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首页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冠冕唐皇明士一戟平三国海贼之母巢秩序阿兹特克的永生者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首辅家的傻儿子不明不清霸天武魂大唐如意郎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3章 人口普查收尾,数据支撑建制调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华夏城的暮色里,最后一批 census 册被送进城主府。三十个负责统计的文书围着长桌,将散落的纸页按区域归类,油墨的香气混着松节油的味道,在烛火中弥漫开来。账房先生戴着老花镜,逐页核对数字,笔尖在“总计”一栏停顿许久,终于落下——“常住人口:人”。

“十万出头了。”天宇拿起那页汇总表,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这场历时两个月的人口普查,动用了两百名普查员,走遍了城里的每条街巷、城外的每个村落,连安置坊里刚落脚的流民都没落下。表格上不仅记着姓名、年龄,还标着职业、技能、家庭人口,甚至连会认字的数量都做了统计,堪称华夏城有史以来最细致的“家底账”。

一、普查表里的“城与人”

普查数据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勾勒出华夏城的真实模样。

年龄结构藏着活力:

- 15岁以下少年儿童2.1万,占两成;

- 16至50岁青壮劳力6.3万,占六成一;

- 50岁以上老人1.8万,占一成八。

“青壮劳力占比高,是好事。”天宇指着青壮一栏里的红笔标注,“其中能干活的工匠、农夫、工人有5.7万,这是咱们发展的本钱。”但少年儿童比例也不低,意味着学堂、启蒙教育还得加码,账房先生已经在盘算明年的学堂扩建预算了。

技能分布透着底气:

普查员专门列了“技能清单”,从“会打铁”到“能织布”,从“识百字”到“懂记账”,统计得清清楚楚。结果显示,各类工匠共有人,占总人口的一成八——其中纺织工6300人,机械工1500人,木匠2100人,铁匠1800人,还有会染布、雕花、造船等“巧匠”6537人。

“这个数字比预想的高。”天宇看着清单上的“机械工”一项,半年前还只有几十人,现在能独立操作设备的就有1500人,阿木这样能带队攻关的骨干也有五十多个,“说明咱们的培训没白做,流民里藏着不少能人。”

但短板也很明显:“识千字以上”的只有3200人,懂算术、会记账的不足5000人,能看懂机械图纸的更是只有不到800人。“文化和技术人才还是缺,得让夜校和学堂加把劲。”

居住分布显露出的治理难点:

城里的常住人口6.8万,城外村落和安置坊3.4万。但城南的手工业者聚居区人口密度最大,每丈地挤着五个人,比城北的富人区密了十倍,卫生、治安问题突出;东部矿区刚迁去的农户还没完全定居,流动性大,统计时发现有近千户没登记,成了治理盲区。

“得按人口密度调整区划。”民政官在地图上比划,“把城南分成三个片区,各设一个里正;东部矿区单独设‘矿务坊’,派专人管理户籍。”

二、从数据到政策:让治理更对路

冰冷的数字,最终要变成温暖的政策。天宇让幕僚们围着普查表,逐条琢磨对策,烛火在每个人脸上跳动,映着纸上的批注越来越密。

按技能匹配岗位,让“人尽其才”:

普查中发现,有200多个“闲置工匠”——比如会修水车的木匠没活干,擅长做模具的铜匠待在安置坊。天宇当即让人开“技能对接会”,把工坊的招工需求和工匠技能贴在墙上,像牵线搭桥一样撮合。

“俺会修水车,听说新修的通济渠要装三十架水车?”木匠周师傅指着需求表问。负责水利的官员赶紧拉住他:“正缺您这样的老手,工钱按天算,一天二百文!”像这样当场达成意向的,就有150多人。

还得建“技能库”,把所有工匠的信息登记造册,哪个工坊缺人,直接从库里调,不用再满街找人。“机械厂要造新镗床,缺三个会磨刀具的师傅,技能库里一查,安置坊就有俩,明天就能上工。”人事主管拿着新造的名册,笑得合不拢嘴。

按年龄调整服务,让“各得其所”:

针对少年儿童多的情况,决定再建五所学堂,扩招启蒙班,还在安置坊设“儿童托管点”,母亲去工坊干活时,孩子能在托管点跟着识字、做游戏,管午饭。“不能让娃们没人管,耽误了念书。”周夫子主动请缨,要去托管点当先生。

青壮劳力则要“加担子”。东部矿区招工优先选青壮,承诺干满三年分宅基地;官道维修队也以青壮为主,工分比普通劳力高两成。“年轻力壮的就得往前冲,既赚了钱,又能攒下家业。”城建队的赵大锤已经带着五十个青壮去了东部矿区,据说那边的工棚都搭好了。

老人也有安排。身体好的可以去学堂当门房、去工坊看材料,活儿轻,还能领份口粮;行动不便的,由医馆定期上门问诊,逢年过节发些布料、粮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得让老人们觉得受尊重。”民政官特意叮嘱下面的人,不能慢待了老人。

按居住密度优化治理,让“管得到位”:

城南被分成三个“坊”,每坊设里正一人、巡丁五人,负责收赋税、管治安、调解纠纷。里正都是从本地商户、工匠里选的,熟悉情况,说话管用。“以前城南丢了东西都不知道找谁,现在里正天天在巷子里转,小偷小摸少多了。”布庄老板王二柱说。

东部矿区设“矿务司”,不仅管采矿,还管周边农户的户籍、农田,甚至设了临时学堂和医馆。“矿工的娃能上学,家眷有小病不用跑回城,这样才能安心干活。”矿务司的主事刚到任,就把流民登记册重新核了一遍,补登了漏记的千户人家。

三、数据里的治理智慧

普查数据像面镜子,照出了治理的短板,也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比如统计发现,城西的手工作坊集中,但缺水源,工匠们得跑半里地挑水。天宇当即让人在那边挖井,装机械厂造的抽水机,“让工匠们把挑水的功夫省下来干活”。井打好那天,作坊的工匠们围着抽水机,看着清水哗哗流出来,笑得比喝了蜜还甜。

又比如,识字率低的区域,纠纷也多——因为看不懂契约、算不清账目,常闹矛盾。官府就组织“契约宣讲队”,带着识字的先生去这些地方,现场教大家认字、算账,解释契约上的条款。“以前签了字都不知道写的啥,现在先生一念,心里亮堂多了。”农户老李拿着刚签的租地契约,踏实多了。

最有意思的是“职业流动表”,上面记着半年内换过工作的人。数据显示,从农夫转成工匠的最多,有近三千人,其中七成是因为“工匠工钱高”。这让天宇下了决心:“得提高农业技术,让种地也能赚钱,不然都跑去当工匠,粮食就没着落了。”于是,新一批改良农具优先发到这些村落,还派农技师傅下乡指导,教大家科学种田。

“数据不会说谎,跟着数据走,就不容易走偏。”天宇看着不断被批注的普查表,上面的数字已经变成了一项项具体的政策:哪里要建学堂,哪里要挖水井,哪里缺工匠,哪里多劳力,都标得清清楚楚,像一张精准的“治理地图”。

四、收尾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普查收尾那天,城主府举办了场“数据会”,各部门拿着自己负责的统计结果,汇报改进措施:

- 学堂:计划明年扩招5000名学生,重点招收东部矿区和安置坊的孩子;

- 工坊:根据技能分布,再建两个木工坊、一个铜匠坊,吸纳闲置工匠;

- 医馆:在城南和东部矿区各设一个分院,增派10名郎中;

- 城建:三个月内修通城东到矿区的官道,解决运输难题。

每个人的发言都离不开数据,每个计划都有数字支撑,再也不是拍脑袋决定。“以前说‘人多’,到底多多少?说‘缺工匠’,缺哪种工匠?现在都清楚了,干事心里有底。”民政官感慨道。

散会后,普查册被小心地收进档案室,用樟木箱装着,防蛀防潮。但它们的使命没有结束——以后制定政策前,大家都会来翻一翻,看看人口多少、技能如何、需求在哪。就像航海要看海图,种地要看节气,治理城市,也得看这册“家底账”。

天宇站在档案室门口,看着夕阳透过窗棂,照在那一排排普查册上,泛着温暖的光。十万人口不是数字的游戏,而是十万个鲜活的生命,十万双手,十万个希望。普查收尾不是结束,而是用数据为华夏城的未来导航,让每一项政策都能精准地落在需要的地方,让这座不断生长的城市,走得更稳、更远。

夜色渐浓,城主府的灯又亮了起来。新的规划正在酝酿,而那些静静躺着的普查册,将是最好的参谋,陪着这座城市,迎接下一个十万人口的到来。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1858年的澳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总裁前妻很抢手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绝世战祖比蒙传奇名柯:毒唯恋爱手册天绝魔刀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土豪系统快穿之我真的不是渣丹崖仙途颜语新书午后香茶新书战皇无限武道求索战星圣魔欲行都市开局继承仙门,师妹全员女帝离婚后大佬前夫赖上我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
经典收藏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启明1644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明孽子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我欲扬唐水浒之小孟尝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我是曹子桓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我自己搞,新大魏!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女帝穿今不好惹大明极品皇孙我妻上将军铁甲轰鸣内医品狂妃阿尤布王妃汉末大混子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
最近更新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楚汉争霸演义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烟雨龙魂路这个藩镇过于凶猛大明基建录我在明朝修铁路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联的江山,全是梗!!!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