起了更为炽烈的探索之光,“主任,我……我似乎明白了一些。若无崭新的天地,便难以真正安置那些机器与图纸。然而……这新的天地,这革命之后……又当如何着手,去构建您所言的那个……工业脊梁?”
他看到的不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为艰巨的起点。
看着重新燃起的、更为坚定的火焰,知道思想的种子已然破土。他的神色缓和下来,不再是严峻的诘问者,而更像一位在荒芜地图上为其指点路径的向导。
“问得好。”主任微微颔首,手指在蒙着水汽的小几上缓缓划过,仿佛在描绘一幅无形的蓝图,“革命成功,扫除旧障,不过是为我们赢得了一方画布。而要在这画布上绘制工业化的宏伟蓝图,首要在于规划与基础。”
“其一,在于主权独立。关税自主,方可护佑我们尚显稚嫩的民族工业,使其不被洋货冲垮;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方能将国家的经济命脉牢牢掌握于自己手中,不再受他人掣肘。此乃前提,缺之,则一切建设皆如沙上筑塔。”
邓枫重重点头,在上海滩亲眼目睹洋人趾高气扬的场景瞬间浮现在眼前,那种屈辱感此刻与“经济命脉”这四个字紧密交织,变得异常清晰。
“其二,重工业须先行。”主任语气沉稳,掷地有声,“我们不能一直满足于修理、装配,甚至仅仅是购买。必须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鞍钢、抚顺、大型机器厂!若无钢铁,何来铁轨、枪炮、机床?若无煤炭电力,何来动力源泉?此乃骨骼,亦为血液。”
邓枫的思绪如脱缰野马般疾驰,他仿佛看到了直插云霄的高炉喷涌着赤红的铁水,巨大的水轮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一台台自主制造的精密机床正在横空出世……这幅画面,比他曾经幻想过的任何一种单一武器都更让人热血沸腾。
“其三,交通与人才至关重要。”主任继续描绘着宏伟蓝图,“要修筑纵横全国的铁路网、公路网,破除地域障碍,使原料与产品得以顺畅流通。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扫除文盲,培养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技师、科学家。人才,乃一切事业之基石。”
言至此处,他语气稍有停顿,目光愈发深邃,凝视着邓枫:“而这些——独立的政权、统一的规划、重工业的优先投入、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全民教育的普及——哪一项,是那个依附于地主、买办利益,内部派系纷争,政令难出南京的旧政府所能达成、所愿达成的?”
邓枫悚然一惊,如同被一道闪电照亮了脑海。是啊,那个他身处其中,甚至因其“校长嫡系”光环而受益的体系,其内部的腐败、低效、割裂与短视,他并非没有感受。这样的肌体,如何能承担起如此宏大、需要高度集中统一和长远眼光的工业化使命?
“所以,你明白了么?”他的声音将他从沉思中拉回,“技术本身无罪,甚至是救国的利器。但它需要生长的土壤。这土壤,就是新的社会制度,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只有在那样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力量为了民族长远利益而奋斗的新中国里,你所学的一切,你梦想的一切——从一颗合格的螺丝钉到一辆自主生产的坦克,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才能汇聚成支撑起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钢铁长城。”
他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图纸,也没有列出详细的计划,但他为邓枫指明了一个方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逻辑链条——个人技艺 -> 国家工业 -> 社会革命 -> 民族新生。这条链路上,他邓枫的位置,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军官,而是一个需要参与开创那个全新时代的……革命者。
邓枫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这双熟悉图纸、能精准拆解枪械的手。这双手,未来要掌握的,或许不仅仅是杀敌的武器,更是参与塑造一个的全新世界的工具。
舱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只有篷檐偶尔滴落的水珠,敲在船舷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仿佛在为他脑海中正在重新构筑的世界,打下一个个坚实的桩基。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