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府外,周遇吉大营。
与寻常军营主将一言而决的氛围不同,此刻中军帐内虽依旧肃杀,却多了一份条分缕析的冷静。
帐中除了披甲执锐的将领,还多了几位身着青色官袍、神色专注的文职军官——这正是京营改革后设立的 “参谋司” 成员。
他们不直接领兵,却负责情报分析、地图测绘、作战计划制定与推演。
一幅巨大的江西沙盘被抬至帐中,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无不精细。
周遇吉立于沙盘前,目光如炬,而参谋司的主事,一位名叫蒋元化的年轻官员,正手持细棍,条理清晰地陈述着敌我态势分析。
“都督,诸位。”
蒋元化声音平稳,丝毫不受帐外紧张气氛影响。
“根据目前情报,叛军主力约两万,盘踞南昌,其核心为宁王府仪卫三千,鄱阳湖水寨附逆兵卒五千,其余为裹挟的卫所兵及临时招募的壮丁。其优势在于初期势头猛,且控制了鄱阳湖水道,补给便利。”
细棍移向南昌周边。
“其兵锋已分三路:一路约五千,由叛将娄伯庆率领,沿赣江北向,意图攻取九江,打通长江;一路约八千,由宁王心腹李士实亲自督师,东向逼近饶州、广信,欲图切入浙直;其本部及剩余兵力,由宁王坐镇南昌,并派偏师南下,与我祁山将军部在丰城对峙。”
随后,细棍点向代表己方的几面小旗。
“我军明面为祁山将军两百精骑,于丰城诱敌、迟滞叛军南下步伐。潜藏兵力:袁州方向,京营一千五百人,已控制袁水,威胁南昌西侧;萍乡方向,京营八百人,封锁湘赣通道;抚州方向,京营七百人,隐匿待机。总兵力三千,皆为京营锐卒,然分散三处,单点力量仍显薄弱。”
蒋元化放下细棍,总结道:
“叛军势大,分兵掠地,其意在速战,趁朝廷反应不及,扩大地盘,裹挟更多力量。我军兵力分散,且江西本地卫所态度暧昧,可靠者寥寥。当下关键在于:如何以我有限之精锐,阻滞叛军多路兵锋,并寻机重创其一部,待朝廷援军?”
周遇吉沉声道:“蒋参谋分析甚当。叛军看似势大,实则内部混杂,宁王本人并非知兵之辈,其分兵正是其致命弱点!诸位,有何策破敌?”
帐中顿时议论起来。
有将领主张集中潜藏三军,先击溃南下的叛军偏师,稳定吉安局势;有将领认为应冒险直扑南昌,擒贼擒王;还有将领担心分兵阻击,会被叛军各路逐一击破。
蒋元化待众人稍静,再次开口:
“下官与参谋司同仁推演再三,以为当采取 ‘扼吭拊背,中心开花’ 之策。”
他指向沙盘。
“其一,‘扼吭’:祁山将军部,依仗骑兵机动,继续在丰城周旋,将叛军南下偏师牢牢吸住,使其不能威胁吉安,保障吴佥事清丈后勤及我军侧后安全。此为‘扼吭’。”
“其二,‘拊背’:袁州方向一千五百人,不必强攻南昌,而是大张旗鼓,做出西进姿态,猛烈佯攻南昌西面屏障,迫使宁王从东进主力中分兵回援,减轻饶州、广信方向压力。此为‘拊背’。”
“其三,亦是关键——‘中心开花’!”
蒋元化的细棍重重点在抚州方向。
“隐匿于抚州山区的七百锐士,乃我军最利之刃!待李士实东进叛军被袁州方向佯动吸引,分兵回援南昌,其势稍弱之时,抚州我军则迅速出动,不与叛军纠缠,直插其东进兵团侧后粮道枢纽!焚其粮草,断其补给!李士实部人数众多,粮草一断,必军心大乱,不战自溃!”
此策一出,帐中诸将眼神都亮了起来。
这并非简单的正面硬撼,而是充分利用己方精锐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调动敌人,攻其必救,断其根基!
周遇吉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参谋司的存在,确实让军事决策更加缜密和高效。
他当即决断:“便依此策!传令各部,严格按参谋司拟定之方略行事!祁山部,务必缠住南线之敌!袁州部,佯攻务必逼真,要让宁王感到西线告急!抚州部,耐心潜伏,等待最佳战机,一击必杀!”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终落在沙盘上南昌的位置,语气斩钉截铁。
“此战,不仅要挡住叛军,更要打掉他们的气焰,为陛下和王师主力,争取时间,奠定胜局!诸位,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几乎在周遇吉定策的同时,一骑快马冲破夜色,携带着八百里加急的平叛诏书,正疯狂驰向江西方向。
而南昌城内的朱宸濠,尚在为他“势如破竹”的假象而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一张由精兵与谋略织成的大网,已向他和他看似庞大的叛军,悄然罩下。
喜欢大明执政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执政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