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神笔再次蜕变,龙形虚影变得更加生动!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远处校园里传来的隐约铃声,和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苏正站在窗前,心中一片宁静。这场席卷全县的教育风暴,终于以一种他最希望看到的方式尘埃落定。那些曾经被金钱和权力扭曲的规则,被重新拉回了公平的轨道。每一个孩子,无论出身,都有了在阳光下奔跑的权利。
他拿起桌上那支英雄钢笔,准备为这次的工作画上一个句号。
然而,就在他的指尖触碰到冰冷笔身的一刹那,一股温润而强劲的脉动,猛地从笔杆深处传来,顺着他的指尖,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这感觉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不再是微弱的电流,也不是单纯的热量,而是一种……生命感。
苏正猛地一顿,将钢笔拿到眼前。
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屏住了呼吸。
整支笔的笔身,仿佛被一团流动的、熔化的黄金所包裹。那光芒不再是简单的闪烁,而是像有了实质一般,浓郁、内敛,却又蕴含着沛然莫御的力量。笔杆上那些繁复的金色符文,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片金光之中,若隐若现,如同游鱼在水中穿梭。
最让他心神震动的,是那道盘踞在笔身上的龙形虚影。
它不再是之前那个模糊、飘忽的影子。此刻,它变得无比凝实,生动得仿佛触手可及。每一片龙鳞都折射着细碎的金光,纹理清晰可见;龙须无风自动,飘逸灵动;那双原本紧闭的龙目,此刻微微睁开了一线,从中透出的,是一种俯瞰苍生的威严与淡漠。
它盘绕着笔身,龙首昂扬,龙尾轻摆,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这小小的笔杆束缚,化作真正的神龙,破窗而出,直冲云霄!
苏正甚至能“听”到一声低沉的、穿透灵魂的龙吟。那声音并不响亮,却在他的脑海中轰然炸开,带着一股来自远古洪荒的苍茫与厚重。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钢笔。
这一次的蜕变,是质的飞跃。
苏正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从扶贫办的赵主任,到环保局的孙局长,再到招商局的王局长,每一次拨乱反正,每一次为民请命,这支笔都会得到一次“滋养”。
而这一次,教育公平的重建,其意义远超以往。
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着一个地区最根本的未来。李建国之流所编织的腐败网络,积压了太多家庭的怨气、太多孩子的无奈、太多普通人对公平的绝望。
当这张网被彻底撕碎,当阳光重新照进每一间教室,那种被压抑已久的民怨得以纾解,所产生的正面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这股力量,尽数被这支神笔所吸收。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能实现反讽的工具,它正在朝着一个更高的、苏正尚无法理解的层次进化。它仿佛在告诉苏正,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言出法随的力量,更是一种……天道公理。
握着这支沉甸甸的笔,苏正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敬畏。
这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足以轻易颠覆一个人的命运,重塑一个行业的生态。而驾驭这份力量的,却是他自己。
这份责任,比他肩上县委常委的担子,要重得多。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将钢笔小心翼翼地收回口袋。那股磅礴的生命感和耀眼的金光随之收敛,又变回了那支平平无奇的旧钢笔,只是笔身似乎比之前更温润了一些。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
苏正定了定神,接起电话。
“苏正同志,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是周启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中气十足。
“好的,书记。”
……
县委书记办公室。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周启明正站在窗边,看着楼下县委大院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教育系统的案子,已经基本查清。拔出萝卜带出泥,涉案人员之多,级别之高,金额之巨,让市纪委派来的督导组都感到震惊。清源县官场,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
但周启明的心里,却 strangely 平静。
他知道,这是一场必须经历的阵痛。割掉腐肉,才能长出新肌。
“书记。”苏正敲门走了进来。
“坐。”周启明指了指沙发,自己也走了过来,亲手给苏正倒了杯茶。
这个举动让苏正有些意外。
“这次的教育改革,你做得很好。”周启明开门见山,将一份文件递给苏正,“这是市委宣传部发来的内部通报,点名表扬了我们清源县的‘阳光招生’模式,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学习推广。”
苏正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标题,便放在了茶几上。“这都是在书记您的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周启明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几分感慨。
这个年轻人,从出现在自己视野里的第一天起,就不断地给他带来“惊喜”。
扶贫领域的沉疴,他三言两语,就让贪腐分子哭着喊着自首。
环保督察的猫腻,他一份报告,就让污染企业自食其果。
招商引资的骗局,他一句批注,就让假项目原地“开花”。
如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腐败,又被他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
每一次,苏正都只是递上一份报告,写上一句看似荒诞的批注。然后,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便会以一种近乎“天谴”的方式,迎刃而解。
周启明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他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苏正身上,似乎真的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他就像一个“福将”,总能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把最坏的局面,变成最好的结果。
他不再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已经成了清源县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周启明就有一种莫名的信心,觉得任何困难都能被克服。
“苏正啊,”周启明靠在沙发上,语气变得随意了些,“你来清源县,也快一年了吧。”
“是的,书记。快十个月了。”
“十个月……”周启明感叹道,“十个月,你从一个乡镇的办公室副主任,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再到现在的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这个速度,在清源县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苏正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有人说,是我周启明偏爱你,破格提拔。”周启明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自嘲,“他们只看到了你晋升的速度,却没有看到,你为清源县解决了多少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我周启明用人,只看能力,不看资历。谁能为老百姓办事,谁能为清源县的发展出力,我就用谁。那些整天只知道开会、写材料、搞人情世故的‘老油条’,就算在县里待上三十年,也还是个废物。”
这番话,说得极重,也说得极其坦诚。这是周启明在向苏正交底。
苏正心中一暖,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真正敢担当、有魄力的好领导。
“书记的信任,我不敢辜负。”苏正郑重地说道。
周启明摆了摆手,话锋一转:“教育改革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清源县的问题,还很多。接下来,你的担子,可能会更重。”
苏正心中一动,敏锐地察觉到周启明话里有话。
就在这时,周启明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周启明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神微微一凝,对苏正做了个稍等的手势,然后起身走过去,接起了电话。
“喂,张书记,您好。”周启明的语气十分恭敬。
是市委书记的电话。
苏正坐在沙发上,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些什么,周启明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是,张书记,清源县这次的教育系统腐败案,性质确实非常恶劣,我们正在深刻反思,举一反三……”
“……感谢市委的肯定。是的,这次能够快刀斩乱麻,主要还是依靠制度创新和群众监督……”
周启明一边接着电话,一边下意识地朝苏正这边看了一眼。
电话那头的张书记似乎又说了些什么,周启明的眉头微微舒展开来。
“……好,我明白了。关于县委班子的人选问题,我们县委会充分酝酿,慎重考虑。”
“……嗯,是的,县里确实需要一位年富力强、敢打敢拼的同志来压阵。特别是县委副书记这个位置,至关重要,需要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协助我处理复杂局面的得力干将。”
周启明说到这里,顿了顿。
他再次看了一眼安然坐在沙发上的苏正,那个年轻人身姿笔挺,神情沉稳,仿佛窗外的风雨都与他无关。
周启明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对着话筒,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比坚定的语气,清晰地说道:
“张书记,关于县委副书记的人选,我这里,倒是有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想向您和市委推荐一下。”
喜欢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