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的新讯
初冬的暖阳爬过维修店的红砖院墙时,陈阳正蹲在门口擦拭那台刚修好的老式晶体管收音机。木质外壳被重新打磨上蜡,褪去了斑驳的旧痕,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傅星从巷口进来,自行车筐里放着一摞新到的维修零件,还有一份卷起来的《电子报》,车铃清脆地划破巷子里的宁静。
“刚整理好?”傅星停下车,目光落在收音机上,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昨天送收音机给老人时,老人握着他们的手哽咽的模样还清晰在目,那份被信任和认可的暖意,像余温般留在两人心头。
陈阳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嗯,擦干净了,以后再有老物件维修,也能当样本摆着。”他接过傅星递来的《电子报》,指尖触到微凉的纸张,“今天怎么买这个了?”
“看看有没有技能大赛的最新通知,顺便找找老式电器维修的技巧,昨天那台收音机的线路改造,我总觉得还有优化的空间。”傅星走进店里,把零件放在维修台上,目光扫过墙上贴着的维修记录,“早上老李从电视台打电话来,说他们技术部有台老式录音设备出了问题,问我们能不能去看看,说是关乎下周的校园歌手大赛转播。”
陈阳心里一动,校园歌手大赛是青州市每年冬季的盛事,九十年代初,电视还未完全普及,广播转播是校园内外关注赛事的主要渠道,电视台对此格外重视。“校园歌手大赛?那台录音设备很重要吧?”
“嗯,老李说那是台进口的开盘式录音机,当年花大价钱买的,现在坏了没人会修,找了好几家维修店都束手无策,想起我们上次修转播设备的手艺,就试着问问。”傅星拿起工具擦了擦,语气沉稳,“我已经答应了,下午过去看看,你在店里照看生意,顺便把昨天的维修笔记整理一下。”
陈阳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放心。开盘式录音机比他们之前修过的任何设备都复杂,而且是进口货,零件和线路都和国产设备不同,万一修不好,不仅会影响电视台的转播,还可能砸了他们刚立起来的招牌。“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吧,两个人商量着,也能多一个思路。”
傅星抬眼看他,见他眼神里带着真切的担忧,嘴角弯了弯:“不用,店里不能没人。放心吧,我先去检查故障,要是实在棘手,再回来找你一起想办法。”他顿了顿,补充道,“中午我早点回来,给你带巷口张记的肉包子。”
陈阳知道傅星的性子,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只好作罢:“那你小心点,有不懂的随时回来问我,别硬扛。”
傅星应了一声,转身去整理工具箱,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身上,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专注的模样里,藏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广播里的旧时光
傅星走后,店里渐渐热闹起来。先是隔壁裁缝铺的张阿姨送来一台不转的电风扇,说是冬天收起来前好好的,开春拿出来就坏了;接着是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抱着一台便携式收音机,说是听磁带时总卡带,想让陈阳看看。
陈阳手脚麻利地忙活起来,修电风扇时,他想起傅星之前教他的技巧,检查电机轴承时格外仔细;修收音机时,听到学生们讨论着下周的校园歌手大赛,说有个高三的学长唱歌特别好听,去年拿了冠军,今年肯定还能卫冕。
“你们也喜欢听校园歌手大赛?”陈阳随口问道,手里的动作没停。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点点头,语气兴奋:“当然喜欢!每年这个时候,收音机里全是大赛的消息,我们晚上都抱着收音机听转播,比看电视还过瘾。”
另一个女生补充道:“听说今年电视台还要特意录制参赛选手的演唱片段,在广播里循环播放,要是录音设备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陈阳心里咯噔一下,更担心傅星那边的情况了。他加快手里的动作,把修好的收音机递给学生们,叮嘱道:“以后听磁带的时候,别把带子绕得太急,容易卡带。”
学生们道谢离开后,店里暂时安静下来。陈阳坐在维修台前,拿起傅星留下的《电子报》翻看起来,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门口,心里盘算着傅星什么时候能回来。
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临近中午,巷口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陈阳立刻站起身,迎了出去。傅星推着自行车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怎么样?设备问题严重吗?”陈阳连忙问道,接过他手里的工具箱。
“有点棘手,但不是不能修。”傅星走进店里,喝了一口陈阳递来的热水,“是磁头磨损严重,还有传动机构卡住了,进口磁头不好找,不过我已经让老李帮忙联系省城的供应商,应该能尽快调到货。”
陈阳松了口气:“那就好,我还以为有多难修呢。”
“难倒是不难,就是耽误时间,估计要赶在大赛前修好,得加几天班了。”傅星从自行车筐里拿出肉包子,递给陈阳,“快吃吧,还热着呢,张记今天的包子馅特别足。”
陈阳接过包子,咬了一口,鲜嫩的肉馅在嘴里化开,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他看着傅星也拿起一个包子吃起来,脸上带着倦意,心里有些心疼:“要不下午我去电视台盯着,你在店里休息一会儿,顺便复习技能大赛的资料?”
“不用,”傅星摇摇头,“我已经跟老李约好了下午继续检查设备,你在店里更放心。技能大赛的资料我带着呢,晚上回来我们一起复习。”
陈阳知道劝不动他,只好作罢,默默吃着包子,心里却想着,等忙完这单活儿,一定要让傅星好好休息几天。
深夜的攻坚
接下来的几天,傅星每天都去电视台忙活录音机的维修,陈阳则在店里照看生意,同时整理维修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等傅星晚上回来一起讨论。
省城的磁头很快就寄到了,傅星带着磁头去电视台,加班加点地进行更换和调试。陈阳每天晚上都会做好晚饭,送到电视台门口,看着傅星在转播车里忙碌的身影,心里既骄傲又心疼。
周五晚上,距离校园歌手大赛还有三天,傅星终于从电视台回来了,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却难掩兴奋:“基本修好了,剩下的就是最后的调试,明天再去一趟,应该就能彻底搞定。”
陈阳连忙给他端来热好的饭菜:“快坐下吃,看你累的,肯定没好好吃饭。”
傅星坐下,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来,饭菜的热气氤氲在他脸上,驱散了几分疲惫。“电视台食堂的饭哪有你做的好吃,”他含糊地说道,眼里带着几分笑意,“对了,老李说这次修好了录音机,要给我们额外加酬劳,还说以后校园里的电器维修,都交给我们做。”
陈阳心里一喜,这意味着他们的维修店不仅在巷子里站稳了脚跟,还打开了校园市场,以后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太好了!这都是你的功劳,要是没有你,那台进口录音机根本修不好。”
傅星摇摇头:“是我们一起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之前整理的维修笔记,还有那些老物件维修的经验,我也不一定能修好。”他放下筷子,看着陈阳,眼神认真,“陈阳,我们的店,会越来越大的。”
陈阳对上他的目光,心里暖暖的,用力点点头:“嗯,会的。”
吃完晚饭,傅星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拿出技能大赛的复习资料,和陈阳一起坐在维修台前复习。台灯的灯光昏黄而温暖,照亮了两人专注的脸庞,店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低语。
“这个电子线路的问题,你上次说的解法我总觉得有点复杂,有没有更简单的思路?”陈阳指着笔记上的一道题问道。
傅星凑过来,两人头靠得很近,呼吸交织在一起。傅星拿起笔,在纸上画出线路图,耐心地讲解着:“你看,这里可以简化电路,把并联电阻换成等效电阻,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
陈阳认真地听着,偶尔点点头,目光落在傅星修长的手指上,指尖握着笔,在纸上流畅地勾勒着,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灯光下,傅星的侧脸线条柔和,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巷子里的声音渐渐平息,只有煤球炉燃烧的轻微声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傅星打了个哈欠,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不早了,休息吧,明天还要去电视台调试设备。”
陈阳也觉得有些疲惫,点点头:“好。”
两人收拾好东西,走进里屋。小床上,两人并肩躺着,隔着一小段距离,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的呼吸。黑暗中,陈阳睁着眼睛,听着身边傅星均匀的呼吸声,心里一片安宁。他想起两人从最初在巷子里摆摊,到租下这间小铺子,再到现在接下电视台和校园的维修活儿,一路走来,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希望。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身边有傅星的陪伴。
“傅星,”陈阳轻声开口,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技能大赛还有半个月就开始了,你紧张吗?”
傅星沉默了片刻,说道:“有点,但想到你会去看,就觉得踏实多了。”
陈阳心里一暖,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了扬:“放心吧,我肯定会去,而且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到好成绩。”
傅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黑暗中,能感受到他的身体微微侧过来,离自己更近了一些。
那个夜晚,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彼此的陪伴,像冬夜里的微光,温暖而坚定。
赛场前的序曲
周六上午,傅星去电视台做最后的调试,陈阳则在店里整理维修工具,准备下午去学校看看校园歌手大赛的筹备情况。老李说,这次大赛的后台设备也需要简单检查一下,让他们顺便过去看看,算是提前熟悉校园里的设备情况。
中午,傅星从电视台回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都搞定了,老李他们试录了一段,音质比之前还好,夸我们手艺好呢。”
“我就知道你肯定行。”陈阳笑着说,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快吃,吃完我们一起去学校。”
傅星点点头,快速吃着饭,眼里带着几分期待。他和陈阳都是高中毕业就出来打拼,虽然没能继续读书,但对校园始终有着一份莫名的向往,这次能参与校园歌手大赛的设备保障,心里难免有些激动。
吃完午饭,两人骑着自行车,朝着青州市第一中学出发。九十年代的校园,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操场上有学生在打球,教学楼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偶尔还能听到有人在练习唱歌,声音清澈而嘹亮。
老李已经在学校门口等着他们,见到两人过来,连忙迎上去:“陈师傅,傅师傅,辛苦你们了,跟我来吧,后台在教学楼后面的广播室。”
跟着老李走进校园,沿途有不少学生好奇地看着他们,毕竟两人穿着工装,手里提着工具箱,和校园里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陈阳有些不自在地拉了拉衣角,傅星察觉到他的窘迫,低声说道:“别紧张,我们是来工作的。”
陈阳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放松了下来。
广播室不大,里面摆放着几台老式的广播设备,还有一些麦克风和音响。傅星和陈阳立刻投入工作,仔细检查着每一台设备的线路和接口,确保大赛期间不会出现故障。
“这些设备都有些年头了,不过保养得还不错,就是有些线路老化,需要重新固定一下。”傅星一边检查,一边对陈阳说道。
陈阳点点头,拿起工具,开始固定松动的线路。两人动作默契,很快就完成了检查和维修。
走出广播室时,操场上已经热闹起来,不少学生在搭建舞台,五颜六色的彩带和气球挂在舞台周围,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几个参赛选手正在舞台上排练,歌声顺着风飘过来,带着青春的活力。
“没想到校园里这么热闹。”陈阳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带着几分感慨。他想起自己的高中时光,虽然短暂,却也充满了回忆。
傅星站在他身边,目光落在舞台上,轻声说道:“要是当年我们能继续读书,说不定也能像他们一样,参加这样的比赛。”
陈阳转头看他,见他眼神里带着几分怅然,心里有些酸涩:“没关系,现在这样也很好,我们有自己的维修店,以后还能开更大的店,一样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傅星转过头,对上他的目光,嘴角弯了弯:“嗯,现在这样也很好。”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不远处的舞台上,歌声依旧嘹亮,操场上的学生们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充满青春与希望的画面。而他们,两个在时代浪潮中努力打拼的年轻人,也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一步步朝着未来前进。
约定的暖意
离开学校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两人骑着自行车,沿着夕阳下的街道慢慢走着,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下周大赛转播,我们要不要来现场看看?”陈阳忽然开口问道,心里有些期待。
傅星转头看他,眼里带着笑意:“好啊,老李说可以给我们留两个位置,正好看看现场的转播情况,也算是放松一下。”
陈阳点点头,心里一阵欢喜。他想起上一章两人约定技能大赛结束后去看梅花,现在又多了一个一起看校园歌手大赛的约定,这些小小的约定,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他们平凡而温暖的日子。
回到维修店,两人简单吃了点晚饭,便又投入到技能大赛的复习中。台灯下,两人时而低头看书,时而轻声讨论,遇到难题时相互鼓励,找到解法时彼此分享喜悦。
夜深了,陈阳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不早了,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开门。”
傅星点点头,收拾好资料,和陈阳一起走进里屋。躺在小床上,黑暗中,能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
“陈阳,”傅星轻声说道,“等校园歌手大赛结束,技能大赛也结束了,我们好好给自己放个假,去城西公园看梅花,再去郊区逛逛,怎么样?”
陈阳心里一暖,笑着答应:“好啊,正好放松一下,这段时间也确实累了。”
“嗯。”傅星应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满足。
黑暗中,两人没有再说话,却能感受到彼此心里的暖意。那些藏在日常陪伴里的深情,那些无声的扶持与鼓励,像涓涓细流,在心底静静流淌,滋养着彼此的心灵。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店里,照亮了维修台上的工具,也照亮了两人熟睡的脸庞。新的一天开始了,等待他们的,是忙碌的工作,是即将到来的大赛,还有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温暖与希望。
他们依旧并肩走在九零年代的晨光里,用双手打拼着未来,用默契守护着彼此,把隐晦的深情藏在每一次的相视一笑里,藏在每一个共同努力的日子里,藏在每一个小小的约定里,静静等待着花开结果,星光璀璨。这潮头共立的路上,因为有了彼此,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定,格外温暖。
《九零之路,并肩星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九零之路,并肩星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九零之路,并肩星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