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轩酉时才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越想越气,系统不给力,那就只能硬刚了。
同时张锐轩也发现这个弘治帝也没有像后世史书写的那么听文官的话,其实也是苦文官久矣。
只是弘治皇帝隐忍的非常好,不像正德那么肆意张扬。
大明十六帝,除了朱允炆哪个愿意受文官那个鸟气。
不过张锐轩也不能确认是不是真的,只是给人感觉是,也许自己太敏感了,张锐轩甩了甩脑袋,把这个念头掐灭。
大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这是西方世界突飞猛进的时代,十一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十六年后麦哲伦开启环游世界。
这是西方文字复兴时代和大航海时代。而我们的大明后面还在为了争我爹是不是我爹,皇帝和大臣相互争斗。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大争之世,怎么能不做出一番改变。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接下来的十几天都在平淡中度过,前来授课老师也都是平常的翰林学士,张锐轩并没有在后世听过他们名头。
当然可能他们很有名声,可是张锐轩不是明史迷,不知道很正常。
可能是张锐轩一战李东阳成名了吧!这些人觉得自己咖位不如李东阳,双方也就在相互试探中度过。
不过这样反而加大了张锐轩的名声,开始有了神童之名。张锐轩听了后直接无语了,心中暗骂:这是将自己至置于风口浪尖之中,不知道是哪个居心叵测的人在无风起浪。
当然作为一个穿越者,张锐轩还是有信心,只要不比经史典籍,比格物,测绘,机械,数学,几何,哪个不比他们强。
太子朱厚照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朱厚照大怒:“哪个人在背后编排本太子?”
“巧合?我说这都是误会!太子表哥你能原谅我吗?‘你说呢?’。那还是算了,坚决不能认”,张锐轩心中想了一连串。
杨廷和今天来给太子上课了,杨廷和这是第一次注意到了张锐轩。一个才十二岁小孩,杨廷和不认为能厉害到哪里去。
杨廷和决定讲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按照后世总结,大学就是就是儒家的处世之学,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的很好听,真的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杨廷和看着张锐轩说道:“世子殿下不以为然的表情,莫非又有高论。”
“不敢,先生面前小子哪敢有什么高论?”张锐轩不想多事,这种几十年官场做到首辅的人,张锐轩不想招惹。
张锐轩牢记皇帝的话,辩不赢就不要辩。
太子朱厚照和八虎又来精神了,没有人不喜欢看热闹,尤其是压抑了许久的人。
这个时候弘治帝朱佑樘又在学堂之外偷听。只要是这些内阁大臣讲课,朱佑樘就喜欢在外面听一听,朱佑樘也想知道这些给自己儿子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杨廷和心想,哪敢有?那就是还有了?杨廷和不相信,一个小子在大学之道的理解可以超过自己。
“世子殿下是无甚可讲的吧!”杨廷和脸上一阵得意,心想:也就李东阳那个江北人不行,才会被一个童子驳倒
看着杨廷和那个嘴脸,张锐轩心里大怒,想了想还是算了,今天我原谅你了。
杨廷和接着说道:“既然如此世子以后还是好好听讲,你祖父不过一个区区举子,父、叔更是不同半点文墨,不要学那小人之道。”
你个老头子欺人太甚,今天非要好好教训你不可。张锐轩沉思一下“孔仲尼作《春秋》而鬼神惊,不知先生做何解?”
对付这样所谓大儒就是要下虎狼之词,张锐轩心里想着。
朱厚照有些微微失望,心想:就这?这是要捧“至圣先师”的臭脚?张锐轩呀!张锐轩,你这就被文官吓到了,不敢反抗了。
杨廷和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得的微笑,心想这孩子不过是故作高深,还能翻出什么花样不成?
杨廷和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仲尼作《春秋》,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此乃为后世立规矩,辨是非,使乱臣贼子惧,此乃圣人之功也。”
杨廷和目光炯炯地盯着张锐轩,似乎在等待他的认同与夸赞。
张锐轩心里冷笑,等的就是你这句。张锐轩站起来说道:“弟子不敢苟同,孔仲尼作为一个当世大儒,作伪史《春秋》有违史书据实直书之意,实在是开欺世盗名,胡乱攀咬之风,乃开小人言之祖也,有何面目谈大学之道。”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学堂内激起千层浪。
太子朱厚照原本耷拉着脑袋,听到这话瞬间来了精神,眼睛瞪得滚圆,兴奋地拍着桌子。
朱厚照心想:“好你个张锐轩,果然没让本太子失望!敢这么说孔老夫子,有意思,太有意思了!”朱厚照笑得前仰后合,
身旁的八虎们也面面相觑,随即都露出惊愕又兴奋的神情。
张永忍不住低声嘟囔:“这世子殿下可真是胆大包天,这话要是传出去,得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杨廷和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杨廷和的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胡须也跟着抖动起来。
“你……你这是大逆不道之言!”
杨廷和气得声音都有些变调,指着张锐轩的手在空中挥舞,
“孔圣人乃万世师表,岂容你这黄毛小儿污蔑!《春秋》乃经世大典,字字珠玑,岂是你能妄加评判的!”
学堂外,弘治帝朱佑樘原本一脸平静地听着,听到张锐轩这番惊人之语,不禁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朱佑樘下意识地向前迈了一步,心中暗自思忖。这孩子年纪虽小,胆子倒不小,不过他所言,角度倒也有些新奇。只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惊世之言。
而那些平日里与杨廷和同气连枝的翰林学士们,此刻也都义愤填膺。
一位年长的翰林学士怒目圆睁,大声呵斥:“竖子无礼!你这等言论,若传扬出去,必遭天下文人唾弃,还不速速向杨先生和孔圣人赔罪!”
其他学士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指责声不绝于耳。
张锐轩却镇定自若,面对众人的指责,张锐轩一点都不慌,身为勋贵终归和这些科举出身不是一条路。
张锐轩不卑不亢地拱手说道:“《春秋》之中多有隐晦、曲笔之处,孔仲尼以一己之见断善恶,实在有失公允,实在是难称君子之道,此乃开学阀,排除异己之风。”
喜欢大明工业导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工业导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