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警告如同冰水浇头,让苏喆(林辰)从那种近乎迷醉的“全频接收”状态中彻底清醒。冷汗黏腻在背脊,太阳穴的刺痛感愈发清晰。
【异常数据流…高维情感信息碎片…认知过载风险…】
这些词汇在他脑海中回荡。他一直将“情感共鸣”视为系统赋予的本界工具,如同前十几个世界的武功、谋略、精神力一样。但现在看来,这个“工具”似乎锋利得超乎想象,甚至能撬动系统监控之外的领域。
它不仅能读取人类情绪,还能捕捉世界本身残留的“情感记忆”?这已经触及到了存在本身的底层结构!
苏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系统的警告并非禁止,而是“建议过滤”。这意味着,这种能力本身或许仍在系统允许或未知的范畴内,只是存在风险。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伤及自身。
他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毫无防备地完全敞开。他需要“滤波器”,需要“防火墙”。
接下来的几天,苏喆暂停了那些大胆的、向外辐射的“情感语法”实验,也极少再进入纯粹的被动接收状态。他将精力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继续巩固与楼下陈教授那无声的默契交流,二是尝试对内构建精神防御。
与陈教授的“对话”成了他能力的“安全练习场”。他依旧在傍晚弹奏,内容更加精炼、克制,如同用最细的刻刀雕琢情感。他不再试图去解读那些可能蕴含“高维信息”的模糊背景辐射,而是将感知牢牢锁定在陈教授那相对“纯粹”的人类情绪反馈上——那片冰原的缓慢消融,其中泛起的细微涟漪,都成了他验证自身控制力的标尺。
陈教授那边的回应也愈发清晰。虽然依旧没有物理层面的互动,但苏喆能感知到,那冰冷的空洞中,开始偶尔会主动“浮现”一些东西。有时是一段关于“雨打芭蕉”的、带着潮湿凉意的寂静意象(或许是某个回忆碎片),有时是一种对苏喆某段“探寻”音乐的、带着赞许意味的“共鸣震颤”(尽管这赞许本身也是冰冷的)。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基于纯粹情感频率的、奇特的“笔友”关系。
另一方面,苏喆开始尝试用意念构筑屏障。他想象自己的精神核心是一个精密的水晶接收器,可以调整“接收频率”和“信号增益”。当他需要与陈教授交流时,便将频率调至与之对应的“波段”;当他要避免被外界杂乱情感噪音干扰时,便尝试降低“增益”,甚至暂时“关闭”某些频段。
这极其困难,如同要求一个人自主控制心跳或内分泌。起初毫无头绪,精神力的耗损甚至比全力施展共鸣时更大。但苏喆没有放弃,凭借着过往世界磨砺出的惊人意志力,以及系统可能存在的、对宿主基础精神力的隐性加持,他渐渐摸到了一点门道。
他能感觉到,当自己全神贯注于构建内在屏障时,那些原本无孔不入的、来自外界的情感“背景辐射”——墙角的“空洞”、街道的“浮躁”、甚至那张旧乐谱上残留的“苦闷”——会变得模糊、遥远,如同被隔音玻璃减弱的声音。
这让他稍微安心。至少,他有了初步的防御手段,不至于在能力的深渊中完全失控。
这天下午,秦思雨来了,脸上带着一丝不同于往常的、混合着“兴奋”与“义愤”的情绪。
“林师兄,”她用手语飞快地比划着,动作有些激动,“你听说了吗?那个张铭!他下个月要在市音乐厅开独奏发布会了!”
苏喆在“林辰”的记忆里搜索了一下。张铭,与他同届,曾是“林辰”在音乐学院最大的竞争对手,技术精湛但为人倨傲,乐评人称其演奏“技巧完美,缺乏灵魂”。在“林辰”失聪后,张铭迅速取代了他原本的位置,成为了学院力捧的新星,也是之前围绕在“林辰”身边那些人,转而追捧的对象。
“他发布的曲目里,”秦思雨脸上露出不忿的神色,“有一首是他自己创作的《寂灭之章》,宣传上说,是‘深刻描绘了失去听觉后,坠入永恒寂静的绝望与挣扎’!他……他这分明是在消费你的遭遇!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苏喆能清晰地感知到秦思雨身上散发出的、为他不平的愤怒情绪,如同小小的火焰在跳动。他本人对此倒并无波澜。张铭之于他,不过是此界剧情的一个微小注脚,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
然而,当“《寂灭之章》”、“失去听觉”、“永恒寂静”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时,苏喆心中微微一动。
张铭,一个听觉健全的人,要去“描绘”失聪的绝望?
这引起了他一丝纯粹技术层面的“好奇”。
他无法“听”到张铭的演奏,但他或许可以……“感受”到。
如果张铭的演奏,真的如其宣传所言,试图表达那种极致的绝望,那么在其演奏时,必然会投入相应的情感。而这种强烈的情感,是否会形成足够清晰的情感波动,让他这个拥有“情感共鸣”能力的人,即使相隔一段距离,也能捕捉到?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验证他能力范围,以及观察他人如何用传统音乐诠释类似情感的机会。
他看向秦思雨,用手语平静地询问:“发布会,你能去吗?”
秦思雨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能!学院有票。林师兄,你……你想知道他的演奏怎么样?”她以为林辰是想通过她,了解对手的情况。
苏喆却摇了摇头。他指了指自己的心脏,又指了指音乐厅的大致方向,然后做了一个“接收”的手势。
秦思雨困惑地眨了眨眼,完全无法理解。
苏喆没有进一步解释。他无法向她说明自己能够远程感知情感。他只是再次确认:“你去。听完,告诉我……你的感觉。”
他需要一个现场的、听觉正常的观察者,与他通过情感共鸣获得的信息进行交叉比对。
秦思雨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郑重地点头答应:“好,我一定仔细听,然后告诉你!”
她离开后,苏喆走到窗边,望向城市中央音乐厅的方向。
张铭的《寂灭之章》……
一个健全者想象的“寂静”。
而他,一个真正的失聪者,却在这片绝对的寂静中,听到了一个远比声音世界更加嘈杂、也更加本质的情感宇宙。
这其中的反差,带着一种冰冷的讽刺。
他很好奇,在那场发布会上,当张铭在聚光灯下,用他完美的技巧“演绎”绝望时,自己所能感知到的,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波动?是真实的共鸣,还是……苍白无力的模仿?
这不再关乎恩怨,而像是一场无声的、关于“真实”与“诠释”的实验。
苏喆轻轻抚过窗框,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他的“情感共鸣”天赋,似乎又要将他卷入新的、未知的漩涡之中。但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承受,而是带着审视与研究的目的,主动靠近。
他要听听看,这世间的“噪音”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号”。
喜欢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