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者的浪潮持续了半个月,刘家堡的人口从四百二十七口,激增到九百多人,几乎翻了一倍。堡内的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原来的流民区搭满了茅草棚,连街面上都临时支起了帐篷;工匠区扩大了三倍,临时搭建的铁匠炉有十多个,炉火日夜不熄;训练场上,每天都有新编入的义士在训练,木棍碰撞的“砰砰”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可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复杂度的指数级上升。
首先是甄别难题。虽然设立了审查区,可还是有漏网之鱼。一天清晨,负责巡逻的士兵在粮库附近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正偷偷记录粮库的位置和守卫情况。士兵立刻将他抓住,审讯后发现,是附近军阀黄得功的探子,来打探刘家堡的虚实,想看看是否能收编。刘江得知后,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带话给黄得功:“刘家堡只抗清,不归降任何军阀。”然后把他驱逐出堡,既显示了态度,也避免了激化矛盾。
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有清军的细作,有其他军阀的探子,还有想浑水摸鱼的流寇。陈武不得不加强审查力度,不仅盘问来历,还要找两名以上的投奔者做保人,确认身份无误后才能正式接纳。可这样一来,登记和审查的速度变慢,很多投奔者只能在堡外临时驻扎,怨声载道。
其次是安置和分配的矛盾。工匠之间因为工具和工坊的使用,常常发生争执,孙铁匠是铸炮的,需要优先使用铁料,可打造农具的铁匠也需要铁料,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流民之间因为住处的大小,也有矛盾,一家五口的流民觉得茅草棚太小,而单身流民住的棚子虽然小,却只有一个人,两边互不相让;义士之间因为编入哪个队伍,也有分歧,原明军的散兵觉得自己战斗力强,应该编入机动队,而流民出身的义士觉得自己更熟悉地形,也该进机动队,互不相让。
刘江不得不亲自调解这些矛盾。他规定,铁料优先满足农具打造,春耕后再优先铸炮;茅草棚按家庭人口分配,人口多的多分半间;机动队按技能选拔,会骑马、懂游击的优先,其余的编入守城队。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可刘江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有更完善的制度。
最严峻的还是粮食压力。半个月来,粮库的糙米和杂粮几乎耗尽,只能靠之前和周边村落换的红薯干和野菜度日。老周每天都愁眉苦脸,来找刘江汇报:“堡主,红薯干只够撑十天了,野菜也快挖完了,再不想办法,咱们就得饿肚子了!”
刘江早就想到了对策。他派刘远带着人,去周边还没被清军占领的村落,商议结盟,刘家堡帮他们抵御清军和流寇,他们则提供粮食和草药。大部分村落都愿意结盟,毕竟刘家堡“大明铁壁”的名声在外,跟着他们有安全感。很快,第一批粮食就运了过来,有两百多斤糙米和三百多斤红薯,暂时缓解了粮食危机。
同时,刘江组织所有能劳动的人,包括流民、工匠和部分义士,去堡外开垦荒地。堡外的荒地有上千亩,之前只开垦了不到两百亩,现在集中人力,每天能开垦三十多亩。刘远带着人,把种子分下去,教流民们如何耕种;士兵们则负责挖水渠,把附近的河水引到田里,保证春耕时能灌溉。
为了提高效率,刘江还制定了“按劳分配”的制度,开垦荒地多的,每天能多领半两粮食;农具打造快的工匠,能优先使用工具;训练刻苦的义士,能多领一碗稀粥。这样一来,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开垦荒地的速度更快了,工匠们打造农具也更卖力了,训练场上的义士们也更认真了。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管理的人手不足。接纳司原本只有三十多人,现在要管理九百多人,根本忙不过来。刘江只能从投奔者中选拔有能力的人,补充到管理队伍中:选了一个原明军的文书,负责登记和文书工作;选了一个懂算术的账房,协助老周管理粮食;选了一个有威望的流民头目,负责流民的安置和调解。
这些新选拔的管理者虽然有能力,却缺乏经验,常常出错。负责登记的文书,因为不熟悉刘家堡的制度,把工匠错登记成了流民;协助管理粮食的账房,因为算错了配给,多给了一户流民粮食,导致其他流民不满。刘江只能一边教他们,一边调整制度,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夕阳西下时,刘江坐在箭塔上,望着堡外开垦的荒地,田里已经翻好了土,像一块块整齐的棋盘;望着堡内忙碌的人们,工匠们还在打铁,义士们还在训练,流民们在整理茅草棚,虽然依旧混乱,却充满了生机。他知道,投奔者的浪潮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这些人是刘家堡的新鲜血液,只要管理好,就能让刘家堡更加强大。
赵忠走到他身边,伤势已经好转,能正常活动了。“堡主,机动队已经选出了五十人,都是精锐,正在训练游击战术;孙铁匠他们也开始修复那门弗朗机炮了,说再有十天就能修好。”
刘江点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告诉大家,再坚持一下,等春耕过后,粮食收了,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到时候,咱们不仅能守住堡,还能主动出击,让鞑子知道,咱们刘家堡,不是好惹的!”
风从堡外吹来,带着泥土的气息和希望的味道。投奔者的浪潮还在继续,管理的难题也还会出现,但刘江和刘家堡的人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要在这乱世里,靠着自己的力量,把刘家堡建设得更加强大,让“大明铁壁”的名号,真正响彻天下。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铁院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