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暗了,人走得差不多了。老夫子还坐在那张木椅上,手边是半杯凉茶,桌上散着几张孩子画的画,有的写着“爷爷”,有的画着他戴帽子的样子。他没动,也没收拾,只是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发呆。
保洁阿姨端了个保温桶出来,轻轻放在桌上。“最后一锅汤,给你留着。”她说,“趁热喝点,别在这儿坐出病来。”
老夫子抬头看了她一眼,“人都走了你还回来?”
“我忘拿围裙。”她拉了拉身上的旧外套,“回头看见你还在,就顺道送点热的。”
她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没说话,就陪着他一起看那堆画。
过了会儿,她说:“今天他们叫你爷爷,不是客气。”
老夫子低头拨弄桌角的一颗彩虹糖,小孩塞进他口袋的,还没拆。
“我不是想当谁的爷爷。”他说,“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就一顿饭、几首歌,一个胆小的孩子敢站上去跳舞?”
“因为没人笑话她。”保洁阿姨说,“她在乎的不是节目多好看,是在场的人会不会点头。”
老夫子慢慢点头,“我们帮人,给钱、给药、给机会,可从来没想过,有些人最怕的不是穷,是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你是说……咱们也能把这种‘看一眼’变成正经事?”她问。
“不只是看一眼。”他说,“是让他们也变成办活动的人,不是只坐在下面领东西。”
门外传来脚步声,秦先生披着风衣走进来,手里拎着公文包。“我就猜你还在这儿。”他说,“大番薯刚打电话问我,说你手机一直没人接。”
“关机了。”老夫子拍了拍口袋,“不想被打扰。”
秦先生把包放下,看了看桌上的画和糖果,“看来今晚的影响不小啊。外面都传遍了,说你被一群小孩封为‘首席爷爷’。”
老夫子皱眉,“别瞎叫。”
“我是认真的。”秦先生坐下,“刚才路上碰到两个邻居,说自家孩子回家后吵着要参加下回聚会,还让家长学你怎么哄人。”
“我没哄。”老夫子说,“我只是告诉她,椅子撞她是它倒霉。”
两人笑了。
保洁阿姨也笑,“可你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是有光的。”
屋里安静下来。
秦先生翻开本子,“其实你不说我也懂。咱们做公益这些年,解决的是困难,但很少碰情绪。可今晚不一样,那个小女孩摔了,不怕哭,是因为知道有人会蹲下来等她。”
老夫子点头,“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把这种‘等她’变成一种活动?不光是发救助金,也让受助的家庭一起吃饭、做手工、唱歌,甚至让孩子叫他们一声‘叔叔’‘阿姨’。”
“你是想把基金会变成一个家?”秦先生问。
“不是变成。”老夫子说,“是让他们重新感觉到,自己还属于某个地方。”
保洁阿姨眼睛亮了,“我可以教他们包饺子,做灯笼,这些活不难,但热乎。”
“对!”秦先生在本子上记下,“家庭日!每个月一次,邀请正在帮扶的家庭参加,大家一起做饭、玩游戏,大人聊天,孩子疯跑。”
“还可以加亲子任务。”老夫子说,“比如一起拼一幅画,或者合作完成一个小手工,完成后发个小奖状。”
“奖状就算了。”保洁阿姨笑,“发个书签就行,孩子喜欢这个。”
“那就定下来。”秦先生合上本子,“主题就叫‘家的味道’?”
老夫子摇头,“太软。”
“‘一起吃饭的日子’?”
“像通知。”
秦先生挠头,“那你来取。”
老夫子想了想,“叫‘我们在’。”
两人一愣。
“我们在。”保洁阿姨轻声重复,“意思是,你们不是一个人。”
“对。”老夫子说,“别人看到公告,不会觉得是施舍,而是有人在等他们来。”
秦先生笑了,“这名字好,简单,又沉。”
三人围坐着,开始列具体安排。
秦先生写:
-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下午
- 地点:社区活动中心二楼
- 内容:共进晚餐、亲子游戏、才艺展示、手工制作
- 参与对象:当期受助家庭及志愿者
“要不要限制人数?”他问。
“不限。”老夫子说,“但要提前报名,确保食材够用。”
“安全问题呢?”
“每家配一名志愿者陪同,重点照顾老人和孩子。”
“奖品怎么搞?”
“不搞大奖。”老夫子说,“每个参与的孩子发一张定制卡片,写上名字和活动日期,算个纪念。”
“我可以做一批小徽章。”保洁阿姨说,“绣个笑脸,谁来了就别一个。”
“这比奖杯管用。”秦先生笑。
讨论到一半,老夫子打开手机,启动金手指。输入关键词:“家庭互动”“心理归属感”“参与式公益”。
屏幕上很快跳出几组数据:
- 亲子协作类活动,归属感提升率达78%
- 代际交流环节,焦虑指数下降63%
- 共同进餐场景,社交意愿增强明显
- 手工制作过程中,自我价值认知显着提高
“数据支持。”老夫子把手机推过去,“尤其是共同做饭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这两项,效果最好。”
秦先生看完直点头,“那就照这个方向走。第一期先试十个家庭,看看反馈。”
“我明天就去联系社区。”保洁阿姨说,“厨房可以用,桌子也不少。”
“宣传呢?”
“不用大张旗鼓。”老夫子说,“先发短信通知,再由志愿者上门说明,避免给人压力。”
“有道理。”秦先生说,“越是需要帮助的人,越怕被围观。”
他们继续细化流程。
说到才艺展示环节时,秦先生问:“要是没人愿意上台怎么办?”
“不上台也行。”老夫子说,“可以录一段视频,或者画幅画,甚至写句话贴墙上都行。重要的是表达,不是表演。”
“那要是连话都不想说呢?”
“那就坐着。”老夫子说,“听别人唱,看别人跳,也是一种参与。”
保洁阿姨轻声说:“有时候,能安安心心坐在一群人中间,已经是种安慰了。”
大家都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秦先生开口:“我有个表弟,去年失业,老婆也走了。他半年没出门,见人就低头。后来我带他参加了一次志愿活动,就扫地、搬箱子那种。干完活,大家一块吃盒饭,有人递他一瓶水,说‘辛苦了’。他就哭了。”
“为什么?”
“他说,半年了,第一次听见有人跟他说这三个字。”
老夫子看着桌上的画,慢慢说:“所以我们做的不是活动,是让人重新听见‘辛苦了’‘做得好’‘你来了啊’这种话的地方。”
秦先生写下最后一行计划:
**目标:让每一个受助者感受到——这里有人记得你。**
“名字定了吗?”他问。
“叫‘我们在’。”老夫子说。
“行。”秦先生合上本子,“下周就开始筹备。”
“我明早去社区谈场地。”保洁阿姨站起来,从包里拿出一个保温饭盒放在老夫子面前,“明天还要忙,吃点热的再走。”
老夫子没推辞,接过饭盒。
她转身要走,又停下,“你知道吗?今天那个摔倒的小女孩,临走前偷偷问我,能不能叫你爷爷。”
老夫子抬头。
“我说,你得自己去问。”
“她怎么说?”
“她说,她想试试。”
秦先生笑了,“这下你逃不掉了。”
老夫子没说话,低头打开饭盒,热气冒上来,糊了他的眼镜。
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重新戴上。
窗外天快亮了,路灯一盏盏灭。
桌上的画被风吹动了一下,一张写着“谢谢老师傅”的纸页翻起来,又被另一张盖住。
秦先生拍拍他的肩,“走了?”
“你们先走。”老夫子说,“我再坐会儿。”
两人离开后,屋里只剩他一个人。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颗彩虹糖,慢慢剥开,放进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
他拿起笔,在计划书的最上方写了三个字:
**我们在**
笔尖停住。
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门开了条缝。
一个小脑袋探进来,手里攥着一张新画。
喜欢老夫子之打工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老夫子之打工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