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首页 >> 隆万盛世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少年大将军北宋小厨师临高启明大明元辅宋缔医毒狂妃路子野穿越之极限奇兵贞观悍婿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盛明皇师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 隆万盛世全文阅读 - 隆万盛世txt下载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93章 应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援助蒙古诸部,不是今年,而是以后可能很长时间都要进行,所以我大明要掌握蒙古人口情况,发放户贴,按户贴提供粮食。”

魏广德缓缓开口说道,语气却异常坚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建立标识着元朝统治的结束和汉族政权的复兴。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深知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在其统治初期,为了整顿国家的资源和管理,朱元璋推行了户帖制度。

这一制度不仅是明朝初期社会管理的基础,也对后来的户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

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

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

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

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

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级,这个时期按照标准会分九等户,据以征收户税。

宋朝沿用唐代户籍制度,而到了元朝户籍登记就非常混乱,因为又加入了复杂的户等和户类。

但是,前朝所有的户籍制度和明朝相比,有个明显的差别,那就是登基资料全部掌握在官府和里正手里,百姓是没有户籍资料的。

朱元璋大造黄册和鱼鳞册时,不仅是一式多份,交由不同官府掌握,更是给百姓发放了户贴,也就是后世的户口簿,算是一个创新。

他推行了“户帖”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对每户的人口、土地、耕牛以及奴婢等财产信息进行详尽的登记。

经过地方官员的核实与签字,每户家庭都获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户帖”,这份户帖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户口信息,还详细反映了他们的财产状况。

通过这一制度,成功地遏制了豪强对土地的侵占行为,有力地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合法权益。

朱元璋对户贴制度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户口每一年都必须进行一次核查,同时,每十年则需重新编制户帖,以反映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动态与时效性。

每年核查和每十年更新户帖制度,保证数据的动态与时效性,这种持续的动态管理方式,为明代的税收和徭役制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自此以后,明朝控制范围所有百姓皆登入黄册,手里还有官府签发的户贴。

但是,持有户贴的百姓,也仅限于明朝实际控制的区域,比如西南的“三宣六慰”和名义上归附的西藏,蒙古以及辽东女真,均未登入黄册,发放户贴。

其实,这也说明大明朝实际上并未真正统治他们,而是仅仅给他们的头领发放一份委任状,封官,好像可以指挥他们做事。

但实际上,他们就是自己地盘上的土皇帝,根本不在乎京城的命令。

以后的缅甸,在彻底控制下来,朝廷认命官员划分府县进行管理以后,肯定也是要大造黄册,给当地人签发户贴。

而其他几方势力,就目前来看,大明基本上不可能实际控制。

不过,魏广德这个时候却提出对蒙古人进行登记,签发户贴,实际上就是想把明朝的统治向草原伸手。

登记户籍信息,名义上是为了帮助蒙古人度过天灾,但大明却可以损失一些钱粮为代价,掌握草原上的重要信息。

过去,都是那些部族首领随口对大明报备多少人口,多少牛羊。

这种情况,也包括辽东女真。

从魏广德开口以后,屋里就一阵沉默,没一个人开口说话。

他们能明白魏广德的意思,不是以往朝廷的救灾模式,直接给对方首领一些粮食,让他们自己拿去分,能过得去就行,而是想让大明的权威真正渗透进草原。

试想,牧民手里有了大明官府签发的户贴,告诉他们已经是明人了,会如何

草原受灾,朝廷按户帖发放救济,牧民会怎么想

以前,他们只会感恩大汗、首领,现在则应该是对大明皇帝,对朝廷感激。

“能行吗”

张学颜好半天才开口说了句。

山西等省是真没粮了,但是通州确实有京仓,那是保证京畿粮食稳定的漕粮。

如果真能从南洋获得粮食,直接海运天津,走内河再运到通州,粮食这一块倒是不着急。

可惜,让蒙古部族东移到蓟镇长城,这他就不敢发表意见了。

兹事体大,稍微一个不好,就是又一场庚戊之变。

张科也不敢说话,他这么提议,都说了,前提是内阁已经决定给蒙古人提供支援这个大前提。

至于调兵遣将加强密云一代的防御,那是兵部的职责,但是若真发生什么,他这个兵部尚书首先吃挂落。

他也怕。

张学颜的疑虑,魏广德自然也有想过,但他赌黄台吉不敢轻举妄动。

他若真有这个能耐,之前也不会被三娘子三言两语就劝住,放弃南下的打算。

这只能说黄台吉就是个嘴炮王者,敢说不敢干。

之前戚继光给他的教训很深刻,让他根本不敢真正有所行动。

于是,魏广德淡淡笑道:“你们担心的就是引狼入室吧,有蓟镇长城在,还有数万大军环伺,他们敢动手吗

要是真敢,根本就不用等到这个时候发难,而是秋高气爽时就已经南侵了。

这天气,满地大雪,虽然官军行动会受阻,但骑兵何尝不是一样,根本就不是个动刀兵时节。”

“首辅大人说的是,这季节确实不适合作战。”

张学颜这时候率先附和道。

“用京畿安危赌,是不是赌注太大了”

张四维终于也开口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依旧害怕吸引来蒙古部族,然后发生不测。

“把通州粮食运往大同,或者宣府呢”

申时行也提议道。

“到密云已经要大费周章了,如果还要运往宣府,那又是几百里。

若真是让蒙古人陷入饿死的边缘,还真不好说他们会不会奋起一搏,直接攻打大同城关。”

魏广德马上说道,“让一部分部族东移,三娘子和大成比吉那边继续呆在那里,盯住黄台吉。

只要不是黄台吉作死,就算有小摩擦,也只是针对个别部族,官军应该可以及时弹压。”

“那,大同和密云,都要给蒙古部族登记户籍,发放户贴吗

密云还好说,可以让国子监的监生随大队过去,大同那里的人手,怕是不足啊”

张学颜又说道。

“让山西动起来,各府县有功名者全部送到大同去。

大同那边的部族是不缺粮食的,可以慢慢来。”

魏广德答道。

“黄台吉会答应吗”

申时行怀疑道。

“他不答应,就是要把蒙古人置于死地。

朝廷按照登记户籍发放救灾粮,如果不能掌握人口,如何发放

我已经说过了,草原近年屡屡受灾,之前禀报时陛下也是忧心忡忡。”

魏广德这话还真没胡诌,万历皇帝在乾清宫看到锦衣卫关于草原的情报,知道近年草原冰灾严重,就一直担心天气回暖后蒙古人会拿下掠夺,补充损失的人口和物资。

所以,他忧心的不是草原人的生死,而是可能对大明的影响。

此时不止张科、张学颜,张四维和申时行脑海里都在不断过滤之前看过关于黄台吉行事的记载,推测他可能的动作。

不得不说,魏广德猜测的可能为真。

黄台吉向大明求救,应该是一些部族真度不过这个冬季,否则断不会向大明弯腰。

不答应,后果难料。

答应了,虽然有危险,但似乎危险不大,还可以借此掌握草原的人口和物资信息。

别忘了,户贴上不仅要记载人口,还有他们的财产。

“诸公若是没有明确反对意见,我建议大家一起进宫,向陛下陈述此事厉害,请陛下圣裁。”

魏广德又说道,这就是逼问了,看是否有人反对。

内阁做事,其实就是遇到大事时,能够给出解决办法,最后皇帝裁定是否执行。

现在大同那边传来消息,朝廷不可能置之不理,必须有所应对。

按照惯例给点粮食糊弄,似乎还不如魏广德的建议,尝试插手草原。

毕竟,只给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用的,最后蒙古人还是会饿死一些人,损失惨重。

两边的积怨怕不仅不会因为这点粮食化解,反而会加深。

他们会认为大明是见死不救,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大明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大明其实一样受灾严重。

是的,山西等边镇也有报灾,不过还不算大面积雪灾,朝廷没有下旨赈济,只是让山西、甘肃等地方自行组织救灾,适当放开府库提供一些物资。

这,其实也是地方上存储的物资,而不是朝廷赈济,只是允许他们使用而已。

只不过,魏广德不知道这些账面上的物资到底有多少。

给地方上下这样的命令,其实也是非常有智慧的。

如果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地方官员为了不出纰漏,也找地方士绅筹集粮食等物资救灾。

否则真爆发民变,他们自己就脱不了身。

张四维这时候开口说道:“首辅大人,要不还是按照以往成例,给几车粮食,如此,也不比承担任何风险。”

“那是过去,从这份奏疏看,蒙古人今年遭灾特别严重,否则郑洛也不会向京城求援。

三娘子私底下已经说了,漠北那些部族损失太多牛羊,根本撑不了多久。

黄台吉一开始还想兼并这些部族,最后也没敢出手,可见需要的粮食非常庞大,所以他不愿意付出太多,才把事儿引到我们这里。

不能解决的话,损失太大,等春后气温回暖,他们必然大举南下掠夺,然后北返,这几乎板上钉钉。”

魏广德很笃定的说道。

这其实也是蒙古部族的常态,为什么没到春天和秋天,蒙古人就喜欢大举南下,因为他们要弥补损失或者储备过冬的物资。

草原上,一切以实力说话,那些部族首领或许服从顺义王这个大汗,但并不会绝对服从。

有好处,就听话,没好处,他们就会阳奉阴违,其实和大明的官场是差不多的。

这也是土蛮部等部族,收到俺答汗的命令和大明通好但依旧置之不理的原因。

“过多的防备,反而会让他们轻视。”

魏广德说道。

“还是去乾清宫吧,请陛下圣裁。”

申时行这时候也说话道。

他打心里支持魏广德的决策,可以试试,成功对大明掌控草原是有好处的。

果然,乾清宫里,众人向万历皇帝行礼后说明来意,把宣大总督郑洛的奏疏递上去,万历皇帝一开始也顾忌重重。

虽然没有表态,但意思和张四维类似,按照以往的办法。

不过,魏广德抢在万历皇帝表态前,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态度变得迟疑起来。

“魏师傅的意思是说,黄台吉应该不敢借机滋事”

万历皇帝用词很妙,不说蒙古人南侵,而是用滋事,这范围可就大了。

“滋事,这个其实难免,但是不会引发大的动荡。”

魏广德严肃的回答道。

“黄台吉会答应吗”

万历皇帝又问道。

“近年草原天灾频发,如果黄台吉不想让蒙古人遭遇更大的损失,他会答应。

至少,在下次有天灾发生时,我大明还会给他提供帮助,帮他们度过灾害。

黄台吉这个人,臣有研究,此人眼高手低,并不能成为草原雄主,他不敢对我大明起非分之想。

只要这次能让他接受朝廷的命令,那下次、下下次,他都会遵旨行事。

如此,朝廷才算真正控制草原,影响草原。”

魏广德开口说道,“开春陛下祭天时,禀报我大明人口财富必然大涨”

明朝礼仪参照周礼,每年皇帝祭天时都会向天帝禀报大明的情况,以此体现天命所归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草原受灾,朕闻之寝食难安,众卿就按照首辅之言行事,登记草原人口户籍,发放户贴方便朝廷赈灾。”

万历皇帝一开始不以为然,不过听了魏广德后面的话后,态度急转。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隆万盛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真是个富二代斗战魔帝娶个村官大小姐我的美女总裁最仙遊异世小邪君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无上炼体神医废材妃赘婿出山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盛宠妻宝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老子是条龙神道丹尊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诸天开局长生药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足坛幸运星开局操作蝙蝠侠
经典收藏重历战争年代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水浒之小孟尝大周九皇子极道战尊一穿就成绝世高手三国之魏武元勋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爱妃,本王俯首称臣来自深海的他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我欲扬唐墓园崛起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这个三国太可怕了!抽个美女打江山
最近更新医女楚汉行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在造大明逃荒是不可能的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千秋一烬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荣国府,抱歉,不稀罕时空基石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清欢渡:味染人间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 隆万盛世txt下载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 隆万盛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