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小院的书房里,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与林向阳在学术殿堂的激荡、林向军在公安一线的拼搏不同,父亲林大山在自己的战场上,正以一种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别样的道路。
自升任工业局副局长以来,林大山肩上的担子重了,接触的人和事也更加复杂。但他心里始终牢牢刻着儿子当初那句看似简单却极具分量的话:“爸,技术是根本,工人是宝贝,守住这两条,再加上一个‘公’字,路就歪不了。”
这句话,成了林大山为官处事的座右铭。
工业局管辖着多家大小工厂,涉及冶金、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以前坐在其他位置上时,林大山更多的是执行命令,处理具体事务。如今站在更高的层面,他看到了更多的问题,也拥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他下厂的频率比许多分管技术的科长还高。不像某些领导那样前呼后拥、走马观花,林大山更喜欢轻车简从,直接钻进车间里。他身上那套半旧的深色中山装,常常沾着看不见的机油味和金属屑。他会在轰鸣的机床前驻足良久,看工人老师傅操作,有时还会凑上去,用带着老茧的手摸摸加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工人聊上几句。
“老师傅,这床子有些年头了吧?精度还能保证吗?”
“小伙子,干这活累不累?防护用品都发到位了吗?”
“张工,上次提的那个刀具改良的方案,试得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
没有官架子,问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工人们起初还有些拘谨,见他几次下来,发现这位林副局长是真懂行、真关心,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谁家的孩子病了,哪个车间的通风不好,哪台设备老是出毛病耽误生产……这些在正式汇报里可能被过滤掉的信息,林大山却能从中听出弦外之音,捕捉到管理的疏漏和改善的空间。
他尤其重视技术革新。在一次关于某老牌机械厂生产效率低下的讨论会上,面对主要求增加人手、延长工时的老方案,林大山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提出了不同意见。
“同志们,我们不能总盯着‘人海战术’和‘加班加点’。”他指着报表上的数据,“我看过他们的生产线,很多工序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我们局里去年不是推广过一批简易的自动化传送和夹具吗?为什么不能在这个厂试点,进行局部改造?前期投入可能大一点,但从长远看,效率提升、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有人质疑:“林局,想法是好的,但技术革新有风险,万一失败了……”
林大山语气平和却坚定:“做事情哪有万无一失的?因为怕风险就固步自封,那才是最大的风险。技术科牵头,组织厂里的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局里给你们协调资源,也允许你们有试错的空间。出了问题,责任我来担。”
他这番话,给技术人员吃了定心丸。项目最终成功,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产品质量也显着提高,成了全局技术革新的一个标杆。林大山“重视技术、敢于担当”的名声,不胫而走。
在涉及利益分配和人事安排上,林大山更是将“公”字摆在首位。他经手的项目资金审批清晰透明,从不吃拿卡要。对于厂里干部的评价,他不仅听汇报,更看重一线工人的口碑和实实在在的业绩。曾经有位背景不俗的科长,想通过关系调到油水更足的部门,暗示会有所“表示”,被林大山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位置是给能干实事的人准备的,不是用来做交易的。你把手头的工作干出彩,比什么都强。”
这事传开后,有人觉得林大山不通人情,但更多脚踏实地干活的人,却感到扬眉吐气,干活更有劲头了。他们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有奔头。
当然,他也并非一味强硬。对于确有困难的工人家庭,他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帮忙争取补助,督促工会落实帮扶。他常说:“工人兄弟流汗出力,为国家创造财富,我们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这份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让他赢得了基层广泛的拥戴。
久而久之,林大山在工业局系统内,乃至在相关的兄弟单位中,口碑极佳。上级领导欣赏他的务实、清廉和开拓精神,认为他是个“能干事、肯干事、还能干成事”的干部。下属和工人们则觉得他“没官威、办实事、心里装着咱们”,是难得一见的好领导。
这股清流,自然也引起了四合院老邻居们的注意。如今易中海、刘海中等人与林大山见面机会少了,但每次相遇,或者从在厂里工作的邻居口中听到关于林大山的只言片语,都让他们感触良深。
易中海在一次和老友喝茶时感叹:“以前只觉得大山为人厚道,没想到,到了那个位置上,还能保持这份本心,而且把事情做得这么漂亮。他是真把‘公正’两个字刻在骨头里了。咱们院里以前那点勾心斗角,放在他现在的格局面前,真是……不值一提。”
刘海中更是以此教育儿子:“看见没有?林大山为什么能上去?不是因为他会钻营,是因为他有真本事,走得正,行得端!这才是长久之计!”
夜幕再次降临,林大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李秀芝给他端上热茶,看着他略带疲惫却眼神清亮的面容,心疼又骄傲地说:“忙归忙,也得注意身体。现在外面都说,你是工业局的一股清流呢。”
林大山笑了笑,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什么清流不清流的,我就是记住了向阳的话,干了自己该干的事罢了。”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平和而坚定,“位置越高,越要记得根在哪里。技术是国家的未来,工人是咱们的根基,守住这些,心里就踏实。”
他的格局,不在高谈阔论,而在每一次下车间时的躬身询问,在每一次决策时对技术和工人的倾斜,在每一次面对诱惑时的坚守。这份由儿子点醒、经自身实践而愈发清晰的为官之道,正如同林家深深扎下的根系,不仅稳固着家族的前行,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更大范围内的风气,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注入了一份虽不张扬、却坚实可靠的正向力量。林大山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忠诚、干净、担当,本身就是一种最强大的格局。
喜欢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