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二月十四日,大年初一。
清晨的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洒在陈明略显凌乱的桌面上。
他刚睁开眼,手就下意识地摸向了枕边的手机。解锁屏幕,点开微博,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然后,他愣住了。
整个屏幕,仿佛被一股蓝色的洪流席卷。
“《流浪地球》首日8000万!上座率爆表!”
“冰封北京的震撼!中国科幻从此站起来了!”
“李扬兑现承诺,《流浪地球》不负众望!”
“从《照相馆》到《地球》,李扬带领的青锋,正在创造历史!”
热搜前十,有四条与《流浪地球》相关。
各大影视博主、科技博主、甚至平时只关注时政的“大佬”,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这场盛大的讨论。
朋友圈里,昨晚晒年夜饭的图片,已经被无数个“燃炸了!”、“眼泪没忍住!”、“必须二刷ImAx!”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刷屏。
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感攫住了陈明。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二学生。
但此刻,他却仿佛置身于一场席卷全国的狂欢风暴中心,心脏随着那些激动人心的文字和数字一起剧烈跳动。
网络上那种几乎一边倒的赞誉和难以抑制的激动情绪,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场域。
让他这个还没看过电影的人,都产生了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这种火热的气氛,与他过去几个月对这部电影的漫长期待,瞬间连接了起来。
他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听到“《流浪地球》”这个名字,是在去年秋天。
那时,“中国第一部硬科幻”、“李扬贷款搞特效”、“刘慈欣原着改编”这些标签,就像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漾开了涟漪。
后来,那部名为《流浪地球:你所不知道的事!》的纪录片火了。
他点开看过,里面展示的冰封城市概念图、行星发动机的细节建模、以及李扬讲述的“带着家园流浪”的东方浪漫,都让他心驰神往。
那些充满重工业质感的海报,与他记忆中那些花花绿绿的电影宣传截然不同,透着一种扎实而硬核的美感。
从那时起,想看《流浪地球》的念头,就像一只小猫,时不时就在他心里挠一下。
真正的期待感被拉到顶点,是“全国高校提前路演”计划公布的时候。
李扬竟然要在电影上映前,把成片送进校园!陈明和室友们兴奋地讨论了半宿,天天守着学校官网和bbS,就等着抢票的通知。
路演,真的来了清华。
但幸运女神没有眷顾他。
入场券在短短几十秒内被一抢而空。
他是个有点宅的男生,手速和网速都拼不过那些“职业选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论坛里晒出票根的帖子,羡慕得眼睛发红。
那种感觉,就像暗恋已久的姑娘答应和你约会,你却发现自己连门票都买不起。
首映前的那个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刷着《流浪地球》的信息,试图用各种预告片和解析视频来解馋。
就在这时,他无意间点进了一个隐匿在角落的个人电影小网站。
网站的排版很粗糙,广告弹窗层出不穷。
但在最新资源的列表里,赫然写着“《流浪地球》tc清晰版”。
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理智告诉他这不道德,但那股压抑了数月的、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如同岩浆般喷涌而出。
他颤抖着移动鼠标,点了进去。
播放器加载出来,画面昏暗,晃动,偶尔还能看到前排观众起身去厕所的剪影。
声音混杂着影院特有的回响和偶尔的咳嗽声,台词听得不甚清晰。
这是最糟糕的“枪版”。
但陈明,居然就对着这样粗糙的画面,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
他能辨认出冰封的央视大楼,能看到巨大如山脉的行星发动机轮廓,能感受到故事里那种末世之下、人类携手挣扎求生的磅礴气势。
即便视听体验打了骨折,那个故事的核心,那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内核,依然顽强地穿透了低劣的画质和音效,击中了他。
看完之后,他心里没有满足,反而空落落的。
一种微小的、却无法忽视的不好意思的情绪蔓延开来。
就像是偷尝了禁果,味道或许有一丝刺激,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这种行为的羞愧。
“这么好的电影,我居然就这样看了……”
他喃喃自语。
他把这事跟关系最好的室友张涛说了。
没想到张涛一拍大腿:“我靠!你也找到了?你看的哪个源?我找到一个画面稍微稳一点的,虽然也是枪版,但比网上流传最广的那个‘地震版’好点!”
两人一对网址,果然不是同一个。
张涛找到的那个,拍摄者似乎坐在更靠中间的位置,画面稳定了不少,虽然声音依旧糟糕。
但交流完“资源”,两人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最后还是陈明先开口,语气带着决心:
“不行,这枪版看得我更痒痒了。”
“好多大场面根本看不清,声音也糊成一团。”
“等上映了,我必须去电影院正经看一次!”
“那必须的啊!”
张涛立刻附和,语气兴奋起来。
“枪版也就解解馋,过瘾还得是ImAx!”
“我听说那个太空站的长镜头和行星发动机启动的场面,只有在巨幕上看才能体会到那种震撼。”
“这钱不能省!”
这一刻,他们代表的正是当下无数年轻观众的心态。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他们的版权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知道支持正版是对创作者的尊重。
即便暂时被“好奇心”战胜了道德感去看了盗版,但内心深处那份“愧疚感”,以及对于顶级视听体验的纯粹追求,会强烈驱使他们走进影院,完成一次“补票”式的消费。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其真正的价值,根本不在那个“故事梗概”,而在于那融入每一帧画面的、无法被盗版复制的极致体验。
网络的狂欢与个体的决心,在这一天交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涌向了全国各地的影院。
而当陈明和张涛还在讨论着哪天去买票时,在北京的青锋影业总部,决定性的时刻,已经伴随着冰冷的数字,到来了。
……
青锋影业数据中心。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据如同瀑布般刷新,最终定格在2月14日晚上9时的实时统计上。
【2月14日 (大年初一) 日度票房数据 (截至21:00)】
《流浪地球》: 1.02亿人民币
实时排片率: 60%
估算上座率: >98%
房间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尽管有了首日8000万、上座率超95%的惊人数据打底,但当“8点破亿”这个数据真的出现在眼前时,那种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力,依旧是无比震撼的。
“晚上9点就……破亿?”
“黄金时间才刚刚开始。”
田小鹏扶着眼镜,声音都有些发颤。
他经历过《大圣归来》的辉煌,但那种动画电影细水长流式的增长,与《流浪地球》这种如同火箭升空般的爆发,完全是两种概念。
王紫逸张了张嘴,最后只蹦出一句:“我滴个乖乖……”
就连一向沉稳的吴晋,此刻也忍不住用力挥了下拳头,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欣慰。
他饰演的刘培强在影片中肩负重任,而影片在市场上表现出的这种“碾压”态势,让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他转过头,想对李扬说些什么,却发现李扬正静静地站在屏幕前,目光深邃,脸上看不出太多胜利的狂喜,更像是一位棋手,看到了棋局按照自己推演的方向落下了一子。
“李总,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吴晋忍不住问道。
李扬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不是不激动,是早有预期。”
他指了指屏幕上另一个刺眼的数据——
【《阿凡达》: 日票房 380万,排片率 20%】
“看到了吗?”
李扬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从昨天40%的排片,到今天直接被腰斩到20%。影院经理们用最实际的行动,给我们投了票。”
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
“很多人觉得,两军对垒,决胜的过程会很漫长。”
“但其实,大多数时候,漫长的都是前期的铺垫、试探和积蓄力量。”
“真正的决胜时刻,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
“昨天,《流浪地球》用近乎满场的上座率,证明了它强大的单厅产出能力和观众吸引力。”
“于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力量的重新分配。”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
“今天,这60%的排片,这9点就破亿的票房,这接近百分之百的上座率……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王权的交接……”
李扬转过身,目光扫过房间里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就在今天,已经完成了。”
房间里一片寂静,随即,所有人的脸上都焕发出一种混合着疲惫、兴奋与无比自豪的光彩。
李扬的话,为这组爆炸性的数据,做了最冷静也最狂妄的定调。
《阿凡达》在原时间线上映数月仍能保持可观排片和票房的长尾效应,被《流浪地球》这头横空出世的猛兽,以最霸道的方式,硬生生打断了。
然而,数据的狂欢之下,一个巨大的标杆依然矗立在前方。
一位数据分析师轻声补充了另一个数字:“《阿凡达》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18亿了……”
这句话像一枚轻轻的针,刺破了些许膨胀的气氛。
李扬点了点头,神情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他看向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属于《流浪地球》的票房数字,沉声道:
“是的,交接已经完成。”
“但新王的含金量,还需要最终的票房总数来证实。”
“18亿,甚至更高……那才是我们最终要征服的山峰。”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