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了“清明自觉,专注前行”的心态后,乔琳感到一种奇异的松弛与安定。她不再刻意分析周正的每一个举动,也不再紧绷着扞卫某种无形的边界。她只是如常工作、练功、阅读,将对周正的观察化为一种背景式的、不带预设的感知。体内青莲本源的流转也随之变得更加自然圆融,如同山间清泉,依着地势静静流淌,滋养着她生命本源的每一寸土地。
周正似乎也感应到了她这种心态的微妙变化。他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和频率,但互动中那份过于精准的“计算感”似乎淡了些,多了一丝更自然的、基于共同兴趣的交流。他们偶尔会在图书馆同一区域查资料时点头致意,或在食堂遇到时,就最近某篇有趣的论文交换一两句简短的看法。话题始终围绕着学术,但氛围不再仅仅是公事公办的协作,隐约多了一层智力上的共鸣与欣赏。
这天,乔琳需要验证一个涉及复杂空间群对称性的猜想,手动计算量巨大,且极易出错。她正在斟酌是花费大量时间自己推导,还是寻求更高效的计算机代数系统帮助时,周正恰好发来一封邮件,主题是他之前提到过的、与数学中心合作开发的一个新算法工具包的测试版说明。邮件正文末尾,他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附件的工具包初步整合了对于非传统空间群操作的处理模块,或许能节省一些繁琐的推导时间,如果乔博士您那边有类似需求,欢迎试用并提供宝贵意见。”
乔琳点开附件,快速浏览了说明文档和示例代码。这个新模块处理的问题,恰好与她当前面临的难点高度契合,其核心算法思路甚至给了她新的启发。这已不仅仅是提供便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雪中送炭”,且方式极其得体——以测试和征求意见的名义,避免了“帮助”可能带来的心理负担。
她没有犹豫,回复邮件表示感谢,并开始着手试用。工具包设计得相当精良,极大地提升了她的工作效率。在使用的过程中,她甚至能透过代码的逻辑结构,感受到设计者(很可能是周正主导)清晰深刻的数学物理直觉。这是一种超越言语的、在共同探索领域内的无声交流。
体内,青莲本源平稳流转,在她专注于解决难题、感受到思维畅通和效率提升时,那股滋养之力也显得格外活跃和温润,仿佛她的精神正处于一种被充分支持和激励的最佳状态。它只是能量,忠实地反映着宿主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动。
问题顺利解决后,乔琳按照邮件里说的,认真撰写了一份试用反馈,指出了几个细微的优化建议,也毫不吝啬地肯定了工具包的价值。她将反馈邮件发送给周正,心中一片坦然。这是有价值的学术交流,她接受得心安理得,回馈得也真诚坦荡。
周正很快回复,对她的反馈表示感谢,并就她提出的几点建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邮件往来几次,讨论都集中在技术细节上,高效而充实。
结束邮件交流,乔琳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她意识到,她和周正之间,似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更舒适的动态平衡。他不再仅仅是那个试图“融入”她生活圈的追求者,更像是一个在她探索道路上,偶尔会出现在同一段轨迹附近,能提供关键助力、也能进行高质量思想碰撞的…同行者。
他的“好”,不再让她警惕或困扰,因为她清晰地看到了这“好”背后,与之匹配的能力、诚意和分寸感。她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自觉,知道自己的核心目标在哪里,但也开始学着接纳和欣赏这段旅程中,来自外部的、良性的互动与光芒。
就像夜空中各自循轨运行的星辰,偶尔靠近时,彼此的光辉会交相辉映,照亮共同的领域,却并不会改变各自运行的轨迹。
乔琳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电脑屏幕,准备开始下一项工作。体内青莲本源悠然流转,将夕阳的余晖也化作了滋养的能量。
星轨并行,各有其途。微光互映,前路共明。她不再抗拒这种自然而然的靠近,因为她知道,真正决定方向的,永远是她自己内心的罗盘。而青莲本源,这源于她自身生命深处的纯粹能量,将始终是她最忠诚、最强大的支撑,无论她是独自前行,还是与光同行。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影视:青莲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