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勤劳而谦逊,君子能够保持至终,吉祥。
含义: 居于高位(九三为下卦之上)且功勋卓着,却能勤劳不辍,态度谦逊(劳谦)。这样的君子若能将此美德保持到底(有终),必获吉祥。
平阳城的宫阙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与历山的质朴截然不同。
舜站在宫门外,深吸了一口气。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在一众华服官员中格外显眼。
看,那就是帝婿舜。
听说是个种地的,真能处理政务?
窃窃私语声传来,舜恍若未闻。他记得临行前娥皇的叮嘱:朝堂不比田间,谨言慎行。
尧帝在明堂接见了他。
尧帝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朕听闻你善治农事,通晓民情。今命你协理四方政务,可有信心?
舜深深行礼:臣才疏学浅,唯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他的第一个任务,是治理雷泽的水患。
雷泽周边连年洪水,百姓流离失所。前任官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
舜没有直接前往官署,而是带着几个随从,徒步沿泽而行。
大人,官署在那边。随从提醒。
先看看灾情。舜说着,已走向一片被淹的农田。
泥泞中,老农正在抢救所剩无几的庄稼。舜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下了田。
这位老丈,水从何处来?往年如何?
老农见这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态度诚恳,便打开了话匣子。
一连十日,舜走遍了雷泽周边。他与农夫同吃同住,测量水位,勘察地形。夜晚就在油灯下绘制图样,计算工料。
随从们暗自叫苦,却见舜始终精神饱满。
大人,您何必亲自做这些粗活?
不知民情,何以治水?舜微笑,况且,劳作本就是本分。
终于,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不堵反疏,开凿新河道分流。
朝堂上,这个方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荒谬!自古治水都是筑堤拦阻,岂有放任自流之理?一位老臣愤然反对。
此举若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舜静静地听完所有反对意见,才起身行礼:
诸位大人所言极是。然臣观雷泽地势,三面环山,唯东南低洼。强堵则水势愈凶,疏导方是根本。
他展开亲手绘制的图样,详细解释每一处设计。
此策若成,非舜之功,乃陛下圣明,诸位大人指点,万民协力之果。
他的谦和与严谨,让反对的声音渐渐平息。
尧帝最终拍板:就依舜之策。
工程开始后,舜更是以身作则。
每天天不亮,他就出现在工地上。不是指手画脚,而是亲自扛起石料,与民夫一同劳作。
大人,使不得!工头慌忙劝阻。
多一人出力,早一日完工。舜抹了把汗,继续干活。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总能发现细节问题。一处堤坝的基石不够牢固,一段河道的坡度需要调整。这些,都是他日夜在工地上观察所得。
三个月后,新河道开通的那天,暴雨倾盆。
所有人都躲进工棚,唯有舜冒雨站在河岸边,密切关注水势。
大人,危险!快回来!
舜恍若未闻。当看到洪水顺着新开的河道奔腾而去,不再淹没良田时,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消息传回平阳,朝野震动。
雷泽水患,历代难题,竟被他三月解决!
听说他日夜守在工地,与民同劳。
庆功宴上,尧帝亲自举杯:舜治水有功,当赏!
舜却离席跪拜:此非臣之功。若非陛下信任,诸位同僚支持,万民奋力,焉能成事?臣不过尽本分而已。
他将所有赏赐都分给了参与工程的百姓。
接下来的一年里,舜又接手了几件棘手的政务。
他主持开垦了大片荒地,亲自示范新的耕作方法,让产量大增。
他调解了多个部落的边界争端,不偏不倚,令各方心服。
每完成一件政事,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而每次,他都谦逊地将功劳归于尧帝和同僚。
舜大人真是谦逊啊。
有功不居,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但并非所有人都欣赏他的作风。
一次朝会后,几位老臣聚在一起。
这个舜,未免太过做作。每次都把功劳推得干干净净,倒显得我们争功似的。
可不是吗?听说他至今仍住在官署的偏房,每日饮食与杂役无异。
装模作样!
这些议论传到舜耳中,他只是一笑置之。
那晚,他在灯下给娥皇写信:
......名者,实之宾也。吾但求尽心尽力,无愧于心,无愧于民,足矣。
一天,尧帝召他入宫。
舜,你政绩卓着,却始终谦退。朝中有人说你虚伪,你可知晓?
舜恭敬回答:臣只知,位高则责重,功大则过显。守谦持劳,非为邀名,实为自省。
尧帝凝视他良久,缓缓点头。
最考验人的时刻来了。
北方大旱,饥荒蔓延。尧帝命舜全权负责赈灾。
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粮食有限,灾民无数,稍有差池,就会引发动乱。
舜没有急于调拨粮草,而是先派人详细调查各地灾情轻重。
然后,他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他请来了朝中几位对他颇有微词的老臣,共同商议分配方案。
诸位大人经验丰富,还请不吝赐教。
起初,这些老臣还心存芥蒂。但见舜真心求教,且提出的方案确实周全,也渐渐投入讨论。
最终确定的方案,兼顾了各方利益,最大程度保证了公平。
赈灾过程中,舜再次亲赴灾区。他走遍每一个受灾的村落,查看赈济情况。
在一个偏远山村,他发现当地官吏克扣粮饷,立即下令严惩,并重新发放粮食。
灾民跪地哭谢,他却扶起老人:
此舜之过也,察访不周,令父老受苦。
三个月后,灾情缓解。这次,连之前非议他的老臣都心服口服。
舜之劳谦,非为虚名,实乃本性。
尧帝在朝会上郑重宣布:
舜勤劳王事,谦恭自守,有功不居,实为百官表率。自今日起,加封为司徒,总领民政。
这是极高的职位,仅次于宰相。
众人以为舜会推辞,他却坦然接受:
臣必更加勤勉,不负陛下重托。
那晚,他回到简朴的居所,依旧在灯下记录今日政务得失。
女英从平阳来看他,见他案头堆积如山的简册,心疼地说:
夫君如今位高权重,何必还如此劳心劳力?
舜放下笔,温和地看着妻子:
位愈高,责愈重。今日之劳,为的是明日之安。今日之谦,为的是持守本心。
他走到窗前,望着满天星斗: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我唯恐有负陛下所托,有负万民所望。
月光下,他的身影依旧如历山耕作时那般挺拔坚毅。
第二天清晨,他依旧第一个来到官署。扫地、打水,如同一个普通杂役。
新来的小吏不认识他,使唤他帮忙搬运简册。舜欣然应允,没有透露身份。
当其他官员到来,慌忙向小吏介绍这就是司徒大人时,小吏吓得面如土色。
舜却拍拍他的肩:
你让我帮忙,说明我看起来还像个能干活的人,这是好事。
朝堂之上,他依旧谦恭地听取各方意见;田间地头,他依旧与老农探讨农事。
地位变了,权力大了,功劳多了,但他勤劳谦逊的本色丝毫未改(劳谦)。
舜之德,如山之固,如日之升。尧帝私下对重臣们感叹,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实乃社稷之福。
吉祥的光辉,在这个始终保持着之德的君子身上,愈发璀璨夺目。
通过舜被尧帝委以重任、参与管理政务后,无论在治理水患、开垦荒地、调解纠纷还是赈济灾荒等重大事务中,都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政绩斐然,却始终将功劳归于尧帝的英明和众人的努力,自己始终保持勤奋谦和态度(劳谦),并将这种有功不居的美德贯彻始终(有终)的经历,生动阐释了谦卦九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的深刻内涵。舜在地位提升、功勋卓着之时,深刻认识到善始易,克终难的道理,不因位高而懈怠,不因功大而骄矜,其之风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心服,使吉祥的光辉愈发显着。这充分揭示了在事业有成、位居要津之时,唯有保持勤劳本色与谦逊态度始终如一,方能获得长久的吉祥与成功。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这本易经超有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