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愚那里未必会答应,这都岁末,面临财政总结,太仓那边也有些吃紧。”
魏广德犹豫片刻后说道。
户部显然是出兵最大的阻力,一句话“没钱”,就能让他们的谋画失败。
此次出动近八万大军,连带着水师动员了两万余人参与,户部为此已经向兵部支付高达百万的军饷,把这两年积存的金银几乎挥霍一空。
这还不算收集储运的粮草,真的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而且岁末,户部还要存下官员俸禄和赏赐的银子,自然是不会轻易动用本就不多的存银。
尽管如此,魏广德还是很认可张科的意见,那就是招募西南和辽东的土兵参战。
花些许银子,却可以消耗他们的青壮。
甚至,这些人如果用的好,还会让他们对大明有归属感。
等战后回到各自生活的区域,无疑会成为大明对当地统治比较忠实的支持者。
“善贷,要不我找太仆寺,以买马的名义,要点银子出来”
张科也知道当下财政的状况,所以试着说道。
要说现在朝廷哪个衙门最有钱,非太仆寺常盈库莫属,除了每年两次拨下买马银,基本上就只进不出。
当然,也因为支出常盈库的银子限制颇多,所以兵部里其实也有官员在议论,是不是该改动常盈库运转规则,比如把一些军需支出也纳入常盈库的支付范畴。
万历中后期,常盈库被消耗一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历皇帝无休止的向常盈库讨要银子。
那时候常盈库的支出已经不止买马银,皇帝对边镇的犒赏,为了平息兵变支出的军饷,大多都是从常盈库中支出,导致常盈库已经从专司买马变成了兵部的钱袋子。
但凡和军队有关的开支,似乎都可以从常盈库里捞银子。
当然,那时候的文官集团之所以这样毫无底线从常盈库划拉银子,可能也是被逼无奈,因为皇帝就不断向这里伸手,给他儿子筹备大婚和就藩的银子。
兵部动作慢了,银子就被皇帝取走了。
这里,可是几代大明皇帝积攒的最后本钱,就这么被一帮败家子花光了,也导致大明内忧外患时没了钱袋子,只能用加税这种自断根脚的办法进行平叛。
现在张科就想伸手进常盈库划拉银子,魏广德眉头就是微皱。
“那里的银子,进出自有章法,不可轻变。”
魏广德摇头,缓缓说道。
因为之前张科曾和他说过,这个提议其实并非张科首先提出,而是下面人提出来的。
因为颇为心动,所以告知过魏广德,想看看他的态度。
不过当时魏广德就极力反对,自然只能作罢。
而到了今日,又是岁末这个敏感时节,再向户部伸手,怕是真要不到银子。
除非,兵部能顶着京官的谩骂做事。
户部就算被压着给了银子,回头肯定就卡京官俸禄,让百官把矛头对向兵部。
别觉得张学颜干不出来,都是斗争起家,一步步上来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名声,他什么事儿都能干。
就算魏广德在后面站着,该给自己衙门争取的,张学颜也绝对不会含糊。
否则,户部的队伍,人心就得散了,他这个尚书也别想继续做了。
“实在不行,你私底下和子愚说说,让他们以户部名义向常盈库借款,用借款招募西南和辽东土兵
他在辽东做过巡抚,应当知道此举的好处,应该会赞成。
不过,兵部还得考虑好如何偿还才是,不能把锅都砸给户部背。”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兵部偿还我们有什么偿还的财路,虽然是有些课银,但那些都给各部衙门安排差役、轿夫用掉了,兵部大项开支,都只能找户部要银子。”
张科急忙反驳道。
“我知道,正常情况下,兵部确实没有银子偿还,但是”
魏广德说到这里看向张科,压低声音小声道:“现在不正和倭国开战,佐渡岛那里,就应该有不小斩获。
这笔财富,兵部可以伸手要过来一部分补贴招募营兵的费用。
切记,不可太贪。
还有石见那里也是一样,矿场的金银不可能全部带走,肯定有库存,还有战前开采出来的金矿银矿,提炼出来也是一笔银钱。
至于朝廷,那自然是控制了那里以后的产出,才每岁向朝廷上贡金银。”
魏广德说的其实是明军,或者说历朝历代的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战争中的缴获。
少量的,自然被下面士卒私分了。
但是,大宗财富,特别是敌国库存宝物,都是必须作为战利品上缴朝廷,而敌国国王的物件,则是需要上交内廷。
这些财富,当然不可能全部都上交,实际上大部分都在下面被瓜分完毕,上交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魏广德让兵部插手这笔财富的瓜分,有点打破这个潜规则。
因为在这个规则了,统兵将领会把一些缴获分别送到朝中重臣家中,即所谓雨露均沾,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自然就没有在意战利品的分法。
没看到俞大猷、李成梁都把在缅甸的部分战利品运到京城,送给各家。
那就是买个平安,大家都分了钱,也就没人在意这笔私分的财物了。
“这,有点坏规矩啊。”
张科在浙江带兵剿过倭寇,知道战利品的分法,甚至他也是其中分润的一方。
听魏广德话里的意思,兵部也要主动参与这笔财富的分配,无疑就是皱眉。
这么做,看似影响不大,可是对前线将领心里,多少都会留下不满意的地方。
“告诉他们,兵部收取的那部分是为了招募土兵,支援他们的消耗。
朝廷无力继续向倭国增兵,不管是西南还是辽东土兵,战力远超卫所兵,增强他们的实力,让他们赢得战争,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回兵部,马上估算从西南和辽东招募万人所需钱粮,派人把账本丢给他们。
如果他们需要援兵,就把钱交上来,如果不需要,那就算了。”
魏广德马上就说道:“不过,超募土兵的事儿,一会儿你就去和张学颜商议,可以先借支银子出来,让兵部先行募集。
后面银子回来,还给户部就是了。”
魏广德不相信王锡爵、戚继光会反对增兵的计划。
对他们来说,这些银子虽然诱人,可能有比战功还要诱惑他们的吗
打赢了,才是升官加爵,打输了,他们什么都带不走。
“我估计,现在佐渡岛那边战事应该已经结束了,兵部最好尽快派人过去。
否则那边的钱财一旦被分出去,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魏广德又提醒道,“对外,就说是兵部派人去佐渡岛查看情况,一旦局势稳定下来,就要会同工部和户部官员前往那里。”
大明可不是光想占领佐渡岛作为水师营寨,那里的金银矿都是要开采的。
到时候,工部必然要派人去,主持开矿事务。
提炼出来的金银则运到石见去,直接铸币,搜集倭国、朝鲜的其他矿产资源,在运回国内。
借此,大明驻扎的钱币流通周边藩国,铸币过程中户部也能分到一杯羹,可谓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至于夷人也是用大明铸造的通宝,那就更好了。
如果全天下各国都使用大明铸造的钱币,一年户部还不从中赚钱百万两银钱。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而是非常惊人的财富。
魏广德能有此想法,其实也是看着西班牙人运来的鹰洋实在太丑陋了,这哪是银币,分明就是银饼。
由此可见,欧洲此时的铸币技术也就那样,由此可以推测出欧洲的冶炼、铸造技术,也是和大明存在巨大技术差距的。
也就是之后中国陷入战乱,欧洲同时期则因为大笔金银注入和神圣战争影响,大幅提高了欧洲的冶炼、铸造技术,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储备了丰富的技术支持。
甚至,不排除夷人还真从大明获得了东方技术,和西方技术融合,提升了他们的生产效率这个可能。
后世网上传言,欧洲从大明偷取了“蒸汽机”技术,不过魏广德穿过来以后,也翻看过《永乐大典》,其中虽有些中国技术和机器图纸,但没有蒸汽机,只是有类似的设备,不过是做其他用途的。
蒸汽机,只要不是作为输出动力,当然都不能算是蒸汽机。
而大明使用蒸汽,更多是提炼水银等矿产,而非作为动力使用。
至于盛传郑和宝船使用蒸汽机,那更是无稽之谈。
这个时代所有船只除了靠风帆航线,就是用人力划桨。
郑和船队能够下西洋,最主要还是吸取了中东阿拉伯商人航海的经验,知道如何利用季风航行大洋之上。
这些,中国近海渔民其实都懂,只是他们不熟悉印度洋的海情而已,需要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学习。
张科离开,说是直接去户部,魏广德则拿着兵部的奏疏,直接去了乾清宫。
这种事,不能欺瞒万历皇帝,免得以后被穿小鞋。
何况,那边还有锦衣卫存在,如果经常让刘守有帮着隐瞒消息,早晚也会出事儿。
魏广德不会去冒险,所以直接告诉万历皇帝,然后忽悠他同意。
毕竟,魏广德理由充分。
倭岛上的金银,打赢了才是大明的,打不赢,一切都是空想。
要打赢,自然就得掏银子做本钱,本钱雄厚,赢面才大。
果然,魏广德在乾清宫详细说明他的考虑以后,万历皇帝思考片刻也点头答应下来。
如今战事已起,断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何况,就算石见地区陷入鏖战,似乎战局对大明略有不利,但佐渡岛已经被控制,那里以后不仅会成为大明的金山,也会成为北海水师的港口。
大明现在手握王炸,不管石见地区战局最后如何,反正大明已经获得一个矿区,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
佐渡岛的金矿,顺利开采起来,也足够支持这场大明对倭国的交战。
“兵部尽快派人去佐渡岛检阅,至于从佐渡岛金矿的收益里提取部分维持战事,朕也准了。
魏师傅,你可以去告诉张尚书,如果户部银钱不足,可以去常盈库借款。
佐渡岛产出,除内廷两成收益外,其余可优先弥补常盈库借款。”
万历皇帝开口表达了他的态度,一句话,只要内廷的份子不受影响,朝廷那部分,你们可以自由支配,他不管。
魏广德出了乾清宫,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宫门。
他有些理解一些明粉对万历皇帝不满的情绪来源了,这个皇帝是真爱钱啊,现在都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了。
怪不得后世说这位爷听说海外藩国有金矿银矿,他就派人去问,还想开矿。
“他缺过银子吗”
魏广德脑海里想了想,随即摇摇头,这位小爷懂事那会儿,裕王都已经是隆庆皇帝了。
虽说那时候不管是徐阶还是李春芳,多少都控制了户部给内廷的银子,但宫里应该是不缺钱的才是。
缓缓往内阁走去的魏广德低头思索,终于,在他路过隆恩殿的时候,灵光一闪,猜出万历皇帝视财如命的原因,或许和隆庆皇帝有关。
毕竟,这位爷儿早年可是因为缺钱差点逼得主动请求就藩了。
那段时间的经历,对隆庆皇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或许在皇子朱翊钧面前说上几句,也未可知。
他的话,绝对比其他人的话对万历皇帝影响大。
所以,在他心里,皇帝绝对不能缺钱,他得想方设法为内廷搂银子,把自己的钱袋子装的满满的,以应对其他风雨。
皇帝,有钱就能差唤人,没钱,什么都做不了。
至于朝廷,皇帝是管不到朝廷的,那是文官的朝廷。
魏广德不确定自己猜测对不对,但没有其他可以解释万历皇帝这么爱财的原由。
“唉,就这样吧。”
万历皇帝爱财,魏广德还真没好办法教导。
毕竟,这可不好办。
就算把朝廷的银钱都送进内廷,都未必能满足皇帝的胃口。
可要是严格控制银钱,只怕会让万历皇帝走上另一个极端。
给钱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难办。
“度”
魏广德知道,这里面只能是内阁和户部尚书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皇帝要银子,不能拒绝,但也不能一口答应。
就像做生意,给一些,但不能给太多。
回头还得悄悄和张学颜说下这事儿,还要告知户部后来的尚书。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隆万盛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