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先锋”计划如同一台功率巨大的引擎,在引发全球舆论海啸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驱动着星寰科技乃至相关产业链全速运转。
时间在紧张的研发、测试与筹备中飞逝,距离林哲那石破天惊的“三年之约”宣布,已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是质疑声与突破性进展交织的一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一年。
【“星穹-h”的怒吼与沉默】
西北荒漠深处,“星穹”基地的规模扩大了数倍。
核心区域,一枚体型远超“星穹一号”、线条更加硬朗磅礴的巨型火箭——“星穹-h”——正进行着最后的地面综合测试。
没有公开的盛大仪式,只有基地内部高度保密的测试流程。
当模拟发射指令下达,其尾部那经过优化强化的“量子效应-电磁混合推进器”启动时,观测室内的人们依旧为那近乎违反物理直觉的景象所震撼——没有烈焰,没有浓烟,只有空气因巨大能量场而呈现出的、肉眼可见的、水波般的扭曲纹路,以及一种低沉却穿透力极强的、仿佛能引起内脏共振的嗡鸣。
这“沉默的怒吼”持续了预定时间,所有数据如瀑布般在屏幕上流淌。
“推力稳定!能量转化效率98.7%!远超设计指标!”
“结构应力分布完美,均在安全阈值内!”
“各子系统联动正常!”
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向在场坐镇指挥的林哲汇报。
“星穹-h”的重型载荷平台,成功了。
它意味着将数十吨重的火星基地模块稳定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火星磐石”的淬炼】
另一边,在模拟火星环境的巨大试验场内,上百台经过特殊改装的“火星磐石”机器人,正进行着高强度、高并行的协同作业测试。
它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管家,而是化身为一支纪律严明的工程兵团。
有的操作大型机械臂,进行地基平整和结构吊装;有的利用精密传感器,进行构件之间的对齐与焊接;有的负责管线铺设和能源系统连接。
所有机器人的行动通过本地高速网络实时同步,动作精准,效率惊人。
测试场景模拟了火星可能遇到的多种极端情况: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模拟)、通信暂时中断、特定设备故障。
“火星磐石”们展现了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容错能力,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自主调整作业顺序,甚至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协作排除故障。
“自主建造逻辑验证通过!协同作业效率达到预期目标的115%!”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充满了信心。
这支不知疲倦、绝对服从的“钢铁军团”,是火星基地从蓝图变为现实的执行核心。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宏大却不易被外界察觉的工程也在同步推进——“星链-深空”网络。
利用“星穹一号”火箭近乎零成本的发射能力,星寰科技开始密集地向近地轨道及更高轨道发射特制的通信与导航中继卫星。
这些卫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卫星,它们搭载了高精度原子钟、大功率激光通信设备以及深空导航信标,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地月空间并初步延伸至火星轨道的、高可靠、低延迟的专用深空通信与导航网络。
这是确保数亿公里外任务可控、数据畅通的生命线。
当国际同行还在为近地轨道卫星网络的频率和轨道位置争论不休时,星寰科技已悄然将触角伸向了更遥远的深空。
星寰科技一系列扎实而迅猛的进展,通过有限的、精心释放的信息渠道,逐渐改变了舆论的风向。
当初那些斩钉截铁说“不可能”的专家,语气开始变得谨慎,出现了“如果…或许…”、“在特定技术路径下…”等保留性措辞。
越来越多的航空航天工程师、材料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开始认真研究星寰已公开的技术细节,试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甚至从中汲取灵感。
国际航天巨头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嘲讽和漠视,转变为紧张的关注与被迫的跟进。
Spacex 宣布了新版“星舰”的加速测试计划;蓝色起源公布了更大型的“新格伦”火箭蓝图;欧空局联合多家机构提出了名为“火星样本返回加速”的新倡议。
林哲的“狂言”,像一条闯入沙丁鱼群的鲶鱼,彻底激活了全球沉寂已久的载人深空探索领域。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
凡是与星寰科技供应链相关的公司,股价持续走强。
“太空经济”、“地外资源”、“深空科技”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主题。
尽管星寰科技本身并未上市,但其辐射出的巨大能量,正在重塑整个相关产业的估值逻辑。
甚至,一些国家的航天机构开始放下身段,私下与星寰接触,探讨在“火星先锋”计划中承担部分子系统研发、提供科学载荷或进行数据共享合作的可能性。
绝对的领先,带来了绝对的话语权。
林哲在“星穹”基地的中央控制室,审阅着过去一年的总结报告。
屏幕上,“星穹-h”巍然屹立,“火星磐石”军团严阵以待,“星链-深空”网络如同点点星光,在太阳系模拟图中缓缓铺开。
距离三年之约,还剩两年。
挑战依然巨大,前路依然艰险。
但最初的狂想,已然在这短短一年内,生长出了坚实的骨架与脉络。
“我们发出的声音,宇宙听到了吗?”林哲望着窗外的星空,轻声自问。
“不,重要的是,地球已经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
助理站在他身后,恭敬地递上下一份日程——关于首次全尺寸火星居住舱模块真空环境测试的评审会议。
喜欢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