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漠水库下游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并网发电那天,林舟收到了来自西北五省水利部门的联合邀请函 —— 他们希望基地能派技术团队,协助各地在偏远山区建设小型水电站,解决当地居民长期缺电的难题。看着邀请函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林舟想起半年前红星村村民用柴油发电机时的窘迫,心里满是感慨:“咱们的万倍水力技术,终于能帮更多人用上稳定的电了。”
一周后,林舟带领由张磊、老王、李虎组成的技术团队,先来到了最偏远的青岗村。车子沿着盘山公路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看到山坳里散落的土坯房 —— 这里的村民至今还靠太阳能板供电,一到阴雨天就断电,冰箱里的肉冻不住,孩子们只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村支书老秦握着林舟的手,粗糙的手掌满是老茧:“林队长,你们可算来了!咱们村后有条小河,要是能建座水电站,孩子们冬天就不用冻着手写作业了。”
技术团队立刻跟着老秦去考察河段。村后的小河宽约五米,水流湍急,河道中间还有一处两米高的落差,正是建设小型水电站的好地方。张磊用全站仪测量地形:“这里的水流速度每秒 1.8 米,落差 2.3 米,建一座直径 6 米的水车式水电站,每小时能发电 8 度,足够供村里 30 户人家用电。” 老王则拿出平板电脑,现场绘制电站设计图:“用万倍合金做水车叶片,强化胡杨木建机房,半个月就能完工。”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纷纷主动来帮忙。有的跟着队员们清理河道,有的上山砍胡杨木,孩子们则帮着递工具。李虎带领队员们用万倍具现技术生产电站部件,不到三天,水车叶片、发电机、闸门等部件就全部制作完成。安装水车时,为了将沉重的转轴运到河道旁,村民们自发组成人梯,肩扛手抬,将转轴稳稳放在支架上。老秦看着忙碌的人群,抹了把汗笑着说:“以前建个水窖都要花半年,现在建水电站才半个月,这技术真是太神了!”
电站建成试运转那天,全村人都围在机房外。当老王打开闸门,水流冲击水车叶片,发电机的指示灯亮起,村里的电灯瞬间全亮了,电视也传出了声音。孩子们兴奋地跑到电视机前,看着清晰的画面拍手叫好;老人们则摸着家里的冰箱,感受着冰凉的内壁,眼眶泛红:“这辈子终于能用上稳定的电了!”
离开青岗村,技术团队又陆续去了甘肃、青海等地的偏远村庄。每到一处,他们都根据当地的河道条件,设计个性化的水电站方案 —— 在水流平缓的河段,用 “双水车联动” 提高发电量;在冬季结冰的地区,给水车加装加热装置,防止叶片冻住;在多沙的河流,设计沉沙池减少泥沙对设备的磨损。
三个月后,西北五省共建成 56 座小型水电站,惠及 200 多个偏远村庄。国家能源局特意派专员来调研,看着村民们在电灯下做饭、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专员激动地说:“赤漠基地的万倍水力技术,不仅解决了偏远地区的供电难题,还为全国清洁能源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消息传开后,南方多山地区也纷纷邀请技术团队前去指导。在贵州的苗寨,技术团队利用山间溪流建设了微型水电站,解决了苗寨刺绣作坊的用电问题;在云南的傣族村寨,水电站的电不仅供村民生活使用,还带动了当地热带水果的冷藏加工产业。
这天,林舟收到了青岗村老秦寄来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在亮堂堂的教室里上课,村民们围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水电站的水车在阳光下转动,旁边还新修了一座蓄水池,用电站的电抽水灌溉农田。老秦在信里写道:“林队长,现在村里不仅用电方便,还种上了反季节蔬菜,明年打算办个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林舟把照片贴在基地的荣誉墙上,旁边还贴着其他村庄寄来的照片 —— 有傣族村寨的水果加工厂,有苗寨的刺绣作坊,还有青海牧区的电动打草机。老王走过来,指着照片笑着说:“咱们这技术不仅解了供电难题,还帮村民们找到了致富路,真是一举两得。”
夕阳下,林舟站在荣誉墙前,看着一张张充满笑容的照片,心里满是自豪。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