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李瑶的令信就到了书院。
苏婉在院中接过快马递来的密函,拆开只看了几行,便转身走向讲堂。她脚步不急不缓,手里捏着那张薄纸,指尖划过“春耕实训周成果汇总”几个字,没多说话,只让书记官召集百名学子,半个时辰内在演武场集合。
昨夜她还在灯下布防西南粮道,今晨朝局未定,政令已出。事情一件接一件,没人喊累,也没人问为什么。
演武场铺的是夯土,踩得结实。学子们列队站好,身上穿的不是宽袖长袍,而是短打衣裤,腰间束带,脚蹬布靴。有人手里抱着木箱,里面装着曲辕犁模型、量水尺、账册本子和一套简易净水装置。
苏婉走到高台前,扫了一眼人群。村老和士绅已经来了不少,站在场边低声议论。有位老儒生拄着拐杖,脸色不太好看,见她上来,冷声道:“士子习农工之事,岂非辱没圣贤教化?”
苏婉没理他。
她抬手示意,一名少年出列,走到场中央。他个子不高,皮肤晒得发黑,是京畿附近村子来的寒门子弟。他先打开图纸,指着上面的坡度线说:“我们用《格物初解》里的算法,测了村里三条水渠的落差。原来上游坡太缓,水流不到下游田里。改了两处弯道,现在五亩旱地都能浇上水。”
他说完,又有两人抬来一个木架,上面连着竹管和陶罐。一人往顶端倒浑水,片刻后,底下的陶碗接满了清液。
“这是三级过滤。”另一个学生解释,“沙层去泥,炭块除味,最后用细绢网拦虫卵。一桶水净化要半刻钟,够一家五口喝一天。”
围观的人开始安静。
苏婉点点头,又让人把改良曲辕犁推出来。这犁比旧式轻了三成,犁头角度可调,一头牛就能拉着走。一名学生现场演示翻土,犁沟深浅均匀,速度也快。
这时,那位老儒生又开口:“君子远庖厨!读书人动手动脚,成何体统!”
场内气氛一紧。
苏婉这才往前走了几步,声音不高:“你说的君子,是只会背书做官的君子,还是能帮百姓活命的君子?”
她没等对方回答,转头对刚才那个修水渠的少年说:“你爹病了好几年,去年靠卖菜赚了些钱,治好了肺疾。你们家菜园用的就是你们班设计的滴灌法,对吧?”
少年点头。
“那你告诉我,在你爹眼里,你是丢了脸面,还是让他安心了?”
少年低头,声音不大但清楚:“我娘说,我能算数识图,比考秀才还让她高兴。”
台下没人再说话。
苏婉看向几位站在后排的农户。他们穿着粗布衣,脸上有风霜痕迹。她请他们上前。
第一个老头颤巍巍地说:“我家三亩地,年年闹虫。这些娃娃来了,教我们看叶色辨病,还做了诱虫灯。今年收成多了两石。”
第二个妇人接着说:“他们帮我们记账。以前卖菜不知道赚多少,现在一笔一笔都清楚。我还学会写名字了。”
第三个汉子嗓门大:“不止这些!西村塌了段渠,他们自带干粮去修,三天完工。县衙都没派人!”
话音落下,场边一些原本冷眼旁观的士绅,脸色慢慢变了。
老儒生拄着拐杖,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什么,默默退到人群后面。
苏婉走下台,来到净水装置前。她拿起旁边一本账册翻开,里面记录着各村用水数据、材料成本和维护周期。
“这不是一时热闹。”她说,“从去年冬天开始,全国三百二十七所实践书院,已有四千六百名学子完成农工实训。他们修渠、建井、教识字、做账目,全是实打实的事。”
她合上账本:“朝廷不会只看谁文章写得好。谁能让一方百姓少饿一顿饭,谁就有资格进工部、入户房,甚至参与新政推行。”
这话传出去没多久,就有商贾在边上嘀咕。
“人人都学手艺,将来士不成士,工不类工,礼崩乐坏啊。”
苏婉听见了,回身看着那人:“你说礼崩乐坏,那我问你——若天下人都读圣贤书,却没人会修堤坝,洪水来了怎么办?若满朝官员都会作诗,但没人懂粮价浮动,百姓断炊了怎么救?”
她顿了顿:“学问不在纸上,在地上,在田里,在百姓的饭碗里。”
那人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当天下午,李瑶进了宫。
她手里拿着一份新编的册子,封面写着《实训成效录》。里面按州县分类,记录了各地学子参与的实际项目:某地建风车提水,节省劳力三十人;某村推广轮作制,亩产增两成;还有人设计出省炭灶台,被多家工匠仿制。
她在殿前陈情不过一刻钟,只说了三件事:第一,这批学子中有七成来自寒门;第二,所有成果都有地方官印证;第三,建议择优录用一百二十人进入工部试用,三年考核合格者正式授职。
皇帝准了。
消息传回文渊阁时,李瑶正在批公文。她放下笔,让书记官抄录简报,加急送往各州县学政司。同时下令,今后每月上报一次实训进展,不得拖延。
而此时,京畿第一实践书院的场地上,学子们已经开始收拾器械。
他们把曲辕犁拆开归箱,净水装置的陶罐一个个擦净包好,账册用油纸裹严实。没有人催,也没有人偷懒。一个女生发现竹管接口松了,蹲下来重新绑绳结。
苏婉站在不远处看着。
几名乡老围过来,小心翼翼地问办学的事。“我们那边也有穷孩子想读书……能不能也办个这样的书院?”
“能。”苏婉说,“只要你们愿意出地,朝廷配师资和教材。”
“那……学这些有用的东西,以后真能当官吗?”
“不一定当官。”她说,“但一定能做事。”
人群散了一些,还有人在议论。有人说“格物致用”这个词最近常听,起初不懂,现在好像明白了点。
太阳偏西,风从北面吹过来。
苏婉正准备回屋,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
她回头,看见一个年轻学子跑过来,手里举着一张纸。
“夫人!我们刚收到外州同窗的信——河南道三个县的实训队,已经在帮当地人建第二批过滤池了!”
苏婉接过信纸,还没看完,又有人从另一侧快步走来。
“禀夫人,工部刚发通告,下个月要在洛阳开技术评议会,邀请各地实训代表参会!”
她站在原地,手中纸页被风吹得轻轻抖动。
远处,一群学子正合力抬起一台小型风力机模型,准备送入库房。其中一人脚下踩空,肩膀撞上了支架,整台机器晃了一下,齿轮发出短促的咔哒声。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