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站在废墟边上,脚下的地面在抖。这震动是从地底传来的,像有什么东西要醒来。风吹着雪打在他脸上,很冷,他没动。紫竹笔插在土里,只露出半截笔杆,像是长在地上的树。笔在晃,青色的光从笔根往外散,碰到的地方,冻土裂开,枯草变绿,空气也变得沉甸甸的。
光一闪一暗,像在呼吸。八根断掉的石柱原本乱七八糟地躺着,有的埋在雪里,有的被藤缠住,现在开始动了。它们慢慢升起,一块块碎石落下,灰尘扬起,柱子一点点回到原位。
这些柱子有三丈高,是灰色石头做的,上面全是裂缝和苔藓,早就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可随着青光照上去,裂缝里浮出密密麻麻的字——古时候的篆书、像楔子一样的符号、还有蝌蚪形的文字混在一起,像是失传很久的语言又活了过来。更奇怪的是,每根柱子上的字,都和《春夜别》里的诗句对得上。
“月照孤城雪未消”,第一根柱子亮起银光;
“风摇残烛影动摇”,第二根柱子发出蓝光;
“别时容易见时难”,第三根柱子震动不停,字跳得像心跳……
一句诗,一道光,一根柱。本来该有九根柱子围成一个圈,可第九根的位置是个深坑,黑漆漆的,什么光都进不去。那是二十年前那晚留下的,也是整个阵法崩塌的起点。
刘斌看着那个坑,没说话。他知道,想让诗脉重新连上,就得补上第九根柱子。但这根柱子不能用石头堆,只能用人命去填。
他不动,只是看着九根柱子排好位置。风停了,雪也停了,整个山谷安静下来。鸟不叫,水不流,连远处的野兽都不敢出声。天地像是屏住了呼吸,在等一个没法回头的时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开始很小,像风吹树枝,很快变成雷声。一支黑甲军队冲出山口,铁蹄踩碎冰雪,铠甲撞在一起叮当作响。他们至少有三千人,排成锥形往前冲,旗帜飘着,上面绣着一只狰狞的饕餮——那是墨渊阁的标志,代表贪得无厌。
领头的将军骑着黑马,披着红披风,手里握着长枪,直指废墟中央。他在离光幕一百步的地方停下,战马抬起前腿嘶叫一声。他举起枪指向刘斌,声音冰冷:“奉阁主之命,阻止诗脉复苏!违令者,杀!”
话音一落,身后几千士兵齐声吼叫,声音震得山响。弓箭手立刻列队,攻城器械推上前,投石机开始装火油弹。他们不想谈。
刘斌还是站着,眼睛都没眨一下。
他知道这一天总会来。
二十年前,张红死在第九根柱子前,血染红了这片地。从那天起他就明白,总有一天他会回来,做完她没做完的事。他也知道,墨渊阁不会让他们成功,因为一旦真相出来,他们的谎言就会破灭。
他慢慢抬起手,掌心朝上。
七个字出现在空中,全是青光组成的,清清楚楚:“诗不断,人不散。”
这不是咒语,也不是命令,是他守了二十年的一句话。以前这样的字很快就会消失,可这次没有,反而升到天上,变成一道青色光幕,像屋顶一样盖住整个废墟。天一下子变暗,乌云翻滚,雷声低响,好像连天都在动容。
九根柱子同时亮起,光芒连成一张大网,护住中间的区域。光幕下,温度升高,雪化了,露出底下古老的砖,上面刻着没人认识的字。
刘斌低头看自己的手。伤口还在流血,血顺着手指滴下去,落在第九根柱子的坑边。就在那一瞬间,青光猛地暴涨,像海浪冲破云层,直射天空。整片天都变成了翡翠色,远处的山映出奇异的光。
这时,一道血红色的闪电劈下来,目标正是阵眼!
轰——
大地猛震,两根还没稳住的柱子炸开,碎片飞出去几十丈远,几个靠得近的士兵被气浪掀翻,吐出血。刘斌嘴角也流出血丝,但他没退,反而往前走一步,站进了深坑中心。
他的脚踩进焦土,这里就是当年张红倒下的地方。他能感觉到,土地里还留着她的气息,很弱,但一直没断,像一首没写完的诗。
空中传来冷笑,带着嘲讽:“刘斌,你还真以为一首破诗能救世?它早就死了!二十年前就该埋了!”
这是墨渊阁主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想让人放弃。
刘斌抬头,目光穿过乌云,仿佛看到了那人坐在高位上的样子。
“你说它死了。”他擦掉嘴边的血,声音平静,“可它回来了。”
他举起紫竹笔,笔尖沾着血。
“《春夜别》,现!”
他把整首诗念出来,每个字都变成光,在他身边旋转,像星星绕着北极转。
“春夜微寒月似钩,孤城寂寂雪初收。”
“风摇残烛影动摇,泪湿罗衣梦不成。”
“别时容易见时难,归路茫茫何处寻?”
“唯有诗心从未改,纵使身死亦长存。”
“愿将此身创造世,不负人间一段情。”
七句诗,五十六个字,每一个都是光做的,悬在空中,组成一幅完整的图。青光涌出来,和血雷撞在一起,撕开天空。天地间只剩下这一道光,压下了所有黑暗。
第九根柱子的地底开始发光。
一道影子升起来,由模糊变清楚——是一根完整的石柱,通体发着玉一样的光,符文流动不停,终于补上了最后一块。九根柱子全亮了,符文连成一片,阵法完成了。风停了,云散了,阳光照下来,落在每个人脸上。
可刘斌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变淡。
他感觉自己的存在被阵法吸走。这不是简单的消耗,而是生命在消失。诗脉重连,需要一个人牺牲。这个人,只能是他。
他是最后一个守墓人,也是唯一懂《春夜别》真正意思的人。
他低头看手,皮肤已经快透明了,能看到里面的血,颜色越来越浅,几乎没了。骨头还能看见,但不像以前那么硬,更像是琉璃做的。他不慌,也不痛,心里很平静,像是终于走到了终点。
身后传来脚步声。
一个老将走了过来,头发胡子都白了,铠甲旧但很干净。他是北陵军剩下的老兵之一,叫许昭,曾和刘斌一起打仗。他走到刘斌身后三步,单膝跪下,双手抱拳放在胸前,行了个老军礼。
“大人,我们 ready 了。”
说完他自己愣了一下,赶紧改口:“末将请战!”
旁边有人笑,更多人沉默。大家都知道,许昭年轻时去过南疆,学过几句外邦话,现在脱口而出,反倒显得真实。
其他人也开始跪下。先是将领,然后是士兵,最后几千人全都跪在地上,兵器顿地,声音整齐。不大,却让人心里震动。
“愿随大人赴死!”
喊声一波接一波,响彻山谷。
刘斌没让他们起来。他静静看着北方的天空。
那里有一颗星,孤零零挂着,清冷又坚定。他知道那是张红最喜欢的星。她说,最冷的夜里,只要看到这颗星,就知道诗还没断。
他曾问:“为什么是那颗星?”
她笑着说:“因为它不和其他星星挤在一起,它是自己亮着的。就像我们的诗,没人读,没人懂,但它还在发光。”
他记得那天晚上,他们在废墟边待了一整夜,一边修碑,一边低声念《春夜别》。那时他还年轻,以为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
后来她死了,诗成了禁书,所有的版本都被烧光。只有他活着,背着她的愿望,走过二十年风雨。
他轻声说:“我来了。”
这时,西边闪了一下微光,很细,转瞬即逝。那是诗光密语,只有掌握诗脉的人才能看见。联络确认了。那边的人准备好了,只等信号反击。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只是眼前的战斗。墨渊阁靠的是篡改历史、封锁文字、消灭不同的声音。而他们要做的,是在全国各地同时点燃诗火,唤醒人们忘记的记忆。
他转身,面对所有人。
三千多人望着他,眼里有敬佩,有悲壮,也有不舍。他们知道,这位带他们走过无数险境的大人,就要走了。
“明天,我们进废墟核心。”他说,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得到,“墨渊阁靠谎言统治天下,但他们怕的不是刀剑,是真相。第九根柱子倒下,不是因为诗断了,是因为有人亲手毁了它——那晚,他们杀了张红,毁了诗碑,造出‘诗已亡’的假象。”
没人说话。
“现在,我要把真相还回去。”
所有人都盯着他,看他越来越淡的身影。有人眼里有了泪光,尤其是那些听过张红讲课的老兵,拳头攥得紧紧的。
一个边军将领忍不住问:“大人……您会消失吗?”
刘斌看了他一眼。这人叫赵烈,是边关出身,十年前因不肯烧民间藏书被贬到北境,后来一直跟着刘斌。
“会。”他说,“但诗不会。”
赵烈咬牙:“那我们打完这一仗,给您立碑!”
“不用。”刘斌摇头,“你们只要记住一句话——别让诗死了。”
这句话一出,全场安静。
北陵军的人都低下了头。这话是张红临死前说的。二十年来,只有守墓人知道。现在从刘斌嘴里说出来,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唤醒了所有人心里的记忆。
亲卫走到他身边,是个年轻的女子,叫沈知遥,懂诗术也会治病,一直陪在他身边。她低声问:“剑还背着吗?”
刘斌摸了摸背后的剑柄。
那是把从未出鞘的剑,叫“未启”。传说只有真正懂诗的人,才能让它响。二十年来,它一直是冷的。
可现在,它微微发热,像是知道了主人的命运。
“还在。”他说。
远处,黑甲军开始布阵。他们不敢靠近光幕,但在外面扎营,架起攻城器械。投石机装了火油罐,弩车瞄准阵眼,还有几十个黑袍术士围成圈,画着血阵,明显是要用禁术。
他们不会等到明天。
刘斌知道,战斗就在今晚。
他闭上眼,感受体内的诗魂。这力量不再只在身体里,而是和大地、空气、阳光连在一起。每一次呼吸,都能带动天地变化。风吹过耳边,他听见草生长的声音;雪融化,他感知地下水的流向;连星星的位置,也在他心里清楚可见。
这才是真正的境界。
不是更强的力量,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存在。他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段活着的诗,一篇走着的篇章。
他睁开眼,看向第九根柱子。
柱子上浮出一行小字,非常细,几乎看不见。没人看清,只有他知道写的是什么:
“诗成之日,便是我亡之时。”
他笑了。
不是难过,不是遗憾,是放下了。他完成了承诺,留下了火种,哪怕自己变成尘埃,也不后悔。
这时,天空又裂开一道缝。
血雷还没来,但压力已经压下来。云里有东西在凝聚,比刚才更强,更狠。这是墨渊阁主动手的征兆,用了镇阁神器“噬魂幡”,抽万人怨念炼成毁灭雷霆。
刘斌抬起手,紫竹笔浮到他面前,笔尖朝天。
“来吧。”他说。
青光从他身体里涌出,注入笔中。整支笔发烫,嗡嗡作响,笔杆上的纹路一个个亮起,竟是整篇《春夜别》刻在上面。九根柱子同步震动,阵法全开,光幕变强数倍,空间都扭曲了。
黑甲军有人喊:“放箭!打断他!”
箭雨飞来,密密麻麻,可在碰到光幕的瞬间,就被碾成粉末,随风散了。
又有术士念咒,召阴兵鬼将,可刚进百步内,就惨叫着化成灰。
刘斌站着,一动不动。
他的身影已经快看不见了,只剩个轮廓,和一双明亮的眼睛。那双眼,依旧清澈,映着天空和战火,映着战友的忠诚和敌人的疯狂。
血雷终于成型,粗如柱子,猩红发亮,带着腐朽和毁灭的气息,直劈而下。
那一刻,时间仿佛停了。
刘斌举起笔,迎了上去。
没有喊,没有挣扎,只有一道青光冲上去,和血雷撞在一起!
轰!!!
冲击波扫过四周,山崩地裂,十里内的树全断了。黑甲军队乱成一团,几百人当场炸开,尸体都不完整。连远处村子的屋顶都被掀飞。
而在风暴中心,青光没灭。
反而更亮了,像一轮新太阳,在废墟上升起。
九根柱子同时鸣响,符文共振,阵法彻底激活。一道巨大的光柱冲上天,穿过云层,直达星空。光芒中,浮现出无数文字——是《春夜别》全文,是千百年来被烧掉的所有诗,是人心中永不熄灭的情感和信念。
与此同时,全国十二个秘密地点同时爆发诗光。废弃书院、古塔、碑林中,沉睡的诗脉接连苏醒。人们发现墙上自动出现诗句,井水映出古人面孔,孩子无师自通念出失传的诗……
文化之火,终于烧了起来。
而在废墟中央,刘斌的身影彻底消失了。
没有尸体,没有遗物,只有那支紫竹笔静静地插在第九根柱子旁,笔尖朝天,光还没散。
许昭走过去,颤抖着手捡起笔,紧紧握住。
赵烈拔剑顿地,仰头大喊:“大人——!”
沈知遥跪在地上,眼泪滑落,却不敢哭出声。她知道,刘斌不想被人哀悼,他只想让诗活下去。
夜幕降临,星光重现。
那颗孤星还在北方,静静闪着。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女孩从村里跑来,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手抄诗集。她不懂太多,只知道爷爷临终前让她一定要送到这儿。
她走到第九根柱子前,把书放在紫竹笔下,轻声念了一句:
“别时容易见时难……”
话音落下,书中一页突然燃起青色火焰,温和不伤人。火光中,仿佛有个模糊的身影对她点点头,然后随风而去。
第二天清晨,太阳升起。
废墟不再是废墟。
九根石柱立在那里,围成一圈,中间地面浮现出巨大的诗文图案,闪闪发亮。周围的断墙残壁开始自己修复,砖石归位,梁柱重生,像是时间倒流。
一座新的书院,在晨光中慢慢成形。
门匾上写着三个大字:
归诗院
从此以后,每年春夜,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点一盏灯,念一首诗,纪念那个用生命唤醒文明的人。
每当风吹过,紫竹笔都会轻轻颤一下,像是在回应。
诗不断,人不散。
喜欢诗魂封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诗魂封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