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的晨光漫过茶田时,共守亭已被装点得暖意融融。
樱树枝搭的喜棚下,张阿姨和李婶正把最后一串茶苗风铃挂在亭檐,竹牌上“小绿”“勇士”的字迹在风里轻晃;宾客席是老乡们搬来的竹椅,每把椅背上都系着浅粉樱花带,伴手礼是装着茶皂和新茶的竹篮——竹篮是周聿亲手编的,茶皂则是沈清姿带着合作社姐妹做的。
周聿站在亭柱前,藏青色绣茶纹的长衫熨得平整,袖口的樱花绣样在晨光下泛着软光。
他指尖反复摩挲领口的茶籽吊坠,目光牢牢锁着茶田埂的方向——那是沈清姿会来的路。
喉结轻轻滚动,比当年在外交部汇报云岭茶产业政策时还要紧张,毕竟那时攥的是文件,此刻盼的是要共度一生的人。
“别攥着帕子了,手心都出汗了。”陈静端来杯温茶,把周爷爷的老茶针盒放在他手边,“清姿比你还盼今天,你看,那不是来了?”
周聿猛地抬头,心脏瞬间撞得发疼。
竹笛声从茶田尽头飘来,是张大爷吹的《喜洋洋》。
沈清姿挽着张大爷的胳膊走来,身上的嫁衣是陈静给的老绸缎改的,月白色底绣着缠枝茶樱纹,裙摆扫过茶田埂时,沾了点细碎的晨露;手里的捧花不是玫瑰,是白色山茶配着晒干的樱花枝,花茎系着的蓝布,正是去年她给周聿送明前茶时用的那块——边角都磨软了,却被他一直收在抽屉里。
张大爷走得稳当,粗糙的手轻轻护着沈清姿的手腕,路过“成长区”时,还特意停了停:“你看这些茶苗,都是你们俩守出来的好日子。”孩子们穿着绣茶苗的小褂子,举着“新婚快乐”的竹牌跟在后面,念念跑在最前,手里捧着盆小小的茶苗,那是她亲手种的“祝福苗”。
一步步走近,沈清姿看清周聿眼底的光——比初见时他站在茶田边的坚定,比求婚时递申请书的恳切,都要滚烫。周聿的手伸了过来,掌心带着刚编竹篮留下的薄茧,握住她的瞬间,力道沉稳得让她安心。
“你今天……”周聿的声音有点哑,千言万语只凝成一句,“比云岭的晨雾还温柔。”
沈清姿笑出梨涡,指尖划过他袖口的樱花绣样:“你穿这身长衫,才像真的扎根云岭了。”
主持仪式的是老支书,他手里捧着周爷爷的炒茶笔记当“礼书”,声音洪亮:“今天不搞虚的,就以云岭为媒,茶田为证,见证咱们的孩子成家。”他翻开笔记最后一页,“周小子写的‘云岭茶香了,爱人在身边’,今天就成真了!”
周聿握着沈清姿的手举到胸前,目光扫过亭柱上的“共守”二字,扫过台下老乡们的笑脸,一字一句格外清晰:“我周聿,以云岭的茶为誓,以共守亭为证,往后余生,陪沈清姿种茶、炒茶,守着这片田,守着这个人。她要办冬令营,我就搭棚子;她要推新茶,我就跑展会;哪怕茶田遇旱、山路难走,我都站在她身前。此心,比老茶根还深。”
沈清姿的眼泪砸在交握的手上,却笑着回:“我沈清姿,以樱花为诺,以茶苗为凭,愿和周聿一起,把云岭的日子过甜。他忙工作,我温茶等;他遇难处,我并肩扛。咱们一起修茶亭,一起教孩子,让每罐云岭茶,都装着咱们的日子。此生,共守不离。”
“交换信物!”老支书话音刚落,念念就捧着锦盒跑上来,里面是那对竹戒和银戒——竹戒刻着茶纹,银戒嵌着茶籽,正是他们早前提及的“根与情”。周聿把银戒套在沈清姿无名指上,内圈“共守”二字贴着她的皮肤,凉丝丝的却暖到心底;沈清姿将竹戒戴在他手上,与他的茶籽吊坠轻轻相碰。
张阿姨端来两碗喜茶,用的是周爷爷的青花瓷碗:“喝了这碗茶,就是一辈子的伴!”周聿喂沈清姿喝了一口,樱花蜜的甜混着茶的甘,像极了他们的日子。他俯身吻她时,风刚好吹过,茶苗风铃叮当作响,孩子们的欢呼混着老乡的掌声,漫过整个茶田。
仪式后,两人挽着手走在“成长区”,沈清姿指着那盆念念送的茶苗:“咱们把它种在亭边,当‘共守苗’吧。”周聿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枚新刻的竹牌,上面写着“周聿&沈清姿的共守苗”,“等它发芽,咱们的茶亭也该添新竹了。”
远处,陈静正和老乡们商量晚上的流水席,张大爷举着相机追着孩子们拍;近处,风吹过茶田,掀起层层绿浪。沈清姿靠在周聿肩上,闻着他身上的茶香,忽然明白——所谓山河为证,从不是壮阔的誓言,是云岭的一草一木,是老乡的一句叮嘱,是身边人温热的掌心,是往后每个清晨,都能一起在茶田边看日出的,平凡安稳。
周聿握紧她的手,望向远处的云顶山:“春天采茶,夏天修亭,秋天晒茶,冬天围炉——清姿,咱们的日子,才刚开头。”
阳光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戒指的光与茶田的绿融在一起,像一幅浸着茶香的画,在云岭的风里,慢慢铺展向余生。
喜欢我的仕途不靠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的仕途不靠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