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的“火星三年之约”,如同一块被投入人类文明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超越了国界、种族与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思想震荡。
支持与质疑、狂热与嘲讽,两种截然相反的声浪激烈碰撞,将林哲和星寰科技推向了风口浪尖的最中心。
【质疑与嘲讽:理性的壁垒与现实的引力】
“疯了!绝对是疯了!他以为火星是郊区的公园吗?三年?三十年还差不多!”——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反应。
来自学术界资深宇航专家的公开信在《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以严谨的数据和过往的失败案例,条分缕析地论证其“不可能性”:火星遥远距离带来的通信延迟与导航精度问题、未知的火星地表环境与潜在危险、长达数月的太空航行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在地球上尚且难以实现的完全自主化建造……每一个环节都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这是本世纪最昂贵的营销骗局,或者是一个科技狂人的终极妄想。”——部分国际财经媒体和评论家如此定性。
他们将“火星计划”与历史上诸多昙花一现的“黑科技”骗局相提并论,认为这是星寰科技为了维持其恐怖估值、吸引眼球的噱头,甚至怀疑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资本运作。
“资源错配!地球上的贫困、疾病、气候危机尚未解决,却将万亿资金投向虚无缥缈的火星?这是精英阶层对现实责任的逃避!”——社会活动家、环保主义者发出了道德层面的拷问。
他们认为林哲的野心是对有限地球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将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向外转移的虚伪尝试。
这些声音并非全然无理取闹,它们根植于人类对太空探索艰难历程的认知,对物理定律的敬畏,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关怀。
它们构成了坚实的理性壁垒,试图用现实的引力将林哲的“狂想”拉回地面。
【支持与憧憬:信仰的飞跃与文明的冲动】
然而,另一股力量,同样强大且充满激情。
“他是林哲!是创造了碳基电池和磐石机器人的人!在他做到之前,有谁认为那是可能的?”——这是支持者最有力的反驳。
林哲过往将“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履历,成了他此刻“狂言”最坚实的信用背书。
在无数科技爱好者、年轻一代心中,“东方钢铁侠”早已是奇迹的代名词。
“这是人类自阿波罗登月以来最伟大的宣言!是刻在基因里的探索精神在闪耀!”——历史学者和科幻作家们为之欢欣鼓舞。
他们将此与哥伦布扬帆、莱特兄弟起飞相提并论,视其为人类文明突破摇篮、走向深空的必然一步,是超越短期功利计算的、属于整个物种的浪漫与豪情。
“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人类遍布太阳系…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林哲!”——这是普通网民最真挚的感叹。
林哲的计划,点燃了无数人对未来的想象,让原本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这种对科技飞速发展、生命维度拓展的憧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共鸣。
【沉默的较量与坚实的脚步】
面对滔天的舆论,星寰科技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
他们没有进行无休止的口水战,而是用一次又一次扎实的技术突破,作为最有力的回应。
“星穹-h”重型火箭的设计方案提前完成评审,关键部件开始进入制造阶段。
其设计运载能力足以将数个预制的火星基地模块一次性送入转移轨道。
“磐石”机器人的火星适应性改造成果显着。
测试视频中,经过强化的“火星磐石”在模拟火星地形(粗糙、低重力、高辐射环境)下,稳定地进行着挖掘、搬运、构件组装等作业,其可靠性在极端测试中不断提升。
最令人瞩目的是,星寰科技与国家级天文台、深空测控网络达成了深度合作,共享数据,联合进行地火轨道精确测算与通信保障演练。
这被视为官方层面对其计划某种程度的背书与支持。
与此同时,林哲悄然启动了一项名为“文明火种”的附属计划。
他向全球顶尖的生物圈实验室、封闭生态系统研究项目注资,资助他们在极端环境下建立微型自维持生态系统的研究,这被视为未来火星基地生命支持系统的技术储备。
这些务实而高效的进展,像一块块坚实的基石,默默铺设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让部分最初的质疑者开始动摇,让支持者的信念更加坚定。
【暗处的博弈与更高的维度】
在公众视野之外,博弈从未停止。
“普罗米修斯资本”加大了在材料科学和深空通信领域的投资布局,其战略意图愈发清晰——即便无法阻止星寰,也要在未来的太空产业链中占据关键节点。
一些国际航天机构私下接触星寰,试探合作的可能性,希望能搭上这趟看似疯狂的“快车”,分一杯羹,或者至少近距离观察学习。
而之前那个神秘的“新能源联盟”,则在某些势力的推动下,试图游说立法,对私人航天活动,尤其是地外资源开采权,进行更严格的限制和规范,试图为后来者设置障碍。
林哲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他站在“星穹”基地的观测台上,脚下是忙碌的发射场,头顶是璀璨的星河。
助理刚刚汇报完网络上新一轮的激烈争论。
“他们还在争论可能与否。”林哲轻轻说道,语气平静无波。
“而我们,只需要思考如何做到。”
他接过助理递过来的平板电脑,上面是“星穹-h”重型火箭核心推进器的最新测试数据报告,所有指标,优于预期。
争论与质疑,是世界的噪音。
而他和他的团队,正专注于将狂言变为现实的、无声却有力的工作。
三年之约,倒计时仍在继续。
每一步,都踏在质疑的废墟上,每一步,都在为人类的未来,铺就一条通往星辰的、前所未有的道路。
这条路或许艰难,或许孤独,但方向,已然确定。
喜欢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