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透过党史研究室的窗棂,在陈谨案头的史料上投下斜斜的光影。他刚翻开“6·18”专案的补充记录,准备整理村民赔偿的最新进展,收发室的老张就敲门进来,递过一个牛皮纸信封:“陈主任,你的信,没署名,也没邮票,不知道是谁塞在收发室窗口的。”
陈谨接过信封,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心里泛起一丝疑惑。信封上没有邮编,没有地址,只在正面用铅笔写着“陈谨收”三个字,字迹歪歪扭扭,像是怕被人认出。他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泛黄的便签纸,上面用蓝墨水写着一行字:“谢谢您,让滨海的天又蓝了。”
没有落款,没有日期,甚至连多余的话都没有。可就是这短短一句话,让陈谨的手指顿在半空,眼眶突然发热。他想起一年前,自己刚接手“6·18”专案时,收到的是装着刀片的恐吓信;想起在化工园区蹲守时,村民们躲着他说“别查了,高明远我们惹不起”;想起李哲躺在IcU里,家属哭着说“早知道不举报了,现在人都快没了”。
“陈主任,您没事吧?”老张看着他的神情,有些担心。
“没事。”陈谨把便签纸小心翼翼地夹进史料本,指尖轻轻摩挲着字迹,“可能是哪个老百姓送的,没什么。”
老张走后,陈谨再也无心整理史料。他拿起外套,跟同事打了声招呼,就走出了办公楼。秋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却让他心里的暖意越来越浓。他没有回家,也没有去专案组驻地,而是朝着滨海港的方向走去——那里曾是高明远走私废料的秘密据点,也是“6·18”专案最后收网的地方。
走到港口附近的堤坝上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斜,把海面染成一片金红。曾经堆满废料、散发着恶臭的滩涂,如今种上了成片的红树林,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掠过,翅膀划出淡淡的涟漪。陈谨沿着堤坝慢慢走,看到几个渔民正扛着渔网往回走,桶里装满了鲜活的海鱼。
“老陈?是你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陈谨回头,看到是港口村的老渔民周大爷——去年他还跟自己抱怨,说高明远的废料污染了海水,渔网捞上来的全是死鱼,一家人快揭不开锅了。
“周大爷,您今天收成不错啊!”陈谨笑着迎上去。
周大爷把渔网放在地上,擦了擦汗:“可不是嘛!这海水清了,鱼也多了,上个月我还捕到一条大鲈鱼,卖了好几百块呢!”他指着远处的海面,语气里满是感慨,“以前高明远在的时候,这一片海水都是黑的,我们渔民连船都不敢出。现在好了,贪官被抓了,污染也治了,我们又能靠海吃饭了!”
陈谨看着周大爷脸上的笑容,想起口袋里的便签纸,突然明白那句话的分量——“让滨海的天又蓝了”,不是一句空话,是渔民桶里的活鱼,是白鹭掠过的清水,是老百姓心里重新燃起的希望。
“对了,老陈,”周大爷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前两天村里贴了公示,说要在港口建一个海鲜市场,以后我们卖鱼不用再跑老远了。公示上还留了举报电话,说要是有人敢在工程里搞猫腻,就让我们打电话举报——这都是你们专案组的功劳啊!”
“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陈谨接过公示纸,上面的字迹清晰,条款明确,监督电话和二维码印在最显眼的位置。他想起一年前,港口村的征地补偿款被截留,村民们上访无门,只能在堤坝上哭;现在,连建一个海鲜市场的小事,都能公开透明,接受所有人的监督。
夕阳渐渐沉到海平面以下,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以前陈谨觉得这声音沉闷得像深渊的叹息,可现在听着,却像是带着力量的回响——是正义穿透黑暗的回响,是新生取代腐朽的回响。
“老陈,你看!”周大爷指着远处的滨海塔,“那塔上的灯又亮了,‘反腐倡廉’那几个字,晚上老远就能看见!”
陈谨抬头望去,滨海塔上的灯光果然亮了起来,红色的“反腐倡廉”四个大字在夜色中格外醒目,照亮了整个港口。他想起自己刚调去党史研究室时,张建军说“这是暂时的保护”,可现在他觉得,不管在哪个岗位,只要能看到滨海的变化,能听到老百姓的认可,就足够了。
走下堤坝时,陈谨遇到了几个放学的孩子,他们背着书包,在红树林边追逐打闹,笑声清脆。一个小女孩看到他,停下来问:“叔叔,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树是红色的吗?老师说,这是保护大海的树。”
陈谨蹲下来,笑着说:“对,这些树能让海水变干净,能让鱼变得更多,就像我们保护大海一样,我们也要保护滨海,让它变得越来越好。”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开了。陈谨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他们守护的未来,是干净的海水,是透明的政务,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容。
回到家时,妻子苏晴已经做好了晚饭。饭桌上,儿子小宇兴奋地说:“爸爸,我们老师今天讲了‘6·18’专案的故事,说有一群叔叔阿姨抓了坏人,让我们的城市变干净了!老师还说,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
陈谨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突然觉得饭菜格外香。他想起那张没有署名的便签纸,想起周大爷桶里的活鱼,想起孩子们的笑声——这些,都是他收到过的最珍贵的“表彰”,比任何奖章都更有分量。
晚饭后,陈谨走到阳台上,望着远处的滨海港。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音,顺着风传过来,清晰而有力。他知道,那场反腐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守护滨海的路还很长。可只要有老百姓的认可,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他就有底气继续走下去,就像这海浪一样,哪怕面对礁石,也能发出属于正义与新生的回响。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便签纸,借着阳台的灯光,又看了一遍上面的字:“谢谢您,让滨海的天又蓝了。”这一次,他的嘴角扬起一抹微笑——这不仅是老百姓对他的感谢,更是对所有坚守正义的人的致敬,是深渊过后,最动人的回响。
喜欢反腐深渊回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反腐深渊回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