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首页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绛色大宋冠冕唐皇入赘王婿天下枭雄谍海孤雁超神大军阀龙血战神江山权色一品驸马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1章 人口持续流入,华夏城逼近10万大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腊月的寒风卷着雪沫子掠过华夏城的东门,却挡不住城门外越聚越多的人影。黑压压的人群裹着单薄的衣裳,背着破旧的行囊,在守城卫兵的引导下排成长队,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流民登记单”。

“往前挪挪!”排在队尾的汉子跺着冻僵的脚,他身后跟着妻儿,小儿子冻得直哭,被裹在母亲怀里的破棉絮里。这是本月涌入华夏城的第三批流民,算上之前的,半年内新增人口已达三万,整座城的人口眼看就要冲破十万大关。

城楼上,天宇望着这绵延半里的长队,眉头微蹙。身旁的民政官递上最新的人口册:“截至昨日,登记人口人,比上月又多了8000,主要来自西边的旱灾区域和东边的战乱地带。”册子里密密麻麻的名字旁,标注着“农夫”“织工”“铁匠”等身份,其中近半是带着手艺的手工业者。

一、洪流:为什么是华夏城?

“官爷,能给口热水不?”排在前面的老妇人颤巍巍地问,她的登记单上写着“纺棉匠”。卫兵从城边的临时灶房舀了碗热粥递过去,老妇人喝了两口,才缓过劲来:“俺们村旱了两年,地都裂成了瓦片子,听说华夏城有活干、有饭吃,就跟着同乡来了。”

流民们涌向华夏城,不是偶然。去年冬天,纺织厂在周边灾区设了“以工代赈”点,灾民织土布换粮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有铁家伙、能赚饭钱”的地方;机械厂造的农具在邻县抗旱时大显身手,农户们口口相传,说“华夏城的铁犁能翻硬土,水车转得比驴快”;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学堂不收束修,医馆给穷人看病只收药钱,比苛捐杂税重的其他城邦强太多。

“俺是铜匠,听说城里的机械厂收手艺师傅?”一个背着工具箱的中年汉子往前凑了凑,箱子里的刻刀、模具擦得锃亮。卫兵指着城墙上贴的招工启事:“机械厂要铜匠打齿轮模具,你去那边登记,验了手艺就能领住处。”

手工业者尤其受欢迎。纺织厂缺染匠、织锦工,机械厂缺锻工、模具工,木器坊缺雕花匠,这些带着手艺来的流民,往往当天就能找到活计。城南的“手艺巷”原本是条废弃的胡同,如今挤满了新来的工匠,打铁声、刨木声、染布的“哗哗”声从早到晚不停歇。

二、压力:住房、粮食、秩序

人口暴增像潮水,很快漫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住房成了第一难题。原有的民宅早就住满,新来的流民只能在城墙根搭草棚,密密麻麻的棚子沿着护城河排开,下雨时污水横流,还容易引发火灾。“上周西城墙根的草棚就着了火,烧了二十多户,幸好没伤人。”民政官的声音带着焦虑。

天宇让人在城北划出一片空地,加急建“临时安置坊”。用机械厂的预制板搭简易房,墙是纺织厂的废棉纱混合黏土砌的,屋顶盖着铁皮瓦,虽然简陋,但能遮风挡雨,还按十户一组围起院墙,设公共水井和厕所。“先建五百间,不够再扩,务必让每个流民有地方住。”

粮食供应也绷得紧。每月新增人口吃掉的粮食,相当于通济渠半个月的产量。粮仓总管每天都来报急:“现存的粮食只够支撑两个月,新粮要等开春,得想办法从外地调。”

天宇当即下令:船队暂停运回香料、苏木等非必需品,优先从南洋购粮;鼓励城里的富户捐粮,捐得多的给“义民”牌匾;甚至把纺织厂的粗布运到产粮区,用布换粮,一尺布换两斤米,比市价高半成,粮商们闻风而动,赶着马车往华夏城送粮。

治安压力陡增。流民里混进了些游手好闲之辈,夜里偷鸡摸狗的事多了起来,还有人在集市上强买强卖。城防营的士兵不够用,只能从流民里挑身强力壮的组建“巡夜队”,由老兵带着巡逻,抓到小偷就罚去修城墙,既维护了秩序,又多了劳力。

“得让每个人有事干,闲下来才容易生事。”天宇看着巡夜队的名单,“优先安排有前科的去修官道、挖水渠,管饭还给工钱,干得好的能消记录。”

三、疏导:把人口变成红利

单纯的“堵”解决不了问题,得“疏”。天宇的办法是:按技能分类,定向输送,让每个流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农夫去开荒。东部矿区周边的荒地被划成“新垦区”,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前三年免赋税,吸引了两千多户农户报名。“俺们在老家也是种地的,有了好犁好水,还怕种不出粮食?”王福根的同乡老李带着全家报名,他算了算,新垦区的地比老家肥,用机械厂的播种机,一家人能种十亩,比以前多收三倍。

工匠进作坊。登记在册的手工业者被分到对应的工坊:铜匠去机械厂,染匠去染坊,木匠去木器坊,连会编筐的都被纺织厂请去编纱锭筐。“以前在老家,一个月最多编十个筐,在这里有机器帮忙削竹条,一天就能编五个,工钱还多。”编筐匠张老汉笑得合不拢嘴。

妇女儿童有去处。纺织厂扩招女工,专门开了“速成班”,李婶带着老织工手把手教,三天就能上机;学堂扩招,新增二十间教室,连流民的孩子都能入学,管午饭,还发一套粗布校服;医馆也添了助产士和儿科郎中,给孕妇、孩童免费体检。

特殊群体有安置。老弱病残被安排在公益坊,做些轻活:搓麻绳、糊纸盒、捡羊毛,虽然工钱少,但管饭,还能领救济粮。“俺腿不利索,在这儿搓麻绳,一天能换两个窝头,比讨饭强多了。”瘸腿的陈老汉说。

分流效果显着。一个月后,城墙根的草棚少了大半,安置坊住满了人却秩序井然;集市上多了不少新摊位,卖着流民带来的地方小吃、手工艺品;连巡夜队的报案记录都少了四成。

四、逼近十万:新的起点

开春时,人口册上的数字终于突破九万九,距离十万大关只剩一步之遥。城门口的登记处不再拥挤,流民们按流程登记、分流,像水流汇入大河,自然而然地融入城市的肌理。

天宇站在新建的安置坊里,看着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他们穿的粗布校服是纺织厂做的,玩的木陀螺是木器坊的下脚料做的;不远处,新迁来的农户在学习使用播种机,机械厂的师傅在一旁指导,嘴里喊着“左手扶把,右脚踩踏板”;巷子里,染匠们晾晒着刚染好的蓝布,风吹过,布料上的“靖海造”印章格外醒目。

“十万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他对民政官说,“人口多了,需求就多,得建更大的粮仓、更多的工坊、更长的官道,还得修水渠、办新学,让每个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回。”

城墙上的号角声响起,这是每天的报时号,也是华夏城的脉搏。十万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双手,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希望。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华夏城”的城匾上,新的一天开始了——纺织厂的机杼声、机械厂的铁锤声、学堂的读书声,还有流民们开始新生活的脚步声,交织成一首越来越壮阔的歌。

而那即将被突破的十万大关,不过是这首歌里一个响亮的音符,后面还有更长的旋律,等着被续写。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1858年的澳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医废材妃天绝魔刀浓情密爱:鲜妻,你好甜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爱在东南枝神道丹尊盛宠妻宝名柯:毒唯恋爱手册我真是个富二代土豪系统侯门福妻重生年代不做贤妻午后香茶新书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异世大陆:DNF全职圣骑士圣骑士赵大牛大明小郎君二少爷的宠妻日常娇妻入怀:恶魔总裁来自阴间
经典收藏我自己搞,新大魏!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穿越之边疆崛起抗战之重生周卫国来自深海的他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汉厨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贞观楚王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三国之胜谋天下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贞观医仙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汉末大混子灭元1399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最近更新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糊涂县令贾清廉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大明巨匠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联的江山,全是梗!!!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帝王串串烧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