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苏!文!”高桓权目眦欲裂,咬牙切齿。
突然高桓权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几乎站立不稳,全靠双手死死撑住桌案才没有瘫软下去。
一股巨大的悲痛和愤怒瞬间攫住了他。
紧接着便是如同潮水一样,退下去,又汹涌的扑上来,只是这次扑上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恐惧和不安。
父王死了,死在盖苏文手里!那下一个呢?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他这个远在长安、无兵无权的世子了?平壤现在是谁的天下?是高恒?还是盖苏文已经……
如果盖苏文现在已经起事,那他不会放过高家。
“司空.......”高桓权看向长孙无忌。
“现在,我该怎么办?”高桓权问道:“虽说我已经劝说父王答应大唐的条件,可是如今父王不在了.......”
“世子稍安勿躁。”长孙无忌看着高桓权眼里的崩溃与祈求,面上依旧是那副沉痛而可靠的神情。
“殿下依旧是高句丽的嗣君,如今辽东郡王薨逝,于情于理于法度,世子殿下都应当回到平壤城,顺承王位,肃清朝纲,为辽东郡王尽最后的孝道。”长孙无忌说道:“不知道,丧报是否不日就会到达长安........”
“届时,就到了世子要动身回国的时候了.......”
回国?
高桓权眼神猛然一惊。
这两个字此刻在他听来,与“送死”无异!
“回……回国?司空,您让我现在回平壤?!那……那岂不是自投罗网?!盖苏文他既然敢弑君,又怎会容我安然回到王位之上?只怕我连平壤城十里都进不去,便要‘意外’暴毙了!”
“世子此言差矣。”长孙无忌语气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正因盖苏文逆行倒施,弑君篡位,世子您才更要回去!高句丽不可一日无君上,若您滞留长安不敢归国,岂不是将王位、将江山社稷拱手让与国贼?届时,盖苏文扶立高恒,您这世子,便再无立足之地了!”
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高桓权:“更何况,世子并非孤身犯险。陛下仁德,念及与荣留王的情谊,更不忍见高句丽陷入奸臣之手,岂会坐视世子孤身赴险?”
高桓权如同溺水之人,猛地抓住了关键:“大唐……大唐愿助我?”
“自然。”长孙无忌颔首,“世子需以嗣君之名,即刻起草讨逆檄文,公告天下,揭露盖苏文弑君之罪!同时,上书我皇,恳请天兵护持,送您回国继位。”
“届时,我大唐雄兵陈于边境,为您壮声势!高句丽国内忠于王室的势力,见世子归来,又有大唐为后盾,必会云集响应!”
“只要事成之后,殿下记得曾经与大唐的约定便好,大唐,依旧是那个条件,两座城池,加上边境口岸的互市驻兵。”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世子殿下您回到平壤之后,能顺利继承荣留王之位的前提上。”
长孙无忌的话,高桓权听的真真切切。
前提是.......顺利继位。
也是,否则,大唐为什么要帮自己?
这些条件,从一开始,长孙无忌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自己。
大唐也是需要利益的,辽东三城,口岸互市,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如果没有这些,自己,高句丽,又算什么呢?
自己已经没得选了。
无法在长安苟活,如果不争一争,命都没有了,争成了,自己是高句丽的王,失败了,那之前答应的一切都会作废,大唐或许会惋惜,但绝不会为他流一滴眼泪。
若是怯懦的留在长安,自己对大唐毫无用处,等到盖苏文彻底掌控高句丽,一道“请”他回去的国书,那时候,自己便是砧板上的鱼肉,连谈条件的资格都没有。
长孙无忌说得对,如果他不敢回去,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王位的继承权.......
回国,是九死一生,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还有大唐这面虎皮可以扯一扯。
“好,讨逆檄文,我写。”高桓权声音沙哑,却也坚定:“求援国书,我也写!只要大唐能助我回国继位,之前答应的一切,高桓权……绝不反悔!”
高桓权死死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只求司空,只求大唐皇帝陛下,念在我高氏一片诚心,护我……周全!”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嘴上也是说了几句安慰高桓权的话。
泾阳县庄子上的宅子里,李复在廊下,坐立难安,不断的在廊下来回踱步。
凌晨的时候,李韶的肚子便发动了,早就已经在偏院里候命的稳婆医者,全都被小桃和翠竹叫来了院子里。
稳婆进了屋子,医者暂且在外头候着。
屋子里只剩下李韶压抑的痛呼。
而李复,虽然已经经历过一次,但是如今再听自己妻子的痛呼声,依旧觉得那声音一声声的敲在自己的心上.......
目光想要往屋子里探寻,但是被厚重的门帘给挡了回来。
时间在焦灼中缓慢流逝。
当日头升到正中,一声响亮而有力的婴儿啼哭终于从房内传出,划破了院子里紧绷的空气。
李复的脚步猛地顿住,心脏几乎跳到嗓子眼。
房门被打开,里面的稳婆从里头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恭喜郎君,贺喜郎君,夫人为您诞下了一位小郎君!母子平安!”
李复先是长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母子平安,比什么都重要!巨大的喜悦如同暖流一般,涌遍全身。
“里面怎么样了?夫人可还安好?”
“小桃和翠竹两位姑娘正在为夫人收拾擦洗,一会儿郎君您就能进去了。”稳婆说道。
“好,好。”李复连连点头。
“老赵,老赵!!”李复扯着嗓子喊了一句。
老赵这才从院子的月亮门外走进来,站在院子里,拱手向李复道喜。
李复笑道:“赏,所有人,都有赏!”
“是。”老赵躬身应声:“老奴代他们,谢郎君赏!”
院子里的仆从们闻言,也纷纷面露喜色,气氛更加欢快。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