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捷的喜讯如同燎原之火,迅速点燃了明军大营的每一个角落,士气为之大振。然而,中军御帐内的朱由检,在短暂的兴奋过后,迅速恢复了冷静。他深知,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固然可喜,但决定整个战局走向的,往往是更宏观的战略调度与信息掌控。而此刻,他手中正握着一件超越这个时代的利器。
“陛下,孙督师捷报详情已由信使口述补充,并附有奏疏在此。”王承恩将一份厚厚的奏章呈上。
朱由检接过,却并未立刻翻阅,而是转向一旁侍立的张文弼和陈于阶:“陕西捷报由信使传递至我军中,需时几日?”
陈于阶略一计算,恭敬答道:“回陛下,自潼关至我军目前所在黑松岭,约一千六百里,信使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至少需四日。”
朱由检点了点头,目光投向御帐角落那台被红布覆盖、由数名内侍严密看守的机器——那便是实验性的电报机。连接北京与西安的线路尚未完全贯通,但北京-太原-真定-保定-河间-天津-山海关这条环绕京畿的骨干线路,在举国之力下已初步建成,并延伸到了他此刻的军中。
“四日……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而言,还是太慢了。”朱由检淡淡地说了一句,随即下令,“传朕旨意,命西安至太原段电报线路工程,再增派工匠民夫,务必在两个月内贯通!所需钱粮,由内帑直接拨付!”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道。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特殊的、有节奏的“滴滴答答”声,负责电报通讯的小内侍快步走入,将一张刚刚译出的电文纸呈给王承恩。王承恩看了一眼,脸色微变,立刻转呈朱由检:“陛下,北京转来密电,是骆养性直接发来的。”
朱由检接过电文,上面只有简短数语:“据密报,晋商残余范永斗、张存孟,近日频繁接触漕帮及山西口外商人,疑有大规模物资暗中集结,动向不明,恐与北虏有关。正严密监控。”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名参谋军官手持一份刚收到的前线哨探书面报告入内:“陛下,宣大总督杨国柱急报,发现小股后金骑兵约两千人,疑似镶白旗旗号,脱离其黑松岭主力,沿燕山南麓向西快速机动,意图不明!”
两份情报,一来自北京,通过电报瞬间送达;一来自数百里外的宣大,通过传统快马传递,已是两日前的消息。
朱由检将电文和军报放在一起,目光在巨大的北疆沙盘上快速移动。他的手指先点在北京,然后划过周奎、张存孟可能活动的区域,再指向宣大方向那支西进的镶白旗偏师,最后落在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怀来卫附近的官仓。
“范永斗、张存孟……物资集结……镶白旗西进……”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猛地看向李镇华和张文弼等人,“你们看出什么了?”
李镇华盯着沙盘,沉吟道:“陛下,镶白旗西进,若是为了劫掠,目标应是人口钱粮密集之处,但其行进路线偏向山区,有些蹊跷。而范永斗等人暗中集结物资……”
年轻的张文弼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陛下!他们是去接头的!镶白旗是去接应范永斗等人输送的资敌物资!怀来卫官仓近日有一批新收的漕粮入库,防守相对薄弱,且地处交通要道,正是理想的交易地点!”
朱由检赞许地看了张文弼一眼:“分析得不错!皇太极前线受挫,粮草补给压力必然增大。周奎倒了,但还有范永斗、张存孟这样的蠹虫,甘为虎作伥!他们想利用这支偏师,打通一条新的补给线!”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一惊。若让后金得到这批粮草物资,无疑会延长其寇边时间,增加变数。
“陛下,臣请令,即刻派精锐骑兵前往怀来方向拦截!”孙应元立刻请战。
“来不及了。”朱由检摇了摇头,“从我们这里派兵,等赶到怀来,恐怕对方早已交易完毕,甚至可能设下埋伏。而且,我军主力一动,正面对峙的皇太极必然察觉。”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冷笑:“但是,我们有电报。”
他迅速下达命令:
“第一,以朕的名义,直接电令怀来卫指挥使,着其即刻加强官仓守备,严密盘查过往商旅,尤其是大宗货物运输,没有朕的手谕或兵部勘合,一粒粮食也不许出城!若遇强敌,固守待援,朕已派援军!”
“第二,电令宣大总督杨国柱,命其派出一支精锐,不必与镶白旗偏师硬碰,尾随骚扰,迟滞其行动,并设法切断其与黑松岭主力的联系!”
“第三,电令骆养性,对范永斗、张存孟及其党羽,立即实施抓捕!人赃并获者,就地正法!朕倒要看看,没了这些内应,皇太极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第四,电令孙传庭,陕西大局已定,着其抽调五千精锐,火速东出潼关,进入山西境内,清剿可能存在的残寇,并震慑晋商,切断一切可能资敌的潜在渠道!”
一连串的命令,依托电报的即时性,瞬间发往四面八方。信息的传递速度,在此刻形成了对后金及其内应的绝对碾压。
怀来卫指挥使在接到皇帝直接的电令后,虽震惊于这种神奇的通信方式,但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执行,加强了戒备。
杨国柱接到电令,恍然大悟,明白了那支镶白旗偏师的真实意图,立刻调整部署,派兵尾随骚扰。
骆养性在京城接到电令,冷笑一声,早已布下的天罗地网瞬间收拢,范永斗、张存孟及其核心党羽在试图转移财物时被一网打尽,查获了大量准备运往北方的粮食、布匹和铁料。
孙传庭接到电令,虽远在陕西,却仿佛能感受到皇帝陛下的决心,立刻点齐兵马,东出潼关,兵锋直指山西。
数日之后,结果陆续反馈回来。
企图接应物资的镶白旗偏师,因行动被明军洞察并骚扰,迟迟无法与内应取得联系,又听闻内应已被铲除,恐陷入重围,只得悻悻撤回。
范永斗、张存孟等人被下诏狱,其家产抄没,京师内部隐患被一举清除。
山西境内残余的敌对势力闻风丧胆,纷纷收敛行迹。
御帐内,朱由检看着各地通过电报陆续发回的捷报,对身旁的孙应元、李镇华等人说道:“看到了吗?这就是信息的速度。皇太极还在依靠快马和猜测来指挥他的军队,而朕,已经能洞悉他的意图,并在他行动之前,就斩断他的爪牙,拔掉他的内应。”
他走到电报机旁,轻轻抚摸着那冰冷的机器外壳,如同抚摸着帝国的神经脉络。
“此物,虽无刀枪之利,无炮火之威,却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它,将是未来帝国维系和扩张的基石。”
皇太极或许还在为黑松岭的挫败和陕西高迎祥的覆灭而懊恼,但他绝不会想到,真正让他陷入被动、感到无力的,并非是明军犀利的枪炮,而是这套他无法理解、甚至尚未察觉的,名为“电报”的神经系统。技术的代差,在这一刻,以一种无声却无比凌厉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章完)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