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对沈涵而言,是比宫变之夜更加煎熬的三日。
他并未回到那个象征性的稽核处值房,而是被蒋瓛安排在靠近乾清宫的一处僻静偏殿内,美其名曰“便于养伤与奏对”,实则是一种不言自明的软禁与保护。殿外有精锐侍卫把守,隔绝内外,所需饮食、药物、笔墨纸砚均由专人送入。
王砚在神策卫军营得到了妥善医治,性命无虞,但失血过多,仍需静养。骆刚伤势更重,据太医署传来的消息,肋骨断了三根,脏腑受创,失血濒危,能否熬过来尚在五五之数。
沈涵独自一人,面对着一叠空白的奏疏,以及朱元璋那道沉甸甸的旨意。
殿内烛火常明,映照着他苍白而专注的侧脸。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更痛的是心。眼前不断闪过周算盘临死前的眼神、骆刚血战白塔的决绝、王砚咬牙坚持的面庞,还有那暗河中无尽的冰冷与黑暗。
他知道,这份条陈,将决定很多人的命运,也包括他自己的。
他不能只做一个总结叛乱的账房先生。皇帝要的,是“整肃朝纲、清理隐患”的方略,是稽核处未来的定位。这无异于一场无声的政治答卷,考校的是他对皇权、对官僚体系、对帝国沉疴的理解,以及……他这把“刀”最终的锋芒所指。
他提笔,蘸墨,落下的第一个字,却非“臣闻”,也非“伏请”,而是一个冷静到近乎残酷的标题:
《劾奏乱政之源并陈清厘稽核之法疏》
他没有急于列举叛党罪状,那些,蒋瓛和毛骧的诏狱自会料理得清清楚楚。他笔锋直指叛乱得以滋生的土壤——那套运行了十余年,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甚至在某些层面已然失效的洪武体制。
他首先剖析了“信息壅蔽”之弊:
“通政司壅塞于下,内官监窥探于内,军情民隐,陛下能得十一否?淮西粮秣甲兵之异动,非一日之寒,然层层奏报,皆曰‘平安’,直至永丰仓空,黑石口火起,方才惊觉。此非诸臣皆叛,实乃奏报之制,已为利益链条所挟,上好的,是粉饰之文;真实的,是勾结之利。”
接着,他剑指“物料流转”的黑洞:
“工部核销,但问文书是否齐备,不问物料是否入库;兵部武库,但点数目是否相符,不验刀甲是否堪用。自矿冶至工坊,自漕运至仓场,凡物料经手之处,必有‘漂没’、‘火耗’、‘折损’。十成皇粮,入仓七成为‘良’,制成军械,五成为‘优’。此非天灾,实为人祸,千百蠹虫,依附其上,吸髓吮血,乃至积欠之军械,可武装数千逆党!”
然后,他谈及了“人事监察”的失灵:
“御史风闻奏事,多纠于细枝末节,或沦为党争之具。考功司稽核,困于文书档案,于实情实效,隔靴搔痒。官员升黜,或凭资历,或赖钻营,于其任内是否有功于国、有惠于民,反在其次。如此,则清官难升,猾吏易进,久而久之,纲纪废弛,正气不彰。”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他没有点名任何具体官员,却将整个官僚系统运行中的积弊赤裸裸地剖开,呈于御前。
在陈述完弊端后,他笔锋一转,开始提出他的“清厘之法”与稽核处定位。
他提出“数据锚定”之策:
“请于户、工、兵三部及各大仓场、工坊,推行‘四柱清册’强化版,不仅记‘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更需详列物料来源、流向、经手人、核验人,并辅以不定期的‘飞行稽核’(他用了这个略显突兀但贴切的词),由稽核处派员持驾帖直赴现场,盘查实物与账册是否相符。数据链条,环环相扣,一处不实,则全局存疑。”
他建议“流程透明”之制:
“关键物料流转,如军械制造、大型工程,推行‘联签备案’制。每一环节交接,必须由交接双方及独立监察方(可由稽核处或按察司派人)三方签字画押,存档备查。流程公开,则暗箱操作难行。”
他构想“信息直通”之径:
“于通政司之外,可否另设一‘密折’或‘实情’通道?允特定级别官员或稽核处专员,遇紧要情弊,可密封直奏御前, bypass 常规文书流程,以减信息衰减与篡改之弊。” 这一点,他写得格外谨慎。
最后,他谈及稽核处自身的定位与约束:
“稽核处,当为陛下之耳目,数据之尖刀。然刀锋易折,亦需鞘藏。臣愚见,稽核处权责当明确:一曰核数据之真伪,二曰查流程之漏洞,三曰举不法之情弊。然其仅有核查、建议、举报之权,无直接处置、审判之权。最终裁决,仍归陛下及三法司。如此,既可发挥其洞悉幽微之长,亦可避免其权柄过重,尾大不掉。”
他甚至提出了稽核处人员的选拔与轮换制度,强调需精通业务、品行刚正,并需定期轮岗,避免与核查对象形成利益勾连。
写完最后一个字,窗外已是第三日的黎明。沈涵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看着眼前这封墨迹未干、字字惊心的奏疏,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他知道,这封条陈一旦呈上,必将掀起比宫变更大的波澜。它触动的是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挑战的是运行多年的旧制。
但他别无选择。
要么,他做一把甘心被用完即弃的“刀”;要么,他就必须尝试着,将自己所秉持的那点“制度理性”,嵌入这架庞大而古老的帝国机器之中,哪怕只能嵌入一丝一毫。
他将奏疏仔细封好,沉声对殿外道:“臣沈涵,条陈已备,恳请呈送御览。”
殿门无声地打开,一名侍卫恭敬地接过奏疏,转身快步走向乾清宫的方向。
沈涵站在殿门口,望着东方那轮即将冲破云层的朝阳,心中一片平静。
是福是祸,他已尽了人事,唯有静听天命。而他知道,这封条陈,或许才是他真正踏上这个帝国舞台中央的开始,亦可能是他粉身碎骨的序曲。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博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