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冰原彻底陷入黑暗,只有车队的雪地车的窗户透着一丝光亮,像一个个橙色的灯笼。
林淼深吸一口气,指尖在显示屏上轻点,操控着无人机从丘陵顶部起飞。他把无人机的高度降到一米,贴着雪面飞行,扑翼螺旋桨的声音被风声掩盖,很难被察觉。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雪地车的车灯范围,操控无人机轻轻停在一辆印有“邙涯基地五号施工车”的车顶,车顶覆盖了一层薄冰,消除了无人机降落声。而且降落地点车厢正中顶部,能清楚听到里面的声音。
小喇叭里先是传来一阵暖气系统的“呼呼”声,接着是两个人的对话,声音有些沙哑,带着疲惫。
“张队,今天凿了十三个洞,明天能把钢架都立起来吗?”一个年轻的声音问道,听起来不到三十岁。
“差不多,”另一个沉稳的声音回答,应该是那个指挥的队长,“明天把剩下的五个钢架立好,再灌上速凝混凝土,信号塔的底座就成了。后天装天线,争取三天内完工。”
“信号塔?”林淼的眼睛猛地亮了,不是据点,是信号塔!他之前在邙涯基地买三防手机时,就听说要建立信号塔来满足远距离通讯需求,原来是这样。
“这鬼天气,速凝混凝土都快成‘速冻’了,”年轻的声音抱怨道,“刚才灌第三个洞的时候,软管都冻住了,差点没弄开。”
“知足吧,”张队的声音里带着点无奈,“上次在乌市基地那边,温度比这还低,混凝土刚喷出来就成了冰疙瘩,白凿了三个洞。这次的速凝剂是岚州基地新配的,好歹能凝固。”
“为啥非要在这儿建啊?离各基地都不近,物资运输多麻烦。”
“你以为我想?”张队叹了口气,“旧的通讯塔全没了,一个不剩,全国的信号都断了,邙涯、藏省、岚州、新京省这几个大基地的重要联系全靠人送信,无线电距离太远也不稳定,太耽误事。
上面说经过测绘估计,这里是这边几大基地的信号交汇点,建几个临时信号塔,能覆盖周围三千公里的范围,至少能恢复新型手机和无线电台的稳定基础通讯。”
“那等通讯恢复了,是不是就能跟东边的基地联系上了?我老家在东边那块,都快一年没听到消息了……”年轻的声音里带着点期待。
“不好说,”张队的声音低了些,“听说东边的冰灾更严重,好几个大基地都没了信号。咱们先把这边的塔建好,再想别的。对了,明天早上记得检查发电机,别冻住了,不然钻不了孔。”
“知道了张队……”
后面的对话大多是关于明天的工作安排,林淼听着,心里的警惕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释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他没想到,这些人冒着严寒在冰原上作业,竟然是为了建信号塔,恢复通讯。
他操控着无人机,又悄悄挪到另一辆雪地车的车顶,想听更多消息。
这次听到的是两个技术员的对话,他们在讨论天线的安装角度,还有信号接收器的调试,偶尔会提到各基地的物资情况,邙涯基地的柴油储备还够支撑三年多,藏省基地的粮食储备不足,岚州基地在研究新的耐寒作物。
林淼靠在沙发上,手指轻轻敲着膝盖。通讯恢复,对他来说也是个好消息。他可以通过信号塔了解更多基地的情况,甚至能私下找到更多幸存者基地,交换一点更稀有的物资。
但他也清楚,暴露庇护所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旦被其他势力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再观察一天。”林淼打定主意。他要看看明天车队的进展,确认他们真的是在建信号塔,而不是别的什么;同时,他还要检查一遍庇护所的防御,确保万无一失。
他关掉无人机的监听功能,只保留画面监测,然后把显示屏的亮度调到最低,他准备休息了。
壁炉里的红炭已经快灭了,他添了几根干松木,火焰很快又燃了起来,暖光重新填满了客厅。瓦力翻了个身,布丁也醒了,蹭了蹭他的手心,发出“呜呜”的轻响。
蓝星寒奥纪,第139个旧历日。
返航的蜂鸟无人机悄无声息地滑入车库的起降平台,扑翼螺旋桨的“嗡嗡”声变得断断续续,最终完全停止。林淼伸手拿起它,机身冰凉,指示灯只剩下最后一格微弱的红光在顽强闪烁。
“电量耗尽了。”林淼低语,指尖拂过碳纤维外壳上凝结的细微霜花。连续两天的持续监视,即便使用的是高密度燃料电池,也到了极限。
他走到工作台前,瓦力轻巧地跳上台面,好奇地用鼻子嗅了嗅停止工作的无人机,而布丁则安静地蹲在椅子下,仰着头,紫色眼眸跟着林淼的动作转动。
熟练地打开电池仓,取出耗尽能量的电池模块,换上两块全新的燃料电池。蓝色的指示灯瞬间亮起,稳定地显示着满格状态。林淼没有立刻放飞,而是仔细检查了镜头和传感器,确保没有因长时间暴露在极端低温下而受损。
“让我们看看,他们进展如何了。”林淼喃喃自语,将无人机再次放置到起降平台。装甲门开启又闭合,林淼轻拉操纵杆,蜂鸟轻盈地融入外部墨蓝与雪白交织的天幕,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屏幕上的画面稳定传输回来。当视野再次聚焦在那片冰原时,林淼注意到那里的景象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
原本停靠着十几辆雪地车的区域空旷了不少。那片被标记和钻孔的冰面上,此刻矗立起七个灰白色的混凝土底座,像一圈巨大的蘑菇从冰雪中长出。每个底座中央,都牢牢固定着一根粗壮的合金钢架,直指苍穹,在惨淡的天光下泛着金属的冷硬光泽。
而车队规模也缩小了。只剩下八辆大型雪地车还停留在原地,它们之前拖曳的满载防潮布的雪橇大多已经不见。林淼数了数,确认有七辆雪地车已经离开。
“底座和主结构完成了?效率不低。”林淼心想,看来那个张队长带领的队伍确实专业。但工程似乎远未结束。
他的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就在当天下午,伴随着屏幕远端出现的扬雪,第二批车队抵达了。同样是八辆大型雪地车,但这次它们拖曳的雪橇上,物资看起来更加庞大和复杂。
最引人注目的是被一辆特别加固的雪橇承载着的大家伙,那是一辆经过改装的履带式高空作业车。
它的底盘被加宽,履带片格外宽大,显然是为了应对冰原的松软积雪。原本的作业臂被加长加固,顶端的工作平台也大了不少,虽然此刻臂架收拢着,但依旧能想象其完全展开后的高度。车身涂着醒目的橙红色,在白雪映衬下格外显眼。
此外,其他雪橇上装载着成捆的、分段式的银灰色塔身材料、各种规格的支架、以及大量用厚重保暖材料包裹成圆筒状的物体,估计是各种天线和设备。
工程队的人员似乎对这批物资的到来早有准备。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利用随车带来的小型起重设备,开始将分段塔材和高空作业车卸下。
接下来的两天,林淼通过屏幕,目睹了一座信号塔如何在荒芜的冰原上拔地而起。
那辆橙红色的高空作业车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在工程师的操控下,如同一个灵活的钢铁巨人,稳稳地移动到指定位置。加长的作业臂缓缓升起,将施工人员和塔材分段吊运到指定高度。
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电动扳手的嗡鸣声、以及人员之间通过面罩内置通讯器传来的模糊指令声,偶尔会透过无人机的收音设备传来。
几位操心人员穿着黑色防寒服,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忙碌着,将一段段塔身结构拼接、铆接、紧固。他们的动作在严寒中显得有些笨重,但配合默契,进度有条不紊。
随着塔身一层层加高,各种天线和设备也开始安装。正如林淼之前监听到的,所有设备,无论是碟形天线、条状天线还是其他复杂的传感装置,在安装到位后,都被工人们用厚厚的、看起来像是复合保温棉的材料仔细包裹起来,外层再缠绕上防水防冻的绷带,确保这些精密电子设备能在超低温下正常运行。
当塔尖最后一部天线安装并包裹完毕,这座冰原信号塔终于宣告建成。它孤傲地矗立在茫茫白色之中,三十多米高的身躯仿佛一根刺破苍穹的利剑,银灰色的塔身在昏暗光线下流泻着清冷光辉,上面密布着各种被包裹得臃肿的设备天线,无声地宣示着人类文明在绝境中的顽强延伸。
林淼看着屏幕中这座完工的建筑,心中感慨。这不仅仅是一座塔,更是连接孤岛的希望象征。
塔体建成后,车队再次进行了分批次撤离。十辆完成任务的雪地车,带着大部分人员和空置的雪橇,缓缓驶离,最终消失在无人机监视范围的边缘。
冰原上,只剩下三辆雪地车,以及那座崭新的信号塔。几个工程人员没有随大部队离开,他们重新搭起了防风棚,篝火再次点燃,似乎打算在此长期驻守。
这个情况让林淼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
“只留三辆车?他们不打算立刻启用信号塔?还是另有任务?”他皱起眉头,心中充满疑惑。留下的人太少,不像是在等待信号测试或维护,更像是在……等待什么。
必须弄清楚他们的意图。
“电量还剩一半,但不能再等了。”林淼决定再次冒险。他操控着无人机,借助渐暗的天色和偶尔吹起的雪尘作为掩护,小心翼翼地降低高度,如同一个幽灵,再次悄无声息地贴近了那三辆留守的雪地车其中一辆的车顶。
车内,对话声透过车体隐约传来。这次是三个人的交流,声音带着完成主要任务后的些许放松,但话题却指向了未来。
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带着点抱怨:“总算是搞定了。这塔立起来,看着是挺提气。不过张队,咱们还得在这鬼地方守多久?大部队都回去了。”
另一个沉稳的声音,正是林淼之前听过的张队,回答道:“急什么?这才第一阶段。信号塔是立起来了,没能源它就是根铁柱子。后面还有硬仗要打。”
第三个声音插了进来,听起来年纪稍大:“是啊,小王,耐心点。第二批运输队估计已经在路上了,他们拉的才是咱这项目重头戏,那些模块化的能源供给组件和防护设施的材料,都是好不容易保存下来没损坏的。”
张队接着说:“没错。电池组、风力发电机、防护围墙基座、铁丝网……这些家伙事儿不来,这塔就算通了信号,也像个没穿衣服的娃娃立在野地里,随便个劫掠团伙都能给它祸害了。我们留在这,就是负责接应和前期准备。”
年轻的小王似乎明白了:“哦……所以咱们是在等第三批车队?建立一个小型的自动值守站点?”
“对。”张队肯定道,“能源站供能,防御设施保护塔体和能源站。到时候这里就能实现完全自动化运行,不需要长期派驻人手了。我们等第三批队伍到了,协助他们把核心设备安装调试好,就算大功告成,可以回家了。”
“明白了!希望他们路上顺利,这天气,可真说不准……”
对话还在继续,但林淼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关键信息。
他操控无人机悄然升空,拉开距离,保持着安全监控。心中豁然开朗,同时也感到了更深的震撼。
“原来如此……不只是信号塔,而是一个完整的、具备自我供能和防御能力的自动中继站!”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气。各大基地的手笔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决心也更强。
这意味着,通讯网络的恢复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战略性行动。
这也意味着,这片区域的“热闹”才刚刚开始。第三批运输队,能源站,防御设施……未来一段时间,这里都不会平静。
林淼看了一眼脚边互相依偎着睡觉的瓦力和布丁,又看了看屏幕上那座孤零零的信号塔和下方三辆雪地车旁跳动的篝火。
他做出了决定。接下来的日子,必须保持更高度的警惕。他设定好程序,让蜂鸟无人机在电量低于30%时自动返航。
“两天一轮换,”他对自己说,“在第三批队伍到来,这个中继站完全激活之前,监视不能停。”
他需要知道这座信号塔何时正式启用,需要评估这个新“邻居”可能带来的所有影响,无论是机遇,还是风险。
庇护所外,冰原依旧死寂,寒风呼啸。但在那片曾经无人的雪野上,一座人造建筑已然矗立,等待着将沉默的电波撒向这片被冻结的世界。
喜欢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