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对方实力摆在那里,硬要人家称臣纳贡,恐怕不现实,反而可能交恶。
徐文壁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微微闪烁,示意他继续。
沈文清语气加重,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味道:“我主亦曾明言!苍梧与大明,既为兄弟,便当同气连枝,祸福与共!若将来,有任何不开眼之外敌,无论是来自海上,还是源于陆上,胆敢侵犯大明疆土,欺辱大明百姓!”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尤其在一些武将脸上停留片刻,才铿锵有力地说道:“我苍梧国,绝不坐视!必当倾举国之力,跨海来援,与大明王师并肩作战,同进同退,誓灭来犯之敌,共卫我汉家社稷!”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情感充沛,尤其是“共卫汉家社稷”这几个字,极大地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
一时间,殿内安静异常,落针可闻。
英国公张惟贤忍不住低喝一声:“好!此言壮哉!”他虽是勋贵,但也是军人,听得此话,只觉得热血上涌。
徐文壁脸上的笑容似乎真切了几分,他哈哈一笑,举起酒杯:“好一个‘兄弟之邦’!好一个‘同进同退’!贵国君主有此胸襟气魄,实乃两国之幸,苍生之福啊!老夫谨以此杯,为两国万年之好,为陛下安康,也为沈使者此番辛劳,满饮此杯!”
他不再深入追问,恰到好处地止住了话题,将杯中御酒一饮而尽。
沈文清也连忙举杯相陪。
他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去了。
他表达了苍梧的立场和“善意”,至于大明君臣心里到底信几分,后续如何对待这个“兄弟之邦”,那就是他们自己的考量了。
至少,表面上,双方维持住了友好融洽的氛围。
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自始至终没有直接表态,只是微微颔首,眼中神色莫辩。
他得到了对方明确的、表面看来极具善意的表态,这符合他目前维系抗倭大局、并试图笼络这支力量的需求。
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这“兄弟之邦”的名分是否过于抬举对方,那“同进同退”的承诺有多少可信度,都需要时间来检验和朝臣们后续的商议。
接下来的几天,沈文清和他的使团成了北京城最炙手可热的客人。
各种宴请、拜访络绎不绝,他周旋于各大勋贵府邸和部堂衙门之间,一方面加深了解大明官场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另一方面也为即将开始的实质性谈判铺垫人脉,营造气氛。
直到必要的社交活动告一段落,真正的重头戏——关于军械贸易及通商事宜的艰苦谈判,才正式拉开了序幕。
谈判地点设在礼部衙门,大明方面由兵部尚书石星牵头,户部、工部派员参与。
沈文清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清单和报价:
“1590式燧发铳,配专用刺刀,单价五十两白银。”
“18斤长身管炮,单价四千两白银。”
“7斤长身管炮,单价一千五百两白银。”
“以上价格,包含运至大明指定港口之费用,以及我方派遣工匠、炮手进行装配、操作培训之费用。”
“配套纸壳定装弹药,需另行购买,价格另议。”
这个报价一出来,户部的一位郎中首先跳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五十两一支火铳?!沈使者,这……这未免也太骇人听闻了!我大明自造的上好鸟铳,不过四五两银子!你这价格,足足翻了十倍有余!还有那炮,四千两一门?这……这简直是……”
兵部尚书石星虽然也心疼银子,但更看重性能,他打断道:“价格确实高昂。但沈使者,贵国火铳无需火绳,射速惊人,还可上刺刀搏杀,一铳多用。这炮更是轻便射远,精度非凡。确非我朝现有军械可比。只是……这价格,能否再商议?毕竟采购数量巨大。” 他试图压价。
沈文清早有准备,从容应答:“石尚书明鉴。此铳此炮,用料之精,工艺之难,远超寻常。光是铳管所需之特种精钢,冶炼十炉未必能得一炉合格之材。炮身更是整体铸就,需千锤百炼,良品率极低。加之万里迢迢运至大明,风险巨大。五十两之价,实已是看在两国友好,成本之数。” 他顿了顿,看向那户部郎中,“若以寻常火绳枪相比,犹如朽木比之金石,不可同日而语。一分价钱,一分货而已。”
工部的一位主事忍不住插嘴:“沈使者,既然工艺如此之难,不知……能否转让些许制造之术?或在我大明设坊,由贵国工匠指导,我方出人出力,这价格或可……”
沈文清立刻摇头,语气温和但坚定:“此乃国之重器,立身之本。请恕外臣直言,非是不愿,实不能也。即便将图纸奉上,若无相应材质与工艺根基,贵国工匠穷数十年之功,恐也难以仿制成功。此非推脱之词,乃实情也。” 他这话堵死了技术转移的可能。
见军火价格上难以松动,石星又将话题引向贸易:“军械之事暂且如此。那通商口岸,定为广州,我朝无异议。却不知贵国欲采购哪些货物?数量几何?”
沈文清精神一振,这是展现苍梧“购买力”的好机会:“回尚书,我苍梧对大明之瓷器、丝绸、茶叶,需求甚巨!尤其是上等景德镇瓷器、苏杭锦缎、闽浙好茶,有多少,我们要多少!初期每年采购额,不低于五十万两白银!此外,各类书籍、药材、生丝、蔗糖,也在采购之列。”
“五十万两!”户部官员眼睛一亮,这可不是小数目,能极大带动相关产业和关税收入。之前的肉疼似乎减轻了些。
石星捻须沉吟:“如此甚好。可在广州设‘怀远驿’专门接待贵国商船,并由市舶司统筹贸易事宜。具体细则,可由市舶司与贵国后续商定。” 他看向沈文清,“至于军械,首批就先按这个价格定下意向。具体数量,待本官禀明圣上后再最终核定。希望贵国能保证品质,并尽快安排运送及教官事宜。”
沈文清拱手:“石尚书放心,我苍梧商誉,重于千金。一旦合约达成,必当依约而行,绝无拖延苟且之事!”
这一系列谈判成果,很快呈报给了万历皇帝。虽然军火价格高昂让皇帝也有些心疼,但考虑到其对提升军力的巨大作用,以及与这海外强邦建立稳定关系、开拓财源的长远利益,他最终还是朱笔批准了。
沈文清的京城之行,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
他不仅成功将“苍梧国”的名号和大体形象立在了大明朝廷面前,更敲定了巨额军售和正式的通商渠道,为吴桥的海外基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空间和发展资源。
喜欢穿越明末争霸大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明末争霸大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