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落在西支渠边的木杆上,把影子拉得细长。阿山和沙木蹲在石板旁,手里各握着一把刚打磨好的铜铁矛,矛尖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 这是昨天连夜改进的新矛,不仅矛尖磨出了三寸长的刃口,还在矛杆中间加了一道藤条缠成的防滑圈,握在手里既稳又不容易打滑。
“你看这刃口,我用细石磨了三遍,刚才试了试,能轻松砍断手腕粗的木杆。” 阿山举起矛,对着旁边一根桦木杆挥了一下,“咔嚓” 一声,木杆应声断裂,切口平整得像用石片削过。沙木凑近看了看,眼里满是佩服:“阿山哥,你这手艺真没说的!昨天我跟着磨了一把,磨到半夜才磨出刃口,比你这差远了。”
“多练几次就好了。” 阿山拍了拍他的肩膀,拿起另一把矛,“今天上午我们把剩下的五把矛都磨好,下午教青壮们用矛砍劈,之前只练了戳刺,加上砍劈,对付藤盾更管用。”
两人正说着,阿平扛着一捆藤条跑过来,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阿山哥,沙木哥,你们要的老藤条我割来了!都是西边藤丛里最粗的,泡在热水里快一个时辰了,现在软得很,正好编绊索。”
他说的 “绊索”,是昨天那时提的新防御措施 —— 在西支渠的土坡下,每隔两丈拉一道藤条,离地面半尺高,用细木杆固定,上面再铺一层干草和细树枝,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沙部落的人要是冲过来,脚会被绊索缠住,要么摔倒在陷阱里,要么被青壮们的铜铁矛戳中,相当于在陷阱前加了一道 “第一道防线”。
“来得正好!” 阿山放下手里的矛,接过藤条,“你去把巴图叫来,让他带两个青壮来帮忙拉绊索,这藤条得拉得紧一点,不然绊不住人。”
阿平应声跑开,没一会儿就带着巴图和两个青壮回来。几人拿着藤条往土坡下走,阿山先在土坡两侧的木杆上凿了个小缺口,把藤条的一端卡在缺口里,然后让两个青壮拉住藤条的另一端,用力往后拽,直到藤条绷得像弓弦一样紧,再用细藤条把藤条固定在中间的木杆上。
“再铺点干草,要铺得自然,别让人看出痕迹。” 阿山蹲下身,把干草轻轻铺在藤条上,用树枝压住,远远看去,土坡下的地面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只有走近了才能隐约看到藤条的影子。
巴图看着铺好的绊索,满意地点点头:“这东西好!比陷阱还隐蔽,沙部落的人就算躲过了陷阱,也躲不过这绊索!” 他转头对身边的青壮说:“你们两个上午就在这附近守着,别让族人不小心踩到绊索,也别让野物把藤条弄断了。”
青壮们应声,在绊索旁边的石头上坐下来,眼睛盯着土坡下的动静。
另一边,粟地边的草棚里,小禾和沙禾正忙着筛选粟种。今年的粟穗收得饱满,小禾把粟穗放在石臼里轻轻捶打,让粟粒脱落,然后用藤筛把粟粒筛一遍,去掉碎壳和杂质,再按颗粒的饱满程度分成两堆 —— 最饱满的留作种子,稍次的留着食用。
“沙禾,你看这粒粟种,颗粒饱满,颜色金黄,这种下去肯定能长得好。” 小禾拿起一粒粟种,放在手心给沙禾看,“那些颜色发暗、颗粒小的,就算种下去也长不高,结的穗也小,得挑出来,留着煮粥吃。”
沙禾学着小禾的样子,把粟粒摊在手心,仔细挑选。他以前在沙部落,从来没这么细致地筛选过粟种,都是直接把粟粒撒在地里,长得好不好全看运气,所以每年的收成总是不好。现在看着小禾认真的样子,他心里暗暗想:以后一定要跟着小禾好好学,把部落的粟种种得更好,再也不用靠抢别人的粮食过日子。
“小禾姐,我们什么时候播种啊?我都想试试了。” 沙禾拿起一把筛选好的粟种,在手里掂了掂,感觉沉甸甸的。
“等过几天,等土壤里的水分合适了就播种。” 小禾笑着说,“播种的时候要先挖垄,垄宽一尺,垄间距两尺,这样粟苗长出来才有足够的空间,通风好,不容易生病。到时候我教你怎么挖垄,怎么撒种,保证你学一遍就会。”
沙禾用力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草棚的另一角,林苗和沙岩正在整理草药。昨天下午他们又去采了不少锯齿草和蒲公英,现在正把草药摊在石板上晒干。林苗手里拿着一块杨木板,上面记着各种草药的用法和用量,她一边翻晒草药,一边教沙岩认药:“你看这蒲公英,叶子是锯齿形的,根是褐色的,捣碎了敷在肿起来的地方,能消炎消肿;还有这薄荷草,叶子是椭圆形的,闻起来有清凉的味道,煮水喝能缓解头疼。”
沙岩蹲在旁边,认真地记着,时不时拿起草药闻一闻,用手指摸一摸叶子的形状。他以前在沙部落,受伤了只能用野草随便敷一下,很多时候伤口都会发炎,现在跟着林苗学认草药,才知道原来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用处,心里既好奇又兴奋。
“林苗姐,这个是什么草?” 沙岩拿起一株叶子呈披针形的草药,叶子上有细小的绒毛。
“这个是‘止血草’,和锯齿草一样,能止血,但比锯齿草的效果慢一点,不过更容易保存,晒干了能放好几个月。” 林苗接过草药,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你把它和锯齿草混在一起捣汁,止血效果更好,还能防止伤口感染。”
沙岩赶紧在心里记下来,又拿起另一株草药问了起来。
那时和阿果走过来时,正看到青风从西边跑回来,脸上带着点紧张:“阿石哥!沙蛮带了十几个人,正往我们部落这边来!这次他们手里除了石矛,还扛着几个木梯,好像想搭梯过渠!”
那时的眉头皱了起来 —— 沙蛮居然想到用木梯过渠,看来是真的不死心。他转头对巴图说:“你带十个青壮,拿着铜铁矛和防水藤盾,去土坡上守着,把绊索旁边的干草再铺厚一点,别让他们看出破绽。阿山,你带剩下的青壮,在渠边的木杆后面藏好,等他们搭梯的时候,用矛把木梯捅翻!”
“好!” 巴图和阿山齐声应着,各自带着青壮们行动起来。巴图的队伍很快在土坡上列好队,藤盾排成一道墙,铜铁矛从盾缝里伸出来,严阵以待;阿山则带着青壮们躲在渠边的木杆后面,手里的铜铁矛对准渠对岸,随时准备捅翻木梯。
小禾和林苗也赶紧提着草药篮,跑到土坡上的草棚里,准备处理伤员。小禾把捣碎的锯齿草汁和止血草汁分别装在陶碗里,林苗则把干净的兽皮铺在石板上,两人配合得很默契。
阿果蹲在草棚的角落里,拿出杨木板,快速记录着:“晨,青风报沙蛮带十余人来袭,携石矛、木梯,欲搭梯过西支渠。那时分令:巴图带十青壮持矛盾守土坡,隐绊索;阿山带余青壮藏渠边木杆后,待捅翻木梯。小禾、林苗携草药至草棚,备治伤。”
没过多久,沙蛮带着十几个人出现在西边的土坡下。他们扛着木梯,手里拿着石矛,慢慢往这边靠近。沙蛮走在最前面,眼睛警惕地盯着土坡上的盾墙,嘴里喊着:“阿石!你们躲在后面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出来和我们打一架!”
那时站在土坡上,大声回应:“沙蛮,你已经输了好几次了,别再白费力气了!赶紧带你的人回去,不然等下受伤了,可没人给你治!”
沙蛮哼了一声,没理会那时的话,对身后的人说:“把木梯搭在渠上,我们从梯上过!他们的盾墙虽然结实,但我们只要过了渠,就能绕到他们后面!”
两个沙部落的族人扛着木梯,慢慢往渠边挪。他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陷阱,却没注意到脚下的绊索。就在他们快要走到渠边时,其中一个人突然被绊索缠住脚,“扑通” 一声摔倒在地,手里的木梯也掉在地上,砸到了另一个人的腿。
“有绊索!” 摔倒的人喊了一声,沙部落的人顿时乱了阵脚。
“捅翻木梯!” 阿山的口令刚落,躲在木杆后面的青壮们纷纷举起铜铁矛,对着掉在地上的木梯捅去。木梯被捅得翻来翻去,根本没法搭在渠上。
巴图见状,大喊一声:“冲啊!” 土坡上的青壮们举着藤盾和铜铁矛,冲下土坡,朝着沙部落的人冲去。沙部落的人本来就乱了阵脚,看到青壮们冲过来,吓得转身就跑,手里的石矛和木梯扔了一地。
沙蛮想拦,却被身边的人推着往后退,根本拦不住。他看着青壮们手里的铜铁矛,又看了看地上的绊索和陷阱,知道今天又输了,气得骂了一句:“阿石!你给我等着!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青壮们没有追,只是站在土坡下,看着沙部落的人渐渐跑远。巴图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对那时说:“阿石哥,他们跑了!这次他们扔了不少石矛和木梯,我们正好捡回来用!”
“好!把石矛和木梯捡回来,石矛可以磨一磨当备用武器,木梯可以用来修粮仓的屋顶。” 那时点点头,又对身边的青风说,“你去跟着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回沙部落了,别让他们半路折返。”
青风应声跑开,巴图则带着青壮们去捡沙部落扔下的东西。阿平跑在最前面,捡起一把石矛,兴奋地说:“阿山哥,你看这石矛,虽然不如我们的铜铁矛锋利,但磨一磨也能用!”
阿山走过来,接过石矛看了看,笑着说:“不错!以后我们就有备用的矛了,就算铜铁矛坏了,也不用怕没武器用。”
小禾和林苗也从草棚里走出来,看到没人受伤,松了口气。林苗笑着说:“太好了!这次没人受伤,我们的草药都没派上用场。”
小禾点点头,走到渠边,看着地上的绊索:“这绊索真管用!以后我们可以多拉几道,这样沙部落的人就更不敢来了。”
那时走过来,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很欣慰。他对大家说:“沙蛮这次输得很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来了。但我们不能放松,明天继续加固防御,把绊索拉得更密,再在渠里插一些尖木刺,就算他们想游泳过渠,也会被木刺扎到。”
“好!” 族人们齐声应着,开始收拾战场。阿山和沙木拿着石矛去打磨,阿平跟着巴图去修粮仓的屋顶,小禾和沙禾继续筛选粟种,林苗和沙岩则把没派上用场的草药放回草棚。
阿果蹲在土坡边,拿出杨木板,补充记录:“沙蛮带十余人携木梯、石矛来袭,为绊索所困,青壮冲下土坡,蛮众溃逃,遗石矛、木梯若干。我族无伤亡,青风追探。那时令明日加密绊索,渠中插尖木刺,固防御。”
中午休息时,族人们围在草棚边吃午饭,气氛比平时更热闹。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刚才的冲突,阿平兴奋地讲着自己怎么捡石矛,沙木则说下次要改进铜铁矛,让它更锋利,阿山则计划着怎么把捡来的木梯改成粮仓的屋顶。
小禾给每个人的碗里都加了一勺粟粥,笑着说:“今天大家都很勇敢,我们赢了沙蛮,以后他肯定不敢再来了!”
林苗点点头:“是啊!我们的防御越来越强,工具也越来越好用,就算沙蛮再来,我们也不怕!”
那时看着大家的样子,心里很踏实。他知道,沙部落的威胁暂时解除了,部落可以安心发展了。接下来,他们可以扩大粟地的种植面积,批量制作更多的铜铁工具,还可以和青林部落进行更多的交流,交换物资和技术。
下午的阳光很温暖,族人们继续忙碌着。阿山和沙木打磨好了捡来的石矛,阿平跟着巴图修好了粮仓的屋顶,小禾和沙禾筛选完了所有的粟种,林苗和沙岩则采了更多的草药。每个人都有活干,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整个部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阿果跟着那时走在粟地边,看着金黄的粟穗和忙碌的族人,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这个部落正在一步步变强,那些坚固的防御,那些锋利的工具,还有族人之间的团结,都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时的带领,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夕阳西斜时,青风回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沙蛮带着族人回到了沙部落,而且很多族人都不愿意再跟着他,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沙部落,去其他地方谋生。
族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巴图笑着说:“太好了!沙蛮没人了,以后再也不会来捣乱了!”
那时点点头,对大家说:“沙部落已经散了,我们以后可以安心发展了。明天我们就开始播种新的粟地,再烧一批铜铁工具,争取明年有更好的收成!”
“好!” 族人们齐声应着,声音在暮色里回荡。
阿果蹲在粟地边,拿出杨木板,写下今天的最后一句话:“暮,青风归,言沙部落众散,蛮势弱,不复来犯。族人群情奋,期明日播种、制工具,盼来年丰收。”
她把杨木板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抬头看了看那时。那时正站在粟地边,看着远处的夕阳,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阿果知道,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部落会迎来新的发展,而她会继续记录下这一切,把部落的故事写在杨木板上,永远流传下去。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那时的原始纪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