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回到内阁,坐下没多久,芦布又引着兵部一个员外郎进来,说是兵部收到宣大总督郑洛的一份紧急奏疏。
“宣大”
魏广德闻言,当时就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
这个时候,大明最怕的就是蒙古出事儿。
是的,边军主力东调,从辽东到蓟镇,明军除了驻守镇堡的卫所兵,已经没有新军营可以机动防御。
这个时候如果蒙古人悍然入侵,蓟镇数百里防线,简直就是不设防区域。
不过真正最要命的还是,真发生这样的大事儿,他这个首辅也就当到头了。
把蒙古逐出长城后,也就该给他算账了。
至于东征的战绩,在京城的安危面前,那是不值一提的。
从那员外郎手里抢过奏疏,魏广德当即翻看起来。
此时,他一颗心快要跳出嗓子眼,就怕看到蒙古不宁的报告。
还好,奏疏内容虽然有些让人不快,但还没有到最危险的境地。
今冬草原遭遇雪灾,牛羊家畜大量冻死,蒙古诸部不断南移,大部分已经迁徙到长城以北三十里附近扎营。
不过郑洛要说的不是这个,冬季,并不是擅起边衅的时候,而是顺义王和忠顺夫人都给他写信,希望大明能支援蒙古一批粮草。
前些年,蒙古冬季皆有冰灾,不仅牛羊家畜损失惨重,人口损失也不小。
而今年冬季降温更早往年,十月草原就已经大雪漫天,于是基于以往经验,蒙古诸部都选择大规模南迁。
可即便如此,因为气温陡降,漠北诸部迁移过程中损失家畜无数,又因为赶路无法处理,导致现在蒙古近半部族缺少过冬的粮食。
其他的部族,本身维持就很艰难,自然也凑不出多少给他们。
于是,在王帐里,顺义王黄台吉和三娘子一商议,只能向大明求援。
实际上,遇到类似灾情,几十年前的蒙古往往会选择直接越过边墙,在长城内择地扎营,度过寒冷冬季。
那时候明军也畏畏缩缩守在边堡里,根本不可能出兵驱逐。
是的,冬季让蒙古人没法开启战端,明军也不能。
对蒙古人直接躲避在长城后,也只能听之任之。
“芦布,马上派人找户部尚书张学颜、兵部尚书张科,还有,过去和张阁老、申阁老通个气,一会儿来我这里阁议。”
魏广德看完奏疏,马上吩咐道。
蒙古人遭了灾,往年大明内部应该是小小的庆贺一番才对。
可今年不行,大明不可能置身事外,得想法子安抚。
在岁末这个敏感时节,如果大明不能给蒙古部族提供支援,怕是不好擅了。
忠顺夫人是带着顺义王的求援奏疏到了大同,直接面见郑洛请求朝廷支援的,三娘子的面子,大明朝廷还是得给。
这些,就得看张学颜那里能挤出多少粮草了,山西的库存还能支出多少。
等人都出去了,魏广德一个人坐在位子上,低头思考。
如果推迟东征,面对蒙古的求援,朝廷怕也不能坐视不理。
只能说,上月刘守有报来草原的情报,他轻视了这次雪灾的危害。
是的,大明知道草原遭遇雪灾,但是因为近年年年如此,自然就没当一回事儿。
甚至,魏广德当时还在考虑开春后,商队在互市上,或许还可以狠狠的压价一番。
毕竟,蒙古急需物资补充,那时候不管是牛羊马匹还是羊毛,他们应该会愿意用极低的价格换取大明的物资。
显然,这个想法破产了。
这次,不仅大明要给蒙古诸部一批粮食支援,后面互市还得照顾他们,提供优惠价格。
如果,不想因此两边关系恶化,闹出事端的话。
不过,魏广德既然长期用商业思维考虑治理国家,给蒙古人提供粮草是没有问题。
可是,大明能为此得到什么
此时,他就在考虑,应该如何加强大明和蒙古诸部的关系。
后世,蒙古是被并入中国版图的,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支援蒙古好似是在支援外藩,但实际上也是在支援同胞。
倒不是舍不得,而是魏广德得考虑让他们感恩大明,而不是他们的部族首领,感激他们能从大明“敲诈”到粮食维持他们的生存。
“首辅大人,出什么事儿了”
魏广德正思考间,张四维和申时行就从外面连袂进来。
两人冲魏广德拱手,魏广德也急忙起身还礼,随即拿着郑洛的奏疏出来,引他们坐下,这才把手里奏疏递过去。
“你们看看吧,草原今冬这场雪灾比想象的要大,蒙古诸部尽数南迁,已经到了距离长城三十里外。”
魏广德开口说道,也把手里奏疏递给了张四维。
“他们难道想进边墙过冬”
张四维伸手接过,嘴里问道。
“暂时没有,但是忠顺夫人带着顺义王的奏疏到了大同,请求朝廷为蒙古提供一批粮食,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魏广德开口把来龙去脉简单的说了出来。
“朝廷哪有多余的粮食帮助他们,这两年积攒的粮食,大多都调到山东和松江府去了。”
申时行也说道。
这次明军行动规模庞大,南北各省皆有调运粮草支援。
就算有存粮,北地也不会多,或许江南有些。
“我有个想法,不过得先听听户部的意见。”
魏广德没有反驳申时行的话,因为他的话是对的,大明北方各省能挤出的粮草极为有限,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
这种情况下,如何反驳
不过,刚才魏广德其实也已经想到获得粮食的渠道,这些年大明开发南洋,不就是在这个时候用的吗
“芦布,把缅甸和旧港,还有关于南洋的奏报都找出来。”
魏广德一开口,正在看奏疏的张四维猛然间抬头,奏疏也不看了,瞪大眼睛盯着魏广德。
而申时行也是一样的表情,都是吃惊的看着他。
“你们或许还有印象,缅甸李都督早就报过,缅甸土地肥沃,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现今我大明短暂缺粮,大可向缅甸、南洋诸国征集。”
魏广德迎着他们的目光,开口说道。
“一个朝鲜就因为征粮,这些天,天天去礼部哭诉”
申时行急忙说道,不过话没说完就比魏广德挥手打断,道:“对南洋藩国,我们不需要他们征集,而是我们用大明财物和他们交易,但必须是公平价格。
这些年北方气候寒冷,冬天一年比一年长。
记得年初,钦天监还上报去年冬天比前年多了十三天,影响到北地春耕。
当时我就在想这事儿,如果天气继续如此,北地千百万百姓该如何解决吃食问题。
最后想到缅甸,既然他们那里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那南洋诸国应该也可以。
早年朝廷的开中法,让盐商去边镇开垦皇帝屯田,为边军提供粮草换取路引。
如今我们也可以用类似做法,让国内的商人,甚至勋臣派出家人,去南洋诸国买地耕种,再把粮食运回来。
现在许多人都想要船引,搞海贸,以后的船引,根据他们往回运送粮食的多少来发放。”
魏广德的话,有些石破天惊,张四维和申时行是绝对想不到派出国人大规模出海南洋,开发那里的土地资源,再把土地产出运回国内。
“这能行”
张四维结结巴巴说道。
“如何不行,没看到南海水师早年奏报,还有锦衣卫的情报,南洋诸国土地肥沃,但他们的人懒,都是随便种植,但就算如此也够他们吃的。
土地买过来,我们去耕种,产出只会更多。
把这些粮食运回来,充盈府库,手里有粮,朝廷做什么事儿都有把握。
而付出的,不过就是一些船引而已,还能多收税。”
魏广德说道这里,视线在两人间来回移动,最后又说道:“诸公应该知道,当今为何百姓生计艰难,还不是土地被宗室勋贵、士绅豪族侵占。
又有地方上纵容,让他们大肆侵占兼并田地,百姓辛劳一年收入尚不够果腹。
光在国内兼并土地有什么用,一年一熟,还不如把地窖里的银子拿出来,去南洋买地,一年三熟,产出再用海船运回大明。
让户部再计算下,如果运回粮食,等他们出海贸易时,可以适当给予关税优惠,想来他们应该不会反对此事。”
大规模移民,魏广德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需要朝廷有大量钱粮。
按照明初对移民的规矩,朝廷是要负担移民一路上的支出。
让国内那些土豪士绅去南洋开发田地,甚至是海商,估计为了减税,他们也不会反对,毕竟是买的土地,还是一年三熟的良田,可以传家的。
张四维和申时行都不说话了,低头思考魏广德这个提议。
不过很快,张四维就把手里的奏疏递给了申时行,让他也看看。
魏广德的提议惊人,扎扎实实震惊了张四维一把,但是眼下的事儿还得解决,那就是给蒙古人粮食。
远水不解近渴。
姑且不论魏广德提议是否可行,还是先把蒙古人要的援助搞定,再说其他的。
不多时,张科和张学颜也急匆匆赶来,他们接到内阁相召的消息,刚刚才从兵部官员口中知道了大同发生的事儿。
当时张学颜就极力反对支援蒙古,朝廷没钱没粮给他们。
要,也得等到明年秋收以后。
然后,内阁来人,他们就急匆匆赶过来了,连临时向常盈库借款的事儿都没谈好。
“子愚、进卿,大同的事儿你们知道了吧。”
两人坐下后,魏广德才开口说道。
两人都点点头,魏广德继续问道:“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不等张科说话,张学颜已经开口道:“首辅大人,户部调不出粮食,山西府库只余少量军粮备战,根本无法支援蒙古。”
“边镇虽有粮食,可那都是士卒的口粮,给了蒙古人,他们吃什么”
张科也开口说道。
“如果只是把开春后的口粮拨给蒙古人,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呢”
魏广德反问道。
“那春天吃什么”
张学颜马上追问道。
“从江南和南洋调拨粮食,从缅甸和南洋诸藩采购粮食,三月时间足够运到北方。
再经黄河,赶在汛期前,把粮食分送到北方各省去.”
魏广德开口说道,不过马上就被张科打断道:“首辅大人,这个时间是来不及的。
岁初黄河冰冻,根本运不过去。”
魏广德闻言,一拍额头,好像还真是如此。
张科已经理解魏广德的意思,缅甸和南洋那边土地一年三熟,有存粮这点,他知道。
南洋水师的粮草,很多都是从南洋收集,因为便宜,比大明的粮价低。
“除非.但是风险很大。”
张科貌似想到什么,但自己似乎也不能下定决心。
“除非什么”
魏广德开口问道。
“首辅大人,内阁是否确定要为蒙古提供援助”
张科没有回答魏广德,而是反问道。
魏广德看了眼张四维和申时行一眼,两人都是目光游移,只好说道:“帮助蒙古度过这次天灾,是天朝上国理应的帮助。
至于后续,我已经有想法,一会儿再和诸公述说,先说说你的想法。”
“调通州漕粮,走顺义、密云出长城。
至于南粮北运就简单了,直接送到天津再走水路送到通州。
只是如此,蒙古部族就要东移到蓟镇长城。”
张科的话让屋里几人都是悚然,这次顺义王还算老实,带着部族去的是大同,其实也是向朝廷示好的意思。
可张科的意思,那就是粮食从蓟镇出关,自然就不需要山西等省出粮,有京仓调拨。
“可行,蓟镇大军西移,五军营并火器营一部进驻密云。
让蒙古缺粮部族到密云渤海所长城外三十里驻扎,朝廷为他们就近补粮。”
魏广德已经定下支援的决策,于是说道。
这里面保险就在于让缺粮的部族东移而不是全部,明军再稍微调整部署,加强边境防御。
“那,朝廷能得到什么耗费如此巨大支援蒙古尚且不说此法可能威胁到京畿安危。”
张四维开口问道。
“蒙古有多少人口”
魏广德忽然说道,“这个问题,怕是黄台吉也回答不出来。”
“呃。”
张四维一愣,他自然也答不出来。
大明对蒙古人口只有推算,因为蒙古人自己其实都不怎么统计。
“援助蒙古诸部,不是今年,而是以后可能很长时间都要进行,所以我大明要掌握蒙古人口情况,发放户贴,按户贴提供粮食。”
魏广德开口说道。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隆万盛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