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在电梯里仍思索着发改委副主任那个关于规则被架空的问题,直到电梯门打开,清晨的走廊还残留着消毒水的气味,他从电梯出来时,正看见保洁员推着水桶经过三楼拐角。
他脚步未停,手里拎着一个旧皮质文件夹,边走边翻看里面夹着的几页手写笔记。
阳光透过高窗斜照进来,在他肩头掠过一道淡黄的光带。
昨夜与发改委副主任——沈振国的对话仍在他脑中回响,不是那句“规则被架空”引发的哲思,而是对方临走前意味深长的一瞥——像是一道无声的考题。
他推开办公室门,李哲已在工位前整理资料。李哲是区工信局政策研究科的年轻骨干,工作细致,性格谨慎。
见他进来,他抬头问:“今天真要去城南汽配园?那边企业多数是小作坊,调研未必有收获。”
“正因如此才要去。”林辰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抽出一张打印的园区分布图摊开,“大企业有专人对接,政策落地快;小户子声音小,问题积得深。可它们加起来占全区小微企业总数的六成七,税收贡献也不低。忽略它们,政策就是瘸腿的。”
他说完便起身,顺手拎起背包。
李哲迟疑片刻,也站起身:“我跟你一起去,顺路把上季度的扶持数据核一遍。”
两人驱车前往城南,沿途所见尽是老旧厂房与临时搭建的铁皮车间。
他们在一家名为“恒通机械”的厂门口停下。
老板姓周,五十出头,满脸油污,听说是区里来人调研,起初满脸戒备,只站在门口应付几句。
林辰没急着进办公室,反而蹲在车间外看一组正在调试的数控机床,随口问起设备更新周期、订单来源和用工成本。
周老板见他问得具体,语气渐渐松动,终于领他们进了屋。
整整三天,林辰带着李哲跑遍了汽配园十六家企业。
他记下每一家的产能瓶颈、融资难题和政策盲区,甚至把几家共用的物流渠道和原材料采购联盟也摸清了脉络。
回程途中,他靠在副驾上闭目回忆,那些数据、对话、表情,如同被无形丝线串起,在脑海中自动归类成条块清晰的图谱。
第四天清晨,他在办公室摊开一张大纸,提笔写下三个关键词:降本、增效、稳链。
随后,一条条具体措施陆续浮现——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建立共享仓储中心;推动银行与园区联合开发“小微设备贷”,以三年分期抵扣方式降低首付压力;设立“技术辅导员”制度,由区工信局派驻工程师定点帮扶企业技改。
李哲看着他飞快书写,忍不住问:“这些能批得下来吗?财政肯出钱?”
林辰停下笔,抬眼一笑:“没说要财政出钱。仓储用地用现有工业闲置地块,贷款是银企协商,技术辅导也不新增编制,从退休工程师里返聘。我们要做的,是搭台子、定规则、促对接。”
当天下午,他召集科室骨干开会。
有人质疑:“这种事以前没人管,现在突然推,万一执行不下去,反成笑柄。”
林辰不恼,只翻开一份文件:“三年前,邻市经开区推过类似模式,第一年试点八个园区,企业平均运营成本下降百分之十二点三,政府零投入。我们不是创新,是复制成功经验。”
会议持续到傍晚,方案逐条敲定。
林辰将其命名为《小微企业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纲要(试行)》,连夜修改定稿,次日一早便呈报区府。
一周后,区长办公会专题听取汇报。
区长王为民翻阅材料良久,抬头问:“你这‘共享仓储’试点,选哪个地块?”
“原国营锻造厂南侧空地,产权属区国资公司,闲置八年,年维护费超四十万。”林辰答得干脆,“若改建为智能仓储中心,预计年收益超百万,还能解决周边三十人就业。”
王为民点头,又问:“银行那边有意向?”
“已有两家支行初步洽谈。”林辰递上一份备忘录,“他们愿以风险共担模式试水,我们提供信用背书和项目监管。”
会议最终决定:先行试点,成熟后全区推广。
消息传出,市电视台《民生视线》栏目主动联系采访,标题定为《青州新政:小企业有了“服务包”》。
舆论渐热,林辰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内部简报的“亮点工作”栏目。
某日清晨,他刚走进办公楼,便听见茶水间传来压低的声音:“……说是惠民,实则是抢功劳。这种事早有人提过,偏他一搞就上电视?”
他没有停下脚步,径直走向办公室。
手机震动,是一条匿名短信:“别太出风头,有些账,不是你算得清的。”
他盯着屏幕片刻,将手机反扣在桌面上。
窗外,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离单位东门,车牌被泥水半遮。
当晚,他在灯下重读《纲要》草案,逐行检查是否有疏漏。
翻至附录三“试点企业遴选标准”时,目光停在一行备注上:“优先考虑近三年无环保处罚记录单位”。
他忽然想起,周老板曾无意提起,园区有家企业因废气排放被罚过两次,但整改后一直未通过验收。
他提笔在旁边画了个圈,又在页脚写下一行小字:
查该企业是否被排除在首批名单外,若否,为何?
笔尖顿住,墨迹在纸上微微晕开。
他缓缓合上文件,目光投向窗外沉沉夜色。
远处路灯下,一个穿灰色夹克的身影正站在公交站台翻看手机,抬头时,似朝办公楼方向望了一眼。
喜欢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