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雨季来得迟,入夏后连续一个月没下雨,青岗村的玉米地渐渐蔫了。老秦站在田埂上,看着叶子发黄的玉米苗,急得直跺脚 —— 村里的蓄水池快见底了,要抽水灌溉,就得发动柴油抽水机,可一桶柴油要八十块,浇完二十亩玉米得花掉近千块,这对刚有起色的村子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他掏出手机,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林舟的电话,声音里满是无奈:“林队长,能不能想想办法?再不下雨,玉米就要绝收了。”
林舟接到电话时,正和老王在赤漠基地调试新的水力发电机。听说青岗村的困境,他立刻召集团队开会:“现在很多偏远村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 有了电,但抽水灌溉成本太高。咱们的水车既然能发电、碾谷,能不能再拓展出抽水功能?这样既能利用水力资源,又能帮村民节省成本。”
老王立刻拿出水车的设计图纸,铺在会议桌上:“水车的转轴有足够的动力,只要在转轴上加装一套传动装置,连接抽水机,就能实现水力抽水。不过得优化水车结构,让它同时满足发电、碾谷、抽水三种功能的动力需求,不能顾此失彼。”
张磊也补充道:“不同功能对转速的要求不一样,发电需要每分钟 30 转,碾谷要 25 转,抽水则需要 40 转。咱们得设计一套‘可调速传动系统’,通过改变齿轮咬合比,调整转轴输出的转速,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说干就干,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到水车改造的研发中。老王带领队员们在实验室搭建了水车模型,反复测试传动系统的转速调节效果;张磊则去青岗村实地勘测,测量蓄水池与农田的高度差,确定抽水机的扬程需求;李虎负责制作改造所需的零部件,用万倍技术生产出高精度的可调速齿轮和传动皮带。
半个月后,第一套 “多功能水车改造套件” 研发完成 —— 在水车转轴一侧加装可调速齿轮箱,通过切换不同齿数的齿轮,实现转速在 25-40 转之间调节;齿轮箱输出端分别连接发电机、碾谷机和抽水机,用电磁离合器控制设备的启停,需要哪种功能,就接通对应的设备。
林舟带着改造套件,第一时间赶到青岗村。村民们听说要给水车加抽水功能,都围到水电站旁帮忙。李虎带领队员们先将可调速齿轮箱安装在水车转轴上,再用传动皮带连接抽水机,最后在控制箱上安装功能切换按钮,整个改造过程只用了一天。
“咱们来试试抽水效果!” 老王按下 “抽水” 按钮,电磁离合器接通抽水机,齿轮箱自动将转速调节到 40 转。随着水车转动,抽水机的进水管吸入蓄水池的水,出水管喷出强劲的水流,顺着灌溉渠流向玉米地。老秦拿着量杯在出水口接水,不到一分钟就接满了一升水:“这水流够大!一亩地浇下来只要二十分钟,比柴油抽水机还快!”
村民们兴奋地拿着锄头,在田埂上挖开灌溉沟,清澈的水流顺着沟道漫进玉米地,蔫了的玉米苗慢慢舒展开叶子,像是在大口喝水。孩子们围着抽水机跑跳,看着水流冲击地面溅起的水花,开心得大喊:“以后浇地不用花柴油钱啦!”
改造后的水车不仅能抽水,还能灵活切换功能。白天需要灌溉时,就切换到抽水模式;晚上村民用电高峰时,就接通发电机;农忙碾谷时,再切换到碾谷机,一台水车实现了 “一机三用”。老秦给村里算了一笔账:以前浇二十亩玉米要花一千块柴油钱,现在用水车抽水,一分钱不用花;每月还能节省发电机的燃油费三百多块,一年下来能省近四千块。
消息很快传到周边村庄,大家都纷纷邀请技术团队去改造水车。在甘肃的黄土村,技术团队根据当地的地形,将抽水机的扬程提高到 15 米,满足了山地梯田的灌溉需求;在青海的草原村,他们将抽水机换成潜水泵,直接从河里抽水,解决了牧民的牲畜饮水问题。
随着多功能水车的推广,技术团队还在不断优化设计。老王研发出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手机 App 就能远程控制水车的功能切换和转速调节,村民们不用跑到水电站,在家就能操作;张磊则在抽水机出口加装了流量传感器,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调节抽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
这天,林舟收到老秦发来的视频 —— 视频里,青岗村的玉米地一片翠绿,村民们正在用多功能水车抽水灌溉,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水车的叶片在阳光下转动,抽水机喷出的水流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环绕着农田。老秦在视频里笑着说:“林队长,今年的玉米肯定能丰收!等收了玉米,咱们还要用碾谷机碾玉米,用发电机加工玉米面,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