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张陆桉的书桌上,将那叠厚厚的、布满黄亦玫娟秀批注的《明朝那些事》第二册书稿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他正沉浸在文字的修订中,指尖随着思维的流动,在键盘上轻轻敲击。
手机的震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在屏幕上闪烁。张陆桉微微一愣,他的生活圈子相对简单,除了学校事务,少有陌生来电。他放下手中的笔,按下了接听键。
“您好,请问是张陆桉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爽朗而热情的中年男声,语速明快,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干练。
“我是,您是哪位?”
“小张你好啊!我是李文瀚,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对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也是你导师黄教授的老朋友了!还记得吧?当初你的《明朝那些事》第一册,就是黄教授亲自带你来找我的。”
张陆桉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数月前的场景——在黄教授那间堆满书籍的书房里,导师温和地向他引荐了这位在出版界颇有声望的李编辑。他连忙坐直了身体,语气恭敬地回应:“李编辑您好!当然记得,第一册能顺利出版,多亏了您的指导和帮助。”
“哎,指导谈不上,是你的书稿本身就足够出色!”李文瀚的声音洪亮,带着显而易见的喜悦,“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你报喜的!你的《明朝那些事》第一册,市场反响非常热烈!首印已经全部售罄,各大书店和线上渠道都在催着补货,我们正在安排紧急加印!”
这个消息像一阵暖流,瞬间涌遍张陆桉的全身。虽然从师友的反馈和网络上的零星评论中,他能感觉到这本书似乎引起了一些关注,但得到出版社官方如此明确的销量确认,那种被广泛接纳的实感还是截然不同的。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握紧了手机,指尖微微发烫。
“真的吗?这……太好了。”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那份惊喜还是隐约可辨。
“何止是好,在当下的图书市场,这表现堪称亮眼了!”李文瀚的语气充满了资深编辑发现潜力之作的兴奋,“读者反馈非常积极,都说视角新颖,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好几个重要的读书栏目都主动联系,想要做专题推荐。小张啊,你这是初露锋芒,就一鸣惊人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急切而务实:“所以啊,我这次找你,最要紧的是想问问,你之前提到的第二册,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咱们必须趁热打铁!市场热度来之不易,如果能借着第一册积累起来的口碑和读者期待,尽快推出第二册,不仅能巩固现有的读者群,还能形成系列效应,吸引更多新的关注!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感受到对方话语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紧迫和期待,张陆桉的目光落在手边那叠凝聚了数月心血的第二册书稿上,心中涌起一股踏实与庆幸。他深吸一口气,用清晰而肯定的语气回答:“李编辑,第二册的初稿我已经完成了,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修订和润色。”
“已经写完了?!”李文瀚的声音瞬间拔高,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太好了!小张,你这效率真是没得说!果然是做学问的人,沉得下心,也出得了活!那你一定要抓紧最后这点时间,尽快把定稿带过来,或者直接发电子版给我!我们这边立刻启动后续的编审、排版、设计流程,宣传资源也会立刻跟上!时间不等人啊!”
“我明白。我会尽快完成修订,然后联系您。”张陆桉沉稳地应承下来。
“好!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李文瀚连声称赞,随即语气变得更加亲和,像是想起了一件顺理成章的重要事情,“哦,对了,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按照合同,第一笔版税分成,财务这几天就会核算出来,预计下周就能打到你的账户上。虽然具体数字还在最后确认,但我可以跟你保证,绝对会是个让你满意的数目。年轻人,凭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获得回报,这是应得的!我们都为你高兴!”
版税分成。这个词对于长期沉浸在学术研究、更看重知识本身价值的张陆桉而言,带来一种陌生而具体的冲击。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笔经济收入,更像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标志着他的思考与写作,已经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产生了实际的价值,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是一种不同于学界赞誉的、另一种形态的肯定。
“谢谢您告知,也辛苦您和出版社的各位老师了。”张陆桉保持着惯有的谦逊。
“不辛苦!我们是合作共赢!”李文瀚爽朗地笑道,“那就说定了,我等着你的好消息!保持联系!”
电话挂断了,听筒里传来忙音。宿舍里恢复了先前的安静,但张陆桉的心潮却难以立刻平复。他放下手机,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缓缓扫过眼前布满批注的书稿,窗外是北京秋日特有的高远蓝天。
经济的回报、市场的热烈反响、出版计划的紧迫推进……这些外在的、汹涌而来的成功迹象,如同巨大的浪潮拍打着海岸。但在最初的激荡之后,他内心深处那片承载着学术理想与历史追问的礁石,却越发清晰和坚定。他清楚地知道,驱动他夜以继日、埋首故纸堆的核心,从来不是这些。
那是对历史真相的好奇,是对思想表达的渴望,是将个人思考融入公共对话的本能,以及……与那个能读懂他字里行间所有微澜与深意的人,分享每一个重要时刻的温暖期许。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纷杂的喜悦与喧嚣都沉淀下来。然后,他重新坐直身体,目光再次聚焦于电脑屏幕上黄亦玫留下的那些细致批注。指尖落在键盘上,他开始继续认真斟酌、修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喧嚣,但他的道路,始终在脚下的书稿与笔尖的方寸之间。他需要,也只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坚定地走下去。
他拿起手机,给黄亦玫发了一条信息:“刚接到李编辑电话,说第一册卖得不错,催问第二册稿子。你的批注对我帮助很大,修订快完成了。”
很快,她的回复就来了,带着熟悉的温度:“真为你高兴!我就知道你会成功的。不着急,你慢慢修改,做到最好。晚上给你带好吃的过来慰劳你!”
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张陆桉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秋日的阳光正好,将他的身影和那份厚实的手稿,一同笼罩在温暖而明亮的光晕里。
喜欢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