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0章:平安
立政殿那熟悉的飞檐映入眼帘。李治气喘吁吁地停在殿门前,小手扶着朱红的门框,努力平复着急促的呼吸。
守在殿外的内侍见到他,躬身行礼。
“殿下,陛下和太子殿下还有长乐公主殿下都在殿内。”
李治闻言,微微颔首,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袍,这才轻手轻脚地迈过门槛,向殿内走去。
殿内温暖安静,李治一眼就看到了榻上面容疲惫却带着温柔笑意的阿娘,以及坐在榻边、眉宇间满是轻松与喜悦的阿耶。
再然后,他的目光就被阿兄承乾和阿姐丽质围着的那个小小的襁褓吸引住了。
“雉奴来了。”长孙皇后声音轻柔,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却满是慈爱。
“跑这么急做什么,看你这一头汗。”李世民目光落在李治身上:“来人,给他拿个帕子过来。”
殿内宫女应声,取来帕子,双手奉给李治。
李治擦了擦脸上的汗,凑到襁褓跟前,眼巴巴的望着闭着眼睛睡觉的小小婴孩。
“是弟弟还是妹妹?”李治好奇问道。
“是妹妹。”李承乾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阿耶给取了名字,明达,乳名兕子。”
“兕子……”李治喃喃地念着这个陌生的乳名:“她好小啊。”
听到李治这般说,李世民也不由得哑然失笑:“当初你刚出生的时候,也这样小。”
“还没有你妹妹好看呢。”
李治嘿嘿一笑。
“那她是妹妹嘛,自然要比兄长好看的。”
庄子上,暮色正浓,宅子里,李睿爬上了院子里的树屋,坐在上头看夕阳,李复两口子坐在廊下,陪着儿子。
李韶的肚子也已经显现,如今行动并不怎么方便,但是听从医者的话,也不能整日都歇着,还是要时常走动,因此,李复就在家处置庄子上的事务之余,陪伴老婆孩子。
今日李睿的功课轻松,早早的就完成了,看着如此美的天色,就提出要到树屋上,两口子也就跟着过来了。
如今李睿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在院子里玩闹,也就由着他折腾去了,伍良业在底下守着他。
李睿坐在树屋的边缘,两条小腿在空中轻轻晃荡,出神地望着天边那轮巨大的、正在缓缓沉入远山的夕阳,橘红色的光芒染红了云霞,在他的身上蒙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小桃自院子外匆匆进来,来到廊下。
“郎君,夫人,长安传来喜讯皇后娘娘平安诞下了一位小公主!”
“哦?”李复眼眸微微瞪大。
小桃认真点头。
“是宫中送来的消息,陛下为小公主取名‘明达’,乳名‘兕子’。”
李复微微张开嘴。
李明达,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阳公主,李二凤亲自养大的孩子,天资聪慧,可惜早逝。
而如今,长孙皇后是调养好的了身体,才怀的这一胎,晋阳公主的命运应当不会跟历史上一样,因为先天不足而导致身体孱弱,年命如朝露。
母女平安,这便是最好的消息了。
李韶听到这个消息,目光带着几分期盼和慈爱,伸手抚上了自己的肚子。
“真好,”李韶的声音轻柔却坚定,“皇后娘娘平安,小公主也平安。兕子……这是个好名字,坚实,有力量。”
李韶的话语像是一道暖流,彻底驱散了李复心中最后一丝因历史而产生的阴霾。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那这个孩子的命运,也不会如同历史上一般。
李承乾,李恪,李泰,李丽质他们的命运,不都是如同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的发生了变化吗?
李明达也会如此的。
“今晚,加几个好菜,咱们也沾沾宫里的喜气!”
老李家动物园又添一位。
“但愿小公主如兕如磐,百岁安康!咱们的孩子,也是如此。”
树屋上的李睿也下来,来到廊下,虽然不明白“兕子”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加菜和喜庆,也跟着欢呼起来。
“这论起来,咱们睿儿,也有本家妹妹了。”
原先,李睿算是老李家本家年岁最小的孩子,如今可不是了。
“妹妹?”李睿好奇:“阿娘肚子里的,是妹妹吗?”
“阿娘肚子里的是弟弟还是妹妹,咱们还得再等等看。”
“是宫中,你皇伯父,伯母,为你添了个小妹。”
“从今天起,睿儿就有了一位堂妹,她叫明达,小名叫兕子。”
李睿依偎在父亲怀里,眨巴着大眼睛,努力消化着这个信息。
“妹妹……”
“那……妹妹会像丽质阿姐一样,陪我玩吗?她会来咱们庄子上吗?”
李韶被儿子稚气的问题惹得发笑,她温柔地拉过李睿的小手:“妹妹现在还太小了,就像……就像一朵小小的花苞,需要好好呵护。她要待在皇宫里,由你皇伯父和伯母照顾,等她再长大一些,说不定就能来庄子上看睿儿了。”
李复也笑着补充:“是啊,等妹妹会走路、会说话了,睿儿这个做兄长的,可要好好带着妹妹玩,保护妹妹,就像你承乾兄长、青雀兄长照顾你一样。”
“嗯!”李睿重重点头:“我会的,不过,妹妹要是不能来庄子上看我,我可以去长安的时候看她。”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用过晚饭。
夜色深沉,院子里一片宁静,只余秋虫偶尔的鸣叫。
李韶在李复的细心搀扶下,缓缓在床榻边坐下,手不自觉地再次抚上自己隆起的腹部,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虽然有过生孩子的经验,但是当轻盈的身体再次变得越来越沉重,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里头,还是会有各种不舒服。
“若我腹中孩儿,也是个女儿,那该多好。像皇后娘娘的小兕子一样,健健康康的。届时,咱们的女儿在庄子上无拘无束地长大.......”
她想象着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女娃一同嬉戏的画面,嘴角不禁弯起温柔的弧度。
自己小时候在家中,没有同龄人作伴,后来阿娘生了震儿,虽然姐弟俩年岁相差也没有那么大,可毕竟是姐弟俩........当年在家里,也没少闹腾,逼得自己没少动手.......
姐弟俩跟姐妹俩之间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复坐在她身边,自然地握住她的手。
“无论是儿是女,都是咱们的好孩子。”
李韶听到这话,笑了。
“前两天你看着狸奴做功课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李复被妻子一句话噎住,想起前两日辅导李睿功课时那火冒三丈却又不得不强压下去的憋闷,不由得苦笑摇头。
果然,不管是什么年代,但凡是看着孩子写作业,都不是个轻松的差事。
“唉,此一时彼一时也。”他长叹一声,将妻子的手拢在掌心,“看着那小子抓耳挠腮、写个字比犁地还费劲的样子,我这心里头……是真着急啊。”
身为一个“爹”,这个年纪了,都拉下脸去找颜相时学书法了.......
这都卷起来了.......
原先总想着,泾阳王府,有钱有地位,孩子将来只要正常继承这一切就够了。
可是这两年,自己的想法似乎也在发生一些轻微的变化。
李睿是泾阳王府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爵位,支撑门庭的,他可以普通,但不能是庸才。
毕竟除却爵位之外,家中偌大的产业.....如今泾阳王府的产业构成,也不是那么简单了.......
如果老大平庸,老二聪慧........
就老李家的“门风”,李复想都不敢想。
这种事儿,搁哪个爹身上,都犯难。
越想越理解太上皇。
嫡庶长幼尊卑,这是刻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骨子里的东西,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够改变的。
李渊的儿子不少,但是有资格的就只有太穆皇后所出的孩子才有资格去争夺他的位置。
但凡一个高门大户做出了避开嫡长子,让次子继承家业,哪怕这个次子是嫡次子,传出去,也得被人笑话,被人看不起,这就是礼法。
嫡庶长幼尊卑不分的门户,将来便是孩子们长大了要结亲,有头有脸的,门当户对的人家,绝对不会让自家的孩子跟这样的人家结亲,无他,要脸。
哪怕是向下兼容,有些名声的,也不会跟这样的人家结亲,怕有辱门风,最终家宅不宁。
当年李世民登基之后犹豫过立太子的时机,犹豫过立长还是立贤,最终,太子依旧是李承乾的。
是否贤能,是否聪慧,不好说。
因为不好说,所以会争斗,会斗的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但是嫡长,是改变不了的。
玄武门继承法的确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最终选出来的,没有一个是孬种。
这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去评价的。
可是身为一个父亲,如何去接受自己亲生的孩子去这样争?
李复轻拍自己夫人的手背。
“从前总觉得,咱们这样的家境,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将来顺顺当当地承袭爵位,守着家业过活便是了。”
“可是如今,把眼光放长远了,就不这么觉得了,而且,人总是贪心的,有了这个,想要那个,期待慢慢变多,想要的也慢慢变多。”
“最初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看到孩子活蹦乱跳的,身体壮的跟个小牛犊子一样,又想着,孩子能聪慧好学........”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做爹娘的,想要的也不一样。
如今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是大人们的‘贪心’。
“我明白的。”李韶轻声说,“你是他们的阿耶,为他们计深远,是应当的。只是,也别太逼着自己,也别太逼着孩子。路,总要一步步走。”
时序更迭,秋日的最后一丝暖意终于被来自北方的风彻底带走,太阳的光照变得逐渐稀薄,照在身上没了暖意,只余下明亮的光影。
高桓权看着从平壤城送到自己手上的王诏,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看来,长孙无忌的谋划是没错的,自己人在长安,背后便是大唐,哪怕看上去是这样的,那渊盖苏文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高桓权看来,那诏书上,世子所请,皆可酌情应之,无疑是父王对他在长安做出决定的默认,是无声的支持。
这一步,走对了。
鸿胪驿馆之中,高桓权还在因为诏书的事情沾沾自喜。
但是一股愁云惨雾,却是将整个司空府笼罩了起来。
长孙无忌手里捏着纸条,眸光阴狠。
高桓权拿到诏书还没有一个月,盖苏文竟然动手动的这么快。
长孙无忌接到了百骑司从营州送来的消息。
高建武死了,病死在了床榻上。
但是从之前得到的消息来看,高建武的身体并没有那么差,不至于因为生气上火,就给自己气死。
如此,这当中必然就有盖苏文的手笔了.......
皇宫,两仪殿。
李世民听完消息,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似乎是已经预料到了一样。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早有答案,不算稀奇。
只不过,高建武这个时候死了,死的还真不是时候。
不出意外,一会儿长孙无忌该入宫见自己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嘴角微微上扬。
比起高句丽的局势,他更得意自己猜的准。
因为殿外的内侍已经来通禀了。
殿门开启,长孙无忌带着一身初冬的寒气大步走入。
“臣,参见陛下。”长孙无忌躬身行礼。
“免礼。”李世民招呼了一声,让人给长孙无忌取个暖炉,让他揣怀里。
“坐下说。”
长孙无忌点头应声,君臣对坐。
殿内侍从将烧的正旺的火盆抬到了两人身边。
“陛下,臣收到了营州的消息。”
李世民微微颔首。
“嗯,朕知道了。”
“高建武虽然不算优柔寡断,但是军政大权旁落多年,如同猛虎卧榻之侧还妄想安眠,有此一劫,不过是迟早之事。”
权臣弑主的戏码,见的不少,盖苏文,无非就是另一个宇文化及罢了。
长孙无忌虽然揣着暖炉,但温热的触感却丝毫没能驱散他心头的寒意。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