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雪岭彻底褪去了最后一丝寒意,风里裹着松涛与苹果林的浓绿气息,却在连阴了三日后,添了几分逼人的湿冷。辰辰蹲在哨所后的排水渠旁,手里的铁锹反复铲着渠底的淤泥——连续两天的暴雨让雪岭下了罕见的夏汛,山洪裹挟着碎石冲下来,差点漫过哨所的围墙,排水渠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
“辰辰,加把劲!上游的水位还在涨,要是渠通不了,哨所的物资库就危险了!”周卫国的声音从雨幕里传来,他浑身已经湿透,迷彩服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结实的肌肉线条,手里的镐头每一次落下,都能撬起一大块带泥的碎石。
辰辰咬着牙点头,胳膊早已酸得发麻,掌心被铁锹柄磨出的水泡破了,泥水浸进去,钻心地疼。可他不敢停——物资库里存着哨所过冬的棉衣、药品,还有给苗寨乡亲们准备的防汛沙袋,要是被洪水淹了,整个冬天都要受影响。他想起张明远在日志里写的:“戍边人的战场,不止在风雪里,也在洪水里、火海里,守住每一寸土地,就是守住身后的人。”
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头盔上,发出“噼啪”的声响,视线被雨幕模糊得只剩下眼前的排水渠。不远处的苹果林里,几棵新栽的树苗已经被洪水冲得歪歪斜斜,嫩绿的叶片上沾满了泥浆,像一个个落汤的孩子。辰辰心里一紧,铲完最后一铲淤泥,转身就往苹果林跑。
“辰辰,你去哪?”周卫国喊道。
“苹果苗要被冲倒了!我去扶!”辰辰的声音被雨声吞没,人已经冲进了雨幕。
苹果林里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冰冷的泥水顺着裤脚灌进去,冻得小腿发僵。辰辰扶住一棵歪倒的树苗,双手紧紧攥着树干,想把它扶直,可树苗的根系还没扎稳,一用力就差点被连根拔起。“坚持住!”他对着树苗喃喃自语,像在给自己打气,也像在给树苗鼓劲。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辰辰回头,只见苗寨的阿公带着十几个乡亲,扛着铁锹、背着沙袋,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了过来。阿公的蓑衣上淌着雨水,手里还提着一把砍刀,老远就喊:“辰辰娃娃,别慌!我们来帮你!”
“阿公,你们怎么来了?雨这么大,太危险了!”辰辰又惊又喜。
“哨所和苗寨是一家人,你们守着我们的家,我们当然要帮你们护着哨所!”阿公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指挥着乡亲们,“男人们跟我去加固排水渠,女人们帮着扶树苗、堆沙袋!”
乡亲们立刻行动起来。苗寨的小伙子们扛起沙袋,一趟趟往排水渠旁跑,沙袋堆在渠边,像一道小小的堤坝;女人们则蹲在苹果林里,小心翼翼地扶直树苗,用石头和泥土把树根固定好。雨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衣服,却没人叫苦叫累,脸上全是坚定的神情。
辰辰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瞬间就热了。他想起春天阿婆送来的蜂箱,想起阿公教他辨认草药的样子,想起苗语里“守护就是家”的说法——原来这份守护,从来都是双向的。战士们守着边境的线,乡亲们守着战士的后方,就像这排水渠与苹果林,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辰辰,过来帮我扶一下沙袋!”周卫国的声音传来。辰辰立刻跑过去,和周卫国一起,把一个沉重的沙袋扛到排水渠的缺口处。沙袋落地时,溅起的泥水打在脸上,他却觉得格外踏实。
雨势渐渐小了些,天边透出一丝微弱的光。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排水渠终于疏通了,洪水顺着渠道缓缓流向下游;苹果林里的树苗也都被扶直固定好,旁边堆着一圈沙袋,像给树苗穿上了“防护衣”。
就在大家松口气时,阿公突然喊道:“不好!界碑那边的河堤要决口了!”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界碑所在的河堤被洪水冲刷出一个大口子,浑浊的洪水正顺着缺口涌过来,要是决口扩大,不仅会冲毁界碑,还可能淹没苗寨的田地。
“快!去界碑那边!”周卫国当机立断,扛起铁锹就往河堤跑。战士们和乡亲们紧随其后,队伍在泥泞的小路上奔跑,像一道流动的防线。
辰辰跑在队伍中间,胸口的勋章随着奔跑轻轻晃动,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愈发清醒。他想起张明远说过,界碑是戍边人的根,就算天塌下来,也要守住界碑。现在,界碑遇到了危险,他们必须拼尽全力。
抵达河堤时,缺口已经有半米宽了。洪水裹挟着碎石,疯狂地冲击着堤岸,缺口在一点点扩大。“快!用沙袋填!”周卫国大喊着,第一个扛起沙袋,跳进齐膝深的洪水里,把沙袋稳稳地放在缺口处。
战士们和乡亲们也跟着跳进去,沙袋一个个堆上去,却很快就被洪水冲得松动。“不行!沙袋太轻,得用石头压!”阿公喊道,指挥着几个小伙子去附近搬石头。
辰辰看着湍急的洪水,心里忽然有了主意。他想起通讯站里用来固定天线的钢丝绳,足够结实,要是用钢丝绳把沙袋和石头捆在一起,应该能挡住洪水。“周队,我去哨所拿钢丝绳!”他大喊一声,转身就往哨所跑。
雨还在下,路上的泥泞让他好几次差点摔倒。他咬紧牙关,拼命地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一定要守住界碑!
回到哨所,辰辰冲进通讯站,扛起一卷钢丝绳就往回跑。钢丝绳很重,压得他肩膀生疼,可他不敢放慢脚步。当他把钢丝绳送到河堤时,周卫国和乡亲们已经搬来了好几块大石头。
“快!把钢丝绳缠在石头和沙袋上!”周卫国喊道。辰辰立刻动手,和几个小伙子一起,把钢丝绳紧紧地缠在石头和沙袋上,然后用力拉紧。钢丝绳勒进掌心,磨得生疼,可他却觉得越拉越有力——这根钢丝绳,不仅捆着石头和沙袋,更捆着他们守护界碑、守护家园的决心。
洪水依旧在冲击着堤岸,可捆着钢丝绳的沙袋和石头却稳稳地立在缺口处,不再被轻易冲动。众人见状,士气大振,更加卖力地填沙袋、搬石头。辰辰站在洪水里,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视线却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界碑——界碑在洪水里矗立着,虽然底部被淹没,却依旧挺拔,像一位不屈的战士,守着边境的线。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渐渐放晴,洪水的流速也慢了下来。缺口终于被堵住了,河堤保住了,界碑也安然无恙。众人累得瘫坐在泥地上,浑身湿透,沾满了泥浆,却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辰辰走到界碑旁,用手轻轻擦拭着碑身上的泥浆。界碑上的“中国”二字,在夕阳的光里格外清晰,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他看着界碑,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块石头,更是所有戍边人和乡亲们心中的信念之柱,只要界碑在,家就在,希望就在。
阿公走过来,递给辰辰一个干硬的馍馍:“吃点吧,补充下力气。”辰辰接过馍馍,咬了一口,虽然又干又硬,却觉得格外香甜。他看着阿公,忽然问道:“阿公,您说咱们这道堤,能挡住下次的洪水吗?”
阿公笑了笑,指了指身边的乡亲们和战士们:“能!因为这道堤,不是用沙袋和石头堆的,是用咱们的心堆的。只要大家心齐,再大的洪水也能挡住。”
辰辰点点头,心里豁然开朗。他看着眼前的“同心堤”,看着战士们和乡亲们相互搀扶着站起来,看着夕阳下界碑与河堤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忽然明白,守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无数人的心聚在一起,凝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回到哨所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众人换下湿透的衣服,围在炉火旁取暖。老杨所长煮了一大锅姜汤,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姜汤的辛辣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驱散了浑身的寒意。
辰辰坐在炉火旁,翻开《戍边守护日志》,借着炉火的光写下:“6月18日,雨转晴。夏汛至,洪水流。与苗寨乡亲们共筑同心堤,守住了排水渠、苹果林,更守住了界碑。阿公说,心齐能挡千重浪,原来守护是众人同心,是跨越民族的并肩前行。——辰辰”
写完后,他合上日志本,望向窗外。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河堤上,照在界碑上,也照在苹果林里。经历了洪水的洗礼,苹果苗的叶片愈发翠绿,像被洗过一样,在月光下泛着光。辰辰知道,这场夏汛虽然艰险,却让他们的心贴得更紧了。而这道用同心筑成的堤,会像界碑一样,永远立在雪岭的土地上,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寸家园。
炉火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融融的。哨所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战士们和乡亲们聊着天,说着笑着,像一家人一样。辰辰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坚定——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守不住的家园。雪岭的守护故事,会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愈发厚重,愈发动人。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雪岭枪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