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分崩离析的团队,强子意识到,笼统的安抚或强硬的命令都无济于事。他必须放下班长的架子,重新走回他们中间,像检修一台复杂设备一样,找出每个“故障点”,然后“逐个击破”。
他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德高望重但怨气最深的陈师傅。
他没有在车间里公开谈话,而是挑了个下班后的时间,提着一瓶陈师傅常喝的老白干,两袋花生米,敲开了陈师傅宿舍的门。陈师傅开门看到他,有些意外,脸色依旧板着,但还是让他进了屋。
强子没直接谈工作,而是给陈师傅斟上酒,聊起了自己刚进厂时,偷偷站在旁边看陈师傅调试那台老冲床的往事。
“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我能像陈师傅您这样,光听声音就知道机器哪儿不对劲。”强子诚恳地说。
陈师傅抿了一口酒,脸上的线条柔和了些许。
见气氛缓和,强子才切入正题,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坦诚了自己的错误:“陈师傅,那个考核方案,我想简单了。只盯着冷冰冰的数字,忘了您们老师傅的手艺和经验,才是咱们车间最值钱的宝贝。一台机器稳不稳,一大半得靠您们这些老师傅的心去‘养’着,这个,表格里确实体现不出来。”
他把姿态放得很低,语气里满是请教的意思:“您经验足,帮我想想,怎么改,才能既鼓励大家干活有劲头,又不让您们这些定海神针寒了心?”
陈师傅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真诚而苦恼的脸,又喝了一口酒,终于叹了口气:“强子,我们知道你想把班组带好。可你不能拿一把尺子量所有人。我们老了,比不了小年轻的快手,但我们经手的东西,返工率是最低的!那些难干的、费时间的精细活儿,不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在顶着?”
强子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次谈话,他没有得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他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也重新赢得了陈师傅的些许信任。
接下来,他找到了那几个因为抢工时而出过质量问题的年轻员工。他没有批评,而是把他们叫到出问题的产品前,一起分析原因。
“想多干活多拿钱,没错。”强子指着那个处于公差边缘的尺寸,“但咱们这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件废了,耽误的是整条线,损失的钱,比咱们想多挣的那点绩效多多了。”
他结合自己当年的教训,告诉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并承诺会向上面申请,对主动发现并上报潜在质量风险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引导他们从“求快”转向“求好”。
对于老员工和年轻员工之间的矛盾,他不再回避。他利用一次小范围的生产协调会,让双方坐在一起。他先让老员工讲述他们当年如何攻克技术难关,如何靠经验避免重大损失;又让年轻员工分享他们学习新设备、新工艺的心得。
“咱们不是一个槽里抢食的,”强子总结道,“咱们是一条船上的人。老师傅的经验是舵,保证船不走偏;年轻人的冲劲是帆,让船跑得更快。缺了谁,这船都得搁浅!”
他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开始着手修订考核方案。他增加了“技术传承”、“难题攻克贡献”等软性指标,并尝试为老旧设备设定差异化的考核系数。修订过程不再是他闭门造车,而是时不时地找不同的人讨论,听取建议。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车间里的隔阂和沉默依然存在,但坚冰之下,已经开始有细微的裂痕。有人开始主动和他打招呼了,有人会在私下里给他提点小建议。那种无处不在的对抗性氛围,似乎在一点点淡化。
强子明白,挽回人心没有捷径可走。他必须用更多的耐心、更真诚的沟通和更务实的行动,一点一点地去修补被他亲手破坏的信任。这场“逐个击破”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喜欢螺丝人生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螺丝人生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