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道高速牛角山隧道施工现场,周远站在掘进面三十米外,安全帽上的头灯在昏暗的隧道里划出一道晃眼的光柱。五月的永州已经闷热难当,隧道里更是潮湿得能拧出水来。
周总,超前钻探显示前方岩层完整,可以继续掘进。地质工程师擦着汗汇报。
周远点点头,正要下达指令,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慢着!
黄老邪挤过人群,他那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上沾满泥浆,手里攥着那根从不离身的听地锤。
让我再敲敲。不等周远回应,黄老邪已经大步走向掘进面,抡起铁棒有节奏地敲击岩壁。隧道里回荡着沉闷的声。
工人们交换着眼神。这个月来,这位民间工程师的土法子已经多次纠正了精密仪器的误判,大家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嘲笑变成了将信将疑。
不对!黄老邪突然变了脸色,回声发空,前面有——
话音未落,一阵细微的声从岩壁深处传来,像是某种巨兽在磨牙。周远浑身汗毛倒竖,多年的工程直觉让他瞬间作出反应:所有人!立即撤——
山体发出一声怒吼,掘进面中央突然炸开一个碗口粗的水柱,高压水流裹挟着碎石喷射而出。周远只来得及把身边的实习生推到身后,就被一股巨浪拍在墙上。
断裂带!遇到隐伏断裂带了!有人在惊恐中大喊。
冰冷的地下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转眼就没过了膝盖。应急灯在雾气中变成模糊的光团,撤退的工人们在齐腰深的水流中艰难移动。
周远抹了把脸上的水,数了数身边的人员——少了三个,包括黄老邪。
晓楠!带大家出去!他把安全绳系在腰间,我去找他们!
太危险了!周晓楠死死拽住他的胳膊,水位还在上涨!
周远掰开她的手指,把对讲机塞给她:通知地面启动一级应急预案,联系盘阿公!
当周远逆着水流摸到掘进面附近时,黄老邪正和两名工人被困在一处凸起的岩台上。老人脸色发青,却还死死抱着他的听地锤。
老黄!抓住绳子!周远奋力抛去救生索。
黄老邪却没接,反而指向周远身后:小心头顶!
一块桌面大小的岩石从洞顶剥落,周远本能地扑向一侧。岩石砸入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等周远再抬头时,来路已被完全封死。
浑浊的水面继续上涨,很快就没过了岩台。四人挤在一处不足两平方米的凸起上,听着岩体不断发出的可怕呻吟。
这下玩大了。黄老邪苦笑着从怀里掏出个防水袋,里面居然装着半包泡水的香烟,来一根?最后一根了。
周远接过湿漉漉的香烟,突然笑了:老黄,你那根神棍这次怎么失灵了?
放屁!黄老邪瞪眼,我明明说了前面有问题!是你们这些科班生动作太慢!
两人相视大笑,笑声在封闭的隧道里回荡,竟暂时驱散了死亡的阴影。
---
地面指挥部乱成一团。周晓楠盯着监控屏幕上不断上涨的水位线,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连串错误指令。
冷静。盘金贵轻轻按住她颤抖的手,周总他们暂时安全,我们有四小时救援窗口。
屏幕上,代表周远等人的红点被困在隧道中段,前后都被塌方体阻断。更糟的是,地质雷达显示断裂带还在活动,随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塌方。
常规排水方案至少需要十二小时。李成脸色惨白,他们等不了那么久。
盘金贵突然抓起卫星电话:我请盘阿公过来。
一小时后,盘阿公拄着雕花木杖走进指挥部。老人没看任何仪器,只是闭眼聆听从通风管传来的地下水声。
水来自东南方。他睁开眼,指向三维地质图上一处未标注的区域,这里有条古河道,被断层错开后形成了地下水库。
李成迅速调取历史地质资料:没错!六十年前的地形图上确实有这条河道!但现代勘探为什么没发现?
因为你们只相信机器。盘阿公用木杖轻点图纸,听,水声里有回音,说明岩层有薄处。从这里打排水孔,能最快降低水位。
周晓楠立即调整救援方案,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准确定位钻孔位置?误差超过一米就可能错过最佳引流点。
用这个。盘金贵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奇怪的装置——那是他连夜改造的相地术探测仪,将瑶族传统的铜制寻龙尺与现代惯性导航系统结合。
阿公,请您指导。盘金贵恭敬地递过装置。
盘阿公布满皱纹的手抚过仪器上的刻痕,那是他年轻时亲手刻下的瑶族方位符号。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开始用改良后的装置重新定位。
向左三度...再上半尺...就是这里!
钻机轰鸣着启动,当钻头深入地下八十米时,监控室爆发出欢呼——水位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
隧道内,周远注意到水位突然停止了上涨,随后开始缓慢回落。
他们找到办法了。黄老邪吐出一口烟圈,你那闺女不简单。
周远没有纠正他关于的说法。他摸出防水手机,屏幕亮起——没有信号,但壁纸上周晓楠毕业时的笑脸在黑暗中格外醒目。
老黄,出去后我想请你正式加入团队。周远突然说,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大地医生
黄老邪愣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工资不能低于那些研究生。
翻倍。周远伸出沾满泥浆的手。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头顶的岩层仍在滴水,但某种比岩石更坚固的东西在这一刻形成了。
---
六小时后,当救援队打通最后一段塌方体时,周远正和黄老邪蹲在岩台上,用安全帽当棋盘下五子棋。
你们...周晓楠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来,带着明显的哽咽,能不能严肃点?全指挥部急得都快疯了!
周远抬头,看见女儿红肿的眼睛和盘金贵满是泥污的白大褂。他站起身,轻轻拍了拍周晓楠的肩膀:这不是没事吗?多亏了阿公和老黄。
回到地面后,周远立即召集紧急会议。投影仪上显示着事故的完整分析报告——那条隐伏断裂带就像一把利刃,斜切在整个隧道线路上。
我们必须调整线路。李成指着图纸,断裂带活动性强,按原计划施工风险太大。
项目经理赵志强猛地拍桌:调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工期延长至少三个月!预算超支两个亿!
会议室鸦雀无声。周远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盘阿公正和黄老邪蹲在工地边缘,一个用木杖点地,一个用铁棒敲石,活像一对江湖卖艺的师徒。
不调整线路。周远转过身,我们攻克它。
赵志强瞪大眼睛:你疯了?那可是活断裂带!
所以才要征服。周远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标着智能凝胶注浆系统的草图,我和老黄讨论过了,传统灌浆材料无法适应断裂带活动,但如果我们研发一种新型智能凝胶...
周晓楠眼睛一亮:就像血小板!能在裂隙出现时自动填充!
没错。周远指向屏幕,这种材料平时保持液态,遇到水流立即聚合固化。我们可以在断裂带周围预先布设注浆管——
人工岩体防护层盘金贵脱口而出,瑶医里就有类似原理的草药,遇血成膜!
赵志强冷笑连连:天方夜谭!这种材料根本不存在!
现在开始研发。周远平静地说,七十二小时拿出原型。
会议结束后,周晓楠追上父亲:爸,你真觉得三天能研发出来?
周远望着正在激烈讨论的黄老邪和盘金贵:有这些人在,我相信奇迹。
---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攻关开始了。实验室里,盘金贵将瑶族传统止血药方的原理转化为分子结构设计;工棚中,黄老邪用土法测试各种本地材料的性能;而周远则穿梭其间,将零散的灵感编织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第四天黎明,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时,试管中的淡绿色液体在模拟裂隙环境中完美实现了液态输送-遇水固化-自适应填充的全过程。
成功了...周晓楠瘫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攥着写满数据的笔记本。
黄老邪却皱起眉头:成本太高,大规模应用承受不起。
盘金贵突然拍案而起:山苍子!本地满山都是的山苍子油脂可以替代进口成分!
当天下午,改良后的山苍子智能凝胶在模拟断裂带环境中表现优异,成本仅为初版的七分之一。
赵志强看着实验报告,终于低下了头:我这就去准备施工方案调整申请...
周远按住他的肩膀:不,是技术创新方案。这项技术将申请专利。
当夜,庆功宴在瑶寨举行。盘阿公端着自酿的米酒走到周远面前:年轻人,现在你学会听山的声音了吗?
周远恭敬地接过酒碗:才刚刚入门,阿公。
老人大笑,转向正在教周晓楠使用听地锤的黄老邪:那个倔驴,终于找到知音了。
月光下,盘金贵悄悄将周晓楠的安全帽擦得锃亮;而远处工地上,第一批智能凝胶正通过导管注入大地深处,像一剂良药,治愈着地球的伤痕。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