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首页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系统混大唐大唐暴吏承包大明抗日之陆战狂花全球狙杀军工科技穿越了的学霸一戟平三国神三群聊:三国我夺舍了隋炀帝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2章 民生配套扩容,缓解供需矛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华夏城的晨雾还没散尽,南门外的空地上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夯土声。三百名流民挥着木夯,将黄土与碎石砸成坚硬的地基——这里将建起占地十亩的新集市,用不了多久,那些挤在巷子里的小贩、堵在路边的货摊,都能搬进宽敞的青砖大棚。

“加把劲!夯平这块地,中午多给一个窝头!”工头赵大锤扯开嗓子喊。他也是半年前逃荒来的,凭着一身力气在城建队站稳脚跟,如今带着同乡干活,腰杆挺得笔直。人群里,有曾经的货郎、破产的店主,还有会砌墙的泥瓦匠、能雕花的木匠,他们都是被“以工换粮”的政策吸引来的——干活管饭,还能攒下工钱,比蹲在草棚里等救济踏实多了。

一、新集市:从“挤巷子”到“进大棚”

老集市的拥堵曾是华夏城的老大难。原本三丈宽的街道,被货摊占去一半,挑着担子的小贩与赶车的商户天天堵在一起,吵架拌嘴是常事。卖肉的王屠户抱怨:“上个月有回堵了俩时辰,刚杀的猪肉都快捂臭了!”买布的张婶也愁:“摊位挤得转不开身,想挑块好布都得踮着脚。”

新集市的规划透着巧思:

- 分区域摆摊:鲜肉区、杂粮区、布匹区、农具区各占一方,用矮墙隔开,再也不会串味、混杂;

- 建防雨大棚:用机械厂轧的铁皮做顶,纺织厂的粗布做侧帘,晴天遮阳,雨天挡雨,货物再也不怕淋;

- 修排水沟渠:棚子底下埋着陶管,下雨时污水顺着管道排到城外,不会像老集市那样积成泥坑。

最让商户们满意的是“固定摊位”。每个摊位三尺宽、五尺长,用青砖砌边,编竹为帘,还钉了木牌供商户刻上名号。“以后再也不用天不亮就来占地方了!”王屠户摸着刚分到的摊位,盘算着要把肉案擦得锃亮,再挂块“王记鲜肉”的木牌。

建设过程中,流民里的工匠派上了大用场。泥瓦匠李二哥带着人砌墙,砖缝抹得比尺子量过还直;木匠周师傅领着徒弟做摊位的竹帘,编出的花纹又密又匀;连曾经的货郎张小三都找到了活计,他熟悉商贩的需求,帮着规划摊位位置,哪个区人多、哪个区通风好,说得头头是道。

“这活儿干得值!”李二哥捧着刚领到的工钱,里面有三个窝头、两尺粗布,“比在老家强多了,在这儿干活能看见盼头。”

二、学堂与医馆:让新居民有“根”

随着人口逼近十万,原有的五所学堂早已挤不下。城西的旧祠堂里,三个孩子挤在一张课桌上写字,窗外还站着十几个没座位的学生,冻得直搓手。“再不开新学堂,开春的新生都得站在院子里念书。”教书先生周夫子急得直转圈。

新学堂的选址在城中心的空地,一口气建了十间教室,用的是黑松岭的木料、机械厂的铁件,连窗户都装了透光的细纱布——这是纺织厂特意织的,比纸结实,还便宜。教室里的课桌椅也有讲究,桌子腿是铸铁的,不容易晃;椅子加了木靠背,孩子坐久了不累。

“不光要建学堂,还得招先生。”天宇让人贴出招贤榜,凡能教识字、算术的,不论出身都能应聘,流民里的落魄秀才、账房先生纷纷来投。有个曾在书院教书的老秀才,带着一箱子书来应聘,说:“只要能让娃们念书,不给工钱都行。”

新学堂还开了“夜校”,专门教流民里的成年人认字。每晚油灯亮起时,教室里挤满了带着孩子来的父母,他们跟着先生念“田、地、纺、织”,手指在沙盘上歪歪扭扭地写,眼神却亮得很。“俺要是认会字,就能去纺织厂当记账的,不用再扛棉花了。”女工刘大姐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医馆的扩建同样紧迫。原来的小医馆只有三个郎中,每天排队看病的能排到巷口,遇上头疼脑热的小病,往往得等大半天。新医馆建在学堂旁边,有五间诊室、两间药房,还设了专门的产房和病房,铺着纺织厂的粗布褥子,比家里还干净。

“招了五个游方郎中,还从流民里挑了十个识字的姑娘当药童,跟着老郎中认药、抓药。”医馆掌柜指着新到的药柜,“这些柜子是木器坊做的,抽屉上都刻着药名,哪怕是新学的药童,也不容易抓错。”

最受欢迎的是“防疫课”。郎中们带着药童在安置坊巡诊,教大家勤洗手、晒被褥、喝开水,还免费发放艾草让熏屋子。“以前在老家,一场风寒能带走半村人,在这儿,郎中天天来讲咋防病,心里踏实。”住在安置坊的陈老汉说。

三、新工坊:让手艺有处使

随着人口增长,农具、布匹的需求越来越大。纺织厂的三十台织机连轴转,还是供不上商户的订单;机械厂造的农具刚摆上货架,就被农户抢空。扩建工坊成了当务之急。

新纺织工坊选在城西北,离牧场近,运羊毛方便。规划建五十台织机,比老厂还多,还特意留了空地建染坊,以后织布、染色能在一个院子里完成,省了来回运输的功夫。流民里的织工、染匠一听要建新厂,都来报名,有个从苏杭逃荒来的织锦匠,当场拿出带来的花样,说能织出带花鸟图案的细布,保证能卖高价。

“这些老手艺可得用好。”天宇看着那些精致的花样,“让老织锦匠带徒弟,把咱们的粗布升级成细锦,卖到南洋去,能多赚三成。”

新农具作坊则挨着机械厂,方便共享设备。除了造常用的犁、耙,还打算造些新物件:给棉花地松土的齿耙、给果树剪枝的铁剪、给稻田引水的竹管水车。“这些都是流民里的老农提的建议,他们最知道种地需要啥。”作坊掌柜笑着说。

工坊建设同样用了“以工换粮”的法子。会打铁的去锻造零件,会木工的去做机架,连力气小的妇女都能帮忙捻麻绳、扫地,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活计。傍晚收工时,大家排着队领口粮,布袋里装着窝头、咸菜,有时还有块肉干——那是工坊用盈余买的,奖励干活卖力的人。

“俺在这儿不光能吃饱,还能学本事。”年轻的学徒小三子摸着刚做好的铁犁,“师傅说我学得快,等工坊建好,就让我独立掌锤,到时候工钱能翻倍!”

四、技能培训:让双手更有力量

光给活干还不够,得让流民掌握长久谋生的本事。城建队里开了“夜校”,白天干活,晚上学技能:

- 泥瓦匠教砌墙、抹灰,从如何和水泥到如何找平墙面,一步步教;

- 木匠教刨木、凿榫,连最简单的“直角榫”都掰开揉碎了讲;

- 铁匠教锻打、淬火,拿着烧红的铁坯演示如何打出镰刀的弧度。

“以前只会干力气活,现在学了砌墙,以后走到哪儿都有饭吃。”流民王二柱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砖墙的剖面图,那是他跟着师傅学的“一顺一丁”砌法。

纺织厂和机械厂也开了“速成班”。李婶带着老织工教新女工纺纱,从羊毛的梳理到纱线的粗细控制,手把手地教,还编了口诀:“左手轻扶毛,右手慢摇轮,断线先看锭,松紧记在心。”机械厂的老王则带着学徒认工具,哪个扳手拧多大的螺丝,哪个锉刀磨哪种零件,都有讲究。

培训合格的流民,能领到“技能证”,凭着证能优先进工坊、上工队。染坊的张师傅拿着刚领到的“染色匠”证书,激动得手都抖了:“有了这证,俺就不是流民了,是正经工匠!”

五、烟火气里的新平衡

三个月后,新集市的大棚里第一次响起吆喝声。王屠户的肉案前排起长队,他的猪肉再也不用担心捂臭;张婶在布匹区挑花了眼,新织的细布比以前的厚实,花色也多了;城外赶来的农户在农具区转来转去,新式的齿耙让他们挪不开脚。

新学堂的教室里,孩子们在宽敞的课桌前写字,朗朗的读书声传出老远;新医馆的产房里,传来婴儿响亮的哭声,郎中笑着对产妇说:“是个大胖小子,娘俩都平安。”

纺织新工坊的织机转得飞快,苏杭来的织锦匠带着徒弟织出的花鸟布,被南洋商人一眼看中,当场订了一百匹;农具新作坊的铁犁堆成了山,赶车来拉货的农户说:“有了这好犁,春耕能省一半劲!”

天宇站在城头,看着下方涌动的人潮。新集市的炊烟与工坊的蒸汽交织在一起,学堂的读书声与医馆的药香缠绕在一起,曾经的流民如今在工地上挥汗、在工坊里忙碌、在学堂里学习,他们的脚步踏实地踩在华夏城的土地上,踩出了供需平衡的节奏,也踩出了这座城市的新底气。

民生配套的扩容,从来不是简单的建房子、添设备,而是给每个涌入的人一个支点——让他们能用双手换饭吃,用本事谋生活,用希望扎下根。当南来北往的人都说“华夏城好谋生”时,这座城市的供需天平,早已在烟火气里找到了最稳的平衡。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1858年的澳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比蒙传奇欲行都市肤浅者神医废材妃重生之我要冲浪圣骑士赵大牛别笑哥抓鬼呢二少爷的宠妻日常赘婿出山诸天开局长生药神道丹尊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足坛幸运星快穿之我真的不是渣纵横都市战皇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总裁前妻很抢手开局操作蝙蝠侠神秘复苏之诡闻记
经典收藏不宋重历战争年代男卑女尊修仙界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水浒之小孟尝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史上最囧的穿越:腐女皇妃汉末大混子我欲扬唐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爱妃,本王俯首称臣大明孽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历史的执笔者风水卜卦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我是曹子桓
最近更新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天问:大秦末路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我在明朝修铁路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看故事悟人生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赘婿掌心娇大明第一CEO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