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雪岭被镀上了一层金红,苹果林里的枝叶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红得像燃着的小灯笼,风一吹,果香混着成熟的麦香漫过哨所的围墙,连空气里都飘着甜意。辰辰踩着落满黄叶的小径,手里提着竹篮,正挨个给苹果套上防虫袋——这是张明远教他的法子,套上袋子能防鸟啄、避虫害,让苹果长得更饱满。
“辰辰,套完这排就过来,咱们去检查界碑的基座。”周卫国的声音从林外传来,他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军靴上沾着新翻的泥土。入秋后天干物燥,边境线的荒草容易引发火情,他们计划着把界碑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再翻一遍土,种上耐寒的沙棘,既固土又能做警示。
辰辰应声加快动作,指尖灵活地将纸袋套在苹果上,轻轻系紧绳结。竹篮里的苹果已经套了大半,都是他精挑细选的——个头最大、颜色最红的,要留给苗寨的阿婆和哨所的老兵们。他看着枝头上挂满的果实,想起去年春天栽苗时的忐忑,想起冬天里给苗枝裹毛毯、系红丝带的模样,忽然觉得,守护就像种苹果,从撒种、培土、浇水到结果,每一步都不能偷懒,每一份付出都会在时光里结出果实。
套完最后一个苹果,辰辰提着空篮往界碑方向走。沿途的苹果树下,散落着几片被风吹落的叶子,踩在上面“沙沙”响。远远地,他就看到周卫国正蹲在界碑旁,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刨着周围的杂草,动作轻得像怕碰伤界碑的基石。老杨所长则拿着一块抹布,仔细擦拭着碑身上的字迹,“中国”二字在阳光下愈发清晰,笔锋刚劲,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周队,杨所长,我来了。”辰辰放下竹篮,拿起旁边的小铲子,加入清理杂草的队伍。界碑周围的杂草长得很旺,根须深深扎在土里,一铲子下去,带起的泥土里还混着细小的沙砾——这是雪岭土地独有的质感,粗糙却踏实。
“慢点挖,别碰到界碑的基座。”周卫国叮嘱道,手里的锄头顿了顿,指向基座边缘一处浅浅的裂痕,“去年冬天雪太大,冻裂的小缝,得用水泥砂浆补一补,不然雨水渗进去,裂痕会越来越大。”
辰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痕。他想起张明远在日志里写过:“界碑是戍边人的根,基座稳了,根才稳;根稳了,人心就稳了。”他蹲下身,用小铲子细细清理着裂痕里的泥土,指尖触到冰凉的石碑,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庄重感——这方界碑,不仅是国土的界限,更是一代代戍边人信念的象征,他们守护的,从来都不只是一块石头,而是身后千万家的安宁。
清理完杂草,三人合力将带来的水泥砂浆调好。辰辰拿着小勺子,小心翼翼地将砂浆填进裂痕里,周卫国则用抹子慢慢抹平,老杨所长在一旁扶着界碑,生怕有一丝晃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三人专注的脸上,汗珠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瞬间被吸收——仿佛这汗水也成了滋养土地的养分,与界碑、与雪岭融在了一起。
“还记得你第一次来界碑时的样子吗?”老杨所长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那时候你才十岁,跟着张前辈来给界碑描红,踮着脚够不着碑顶,还哭着要张前辈抱。”
辰辰的脸一下子红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记得,那时候我还问张爷爷,为什么要天天守着这石头。他说,这不是石头,是家的门,守着它,就守住了家里的人。”
周卫国停下手里的活,望着远处连绵的边境线,眼里泛起怀念:“张前辈这辈子,就守着两个东西——界碑和苹果林。他总说,苹果林是希望,界碑是底线,希望不能丢,底线更不能破。”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用红绳系着的小铜牌,上面刻着“守土”二字,和张明远留下的军号上的字迹一模一样,“这是我托人给你做的,跟张前辈的勋章配成一对,以后你带着它,就像张前辈一直在你身边一样。”
辰辰接过铜牌,入手冰凉,指尖抚过“守土”二字,忽然想起张明远牺牲时,最后说的那句“守好雪岭”。他把铜牌紧紧攥在手里,胸口的三等功勋章与铜牌隔着衣物相贴,仿佛两股力量在胸口汇聚,温暖而坚定。
“谢谢周队。”辰辰的声音有些哽咽,却带着十足的认真,“我会像张爷爷、像您和杨所长一样,守好界碑,守好苹果林,守好雪岭的每一寸土地。”
老杨所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志气。咱们戍边人,就是要一代接一代,把这份责任传下去。”
补完裂痕,三人又一起翻了界碑周围的土地,撒上沙棘种子。辰辰提着水桶,从附近的小溪里打来水,小心翼翼地浇在种子上——水顺着泥土渗下去,带着希望,悄悄钻进土里。他知道,明年春天,这里就会冒出嫩绿的芽,用不了几年,就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沙棘丛,守护着界碑,也守护着这片土地。
夕阳西下时,三人坐在界碑旁休息。辰辰从竹篮里拿出几个刚摘的苹果,递给周卫国和老杨所长:“尝尝,今年的苹果特别甜。”
周卫国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带着阳光的味道。他看着远处的苹果林,忽然说道:“明天请苗寨的乡亲们来摘苹果吧,就像你去年说的,咱们在苹果林里摆上桌子,一起吃苹果、话家常。”
“好啊!”辰辰眼睛一亮,“我去给阿婆送信,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第二天一早,苗寨的乡亲们就来了。阿婆提着一篮刚蒸好的糯米粑,阿公扛着自制的梯子,古丽带着孩子们,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布袋,兴高采烈地走进苹果林。战士们和乡亲们分工合作,有的摘苹果,有的装袋,有的搬运,苹果林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辰辰带着古丽和孩子们,专挑枝头上最红最大的苹果摘。孩子们踮着脚,够不着就跳起来,笑声像银铃一样在林里回荡。“辰辰哥哥,你看这个苹果,像不像小太阳?”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手里的苹果,兴奋地喊道。
辰辰笑着点头:“像!等它熟得再透点,吃起来更甜。”他看着孩子们欢快的模样,看着阿婆和老杨所长坐在树下唠家常,看着周卫国和阿公一起修摘果的梯子,忽然觉得,这就是守护的意义——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这样平平安安、热热闹闹的日常,是土地里结出的果实,是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是界碑旁永远有人守护的安宁。
傍晚,苹果林里摆上了几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刚摘的苹果、糯米粑、烤馕。战士们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东西,聊着天。阿婆给辰辰夹了一块糯米粑,笑着说:“辰辰娃娃,你看这苹果林长得多好,都是你和战士们用心伺候的结果。以后啊,咱们苗寨和哨所,就像这苹果林和界碑一样,永远在一起。”
辰辰接过糯米粑,咬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他站起身,手里拿着一个最大的苹果,走到界碑旁,将苹果轻轻放在碑前:“张爷爷,今年的苹果熟了,很甜,您尝尝。您放心,界碑好好的,苹果林好好的,苗寨和哨所的乡亲们也好好的,我们都在守着这里,守着咱们的家。”
风从山谷里吹来,带着苹果的甜香,拂过界碑,拂过苹果林,也拂过每个人的脸颊。辰辰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张明远从来都没有离开——他在苹果林的枝叶间,在界碑的字迹里,在乡亲们的笑容中,更在自己心里。那枚褪色的勋章,那把老军号,那枚刻着“守土”的铜牌,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传承的力量,诉说着戍边人不变的誓言。
他回到桌子旁,翻开随身携带的《戍边守护日志》,在最新的一页写下:“9月20日,晴。苹果熟,人团圆。与苗寨乡亲们共摘苹果,界碑裂痕已补,沙棘种子已撒。守护是传承,是界碑旁的誓言,是苹果林里的欢笑,是一代代人把心留在雪岭,把根扎在这片土地。——辰辰”
合上日志本,辰辰抬头望向夕阳下的界碑。晚霞将界碑染成了金红色,与苹果林的红、乡亲们脸上的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他握紧胸口的勋章和铜牌,心里充满了坚定——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风雨如何来袭,他都会像张明远那样,像所有戍边战士那样,守好界碑,守好家园,让守护的故事在雪岭的土地上,永远流传下去。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雪岭枪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